《工艺的嵌入式闪存的耐久性特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的嵌入式闪存的耐久性特性研究.docx(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0.13um-shrink工艺的嵌入式闪存的耐久性特性研究摘 要 耐久性特性是存储类芯片最为重要的可靠性课题之一。0.13um-shrink闪存器件因为其特殊的结构和工作模式,导致了特有的器件特性,同时还引入了其他的可靠性问题。 本文综合了直流电压应力和 UV 方式,研究了三栅分栅闪存器件耐久性退化机理,实验验证了多晶到多晶的 F-N电子隧穿擦除操作引起的隧穿氧化物束缚电子是导致三栅分栅闪存器件退化的重要原因。基于器件耐久性退化机理,讲述了三栅分栅 闪存特殊的结构和操作方式。 在耐久性优化方面,本论文重点从器件操作条件对三栅分栅闪存器件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在优化器件操作条件方面,提出了过擦
2、除方法和动态调节擦除电压的方法,应用于单个存储单元的测试中,相较于原始的擦除操作条件,能够很好的改善器件的耐久特性。关键词:闪存,耐久性,陷阱束缚电荷,耐久性优化,尺寸缩小AbstractInvestigation of 0.13um-shrink Flash Characteristics and Endurance ReliabilityAbstractEndura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liability topics in flash memory. Due to the special physical structure and ope
3、ration method in 0.13um-shrink flash memory, it has a unique device characteristic and a new reliability problem.In this thesis, by using of DC (Direct Current) stress and UV (ultraviolet), the mechanism of endurance degradation in triple split-gate flash memory is investigated. Poly-to-poly F-N (Fo
4、wler-Nordheim) erase tunneling induced electron trapping is confirmed to dominate the degradation of triple split-gate flash device during cycling. As for endurance optimization, the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operation conditions. Two methodsOver-erase and Dynamic Adjusting Erase Voltageare put
5、 forward and proved effectively for the enhancement of endurance characteristics in single-cell samples.Keywords: Flash, Endurance, Electron Trapping, shrink目录目 录摘要.IAbstract II第一章 绪论11.1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技术的发展历史.11.1.1 从 ROM 发展到 EPROM 11.1.2 从 EPROM 发展到 EEPROM 21.1.3 从 EEPROM 发展到 Flash Memory31.2 0.13um-sh
6、rink 闪存芯片简介 111.2.1芯片结构介绍 .111.2.2芯片原理介绍 .131.2.3芯片制造流程 .171.2.4芯片测试流程 .18 1.3 研究0.13um-shrink闪存的耐久性以及市场空间有何必要1.4本论文的工作 .20第二章闪存芯片的耐久性研究现状和耐久特性退化原理研究222.1研究现状分析 .222.1.1 源端通道热电子注入(SSI)导致的耐久特性退化 .222.1.2 Poly 到 Poly 的 F-N 隧穿导致的耐久特性退化 .232.2耐久特性退化原理 .252.3本章小结 .48第三章 0.13um-shrink闪存器件耐久特性和工作条件的关系研究493
7、.1器件耐久特性和工作条件的关系研究 493.2器件耐久特性和环境温度的关系研究523.2.1实验准备和过程 .523.2.2实验结果和解析 .533.3本章小结 .56第四章0.13um-shrink闪存芯片耐久特性优化的研究 .574.1存储单元过擦除法 .574.2存储单元动态擦除法 .594.2.1基本理论 .604.2.2实验结果和解析 .614.3本章小结 .70第五章 总结 80参考文献 81附 录 .89致谢 .900.13um-shrink工艺的嵌入式闪存的耐久性特性研究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中,半导体存储器是非常重要的电子元件,和其他的Si工艺技术一样,
8、储存技术在容量和特性方面也跟随着摩尔定律成长的脚步。当不外加电源的时候,这类储存器件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之前写进去的信息。非易挥发性闪存器件(Nonvolatile Memories,NVM)是固态存储类器件中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分支。由于量产规模和较大的市场份额,非易挥发性闪存器件一直都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文所研讨的0.13um-shrink是就是一种半导体存储器件,它是非易挥发性的半导体,这一小节,我们回顾了关于这一类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历程,而且还分析了不同种类的半导体的技术。从而得出,非易挥发半导体必然向着闪存技术方向发展,因为这种技术的市场前景良好。1.1.1 从 ROM 发展到 EPR
9、OM 上世纪六零年代中期,一直占据主流市场的磁芯存储器,也就是magnetic corememory开始被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代替,并逐渐被市场认可。这种半导体存储器被称为MOS,然而这种储存器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一旦断电,所存储的数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丢失,基于这种情况,ROM,也就是非易失性半导体还是存储器市场的主流。 直到1967年,半导体存储市场开始推出浮栅(即FG)的理念,并在这种理念下开始推出了金氮氧半导体,也就是占据了市场半个多世纪的MNOS,这种存储器解决了MOS容易丢失数据的问题,并且在性能上比1971年的ROM还要先进,在PAM,也就是1K的随机存储器问世没多长时间,在浮栅概念
10、的推动下,EPROM即紫外光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开始风靡世界。 这种存储器属于半导体存储器的一种,而且可以实现电学化变成,还可以将写入的数据擦除,并且不会因为断电而丢失数据,这是浮栅理念的一次质的飞跃。这种存储器在编程的时候采用的是CHI,也就是沟道热电子注入的方式、这种编程方式需要高电压以及大流量的电流作为环境需求,因此,一般采用12伏的电源作为外部供电模式,每写入一个字节的程序,需要1ms左右的时间,这种存储器只可以向浮栅提供电子,只有用紫外光照射才能擦除,实现存储是通过浮栅内的电子逸出势垒而实现。擦除存储器数据的时候,需要用紫外光照射20分钟以上,而且必须是断电操作,EPROM在进行擦除
11、的时候不按照字节擦除,所以可以用单个的浮栅MOS来构成EPROM的存储单元,正因如此,高度集成的EPROM才能实现DRAM,也就是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功能。 因为EPROM需要进行紫外光照射才能实现擦除功能,所以,在生产这类存储器组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石英窗口,这就导致这种半导体存储器的成本直线上升。而且,EPROM的编程与擦除必须通过电路板进行,这也造成了封装难度提高。基于以上情况,人们逐渐开发出一种可编程的一次性存储器,也就是OTP,(One-Time-Programmable),这种存储器的结构类似于EPROM,但是只能编程一次,之后就不能进行再编程和擦除了,因此,这种器件不需要封装石英窗
12、口,成本自然大幅度降低。1.1.2 EPROM到 EEPROM的升级 在EPROM出现后十多年,也就是1983年,EPROM出现了第一次大的升级,16K的可编程擦除存储器问世了,而且这种存储器的擦除不再是紫外光,而是电擦除式的,这就是EEPROM,因为它也是基于浮栅概念开发的,所以跟EPROM非常类似,与器件沟道区域绝缘的是 n 型掺杂的多晶硅平板。由于高质量的氧化物将这一平板完全与其它电极隔离,因而形成了浮栅。通常,与浮栅耦合的是一个或多个电极,而器件沟道的导通与否是由浮栅中所储存电子的数量决定的。其与 EPROM 最主要的不同在于EEPROM都是通过电信号进行编程和擦除的,不要讲存储器从电
13、路板取出,而且,操作的时候可以按照字节顺序进行,改变了EPROM改动需要整体擦除或者编程的弊端。 和编程。虽然EEPROM的功能相对完整,但是其结构也更为复杂,EPROM是单个MOS元件构成,而EEPROM则是需要存储晶体管和选择晶体管共同组成(如下图),所以,这种存储器被称为双晶体管存储器。虽然功能更加完备,但是每存储一个字节,就搞占用更多的芯片面积,造成了EEPROM在集成方便总是要笔EPROM慢一两代。 在EEPROM存储器上,不仅应用了浮栅技术,而且还应用了电荷束缚技术,电擦除可以擦除掉MNOS单元的数据信息,另外,通过F-N电子隧穿来实现对浮栅单元的擦除,这种隧穿技术全称为(Fowl
14、er-Nordheim electron tunneling),此外还可以采用沟道热电子注入,也就是CHEI来进行数据擦除或者是完成编程工作。 EEPROM问世以后,人们越来越追求可以不需要外部能源就可以实现数据存储,而且不容易丢失数据的存储器,而且还追求这种存储器可以实现高集成,低成本,功耗低,以及快速编程以及数据读取的功能,而EEPROM的发展也越来越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前的EEPROM存储器以及可以实现了内部编程时序、地址锁定以及数据锁定、页式存储等功能,而且,这种存储器还实现了与TTL逻辑完全兼容的效果,并且还可以与芯片内脉冲整形以及数据轮询等多种功能,行业内将这种功能全面的EEPRO
15、M存储器称之为Full-Feature EEPROM,简称FF-EEPROM。这类存储器的系统适应性非常强,因为其内部有系统编程功能,导致其可以适应多种系统软件,因此,当前的人工智能领域,以及一些逻辑器件等领域都广泛应用到了EEPROM存储器。图 1-1 EEPROM 存储单元的基本结构 很多人认为,EEPROM的系统兼容性以及功能如此强大,一定会快速占领市场并创出高额利润,而且游戏王成为微机处理器中的主流存储器。但是,EEPROM的市场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直到1992年,这种存储器的市场份额才开始增加,而且增势非常缓慢,EEPROM的市场份额超出EPROM是在1995年。主要是由于以下
16、几点原因,造成了EEPROM的市场发展缓慢:(1)对于存储每个字节,EEPROM的成本要比EPROM的成本高得多;(2)硬件的发展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因为软件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也造成了EEPROM一直没有被广泛应用起来。(3)人们还不是特别了解EEPROM的可靠性,所以应用中也一直束手束脚。1.1.3 EEPROM 到 Flash Memory的发展历程1、闪存技术的存储器有什么技术优势如果要解决EEPROM存储器的成本过高,首先一个方式就是通过闪存即flashMemory来实现,这种存储器全称为flash EEPROM,中文名称为闪存电擦除式存储器。与之前介绍的FF-EEPROM相比,这种存储
17、器最大的有有点就是不需要逐字节擦除。而是按照存储阵列或者模块进行局部擦除。这种存储器的电路要求相对简单,因此单字节的存储成本自然得到大幅度下降。第一章 绪论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Masupka 等采用单晶体管EEPROM器件以及全新的电路编程和擦除程序完成了第一块闪存存储器的制作,这种256K闪存存储器采用了告诉灵敏度放大器。仅仅在1995年,这种存储器就实现了比DRAM更低的成本生产,从而快速打开了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市场空间。这种闪存存储器是EEPROM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更精细,占用位置更小的集成电路开始占据电子市场,进而带来对电擦除式存储器以及大容量存储器的需要不断增加。而这种闪
18、存存储器就实现了传统EPROM以及EEPROM两种存储器的优点,由于只需要一个晶体管,这种存储器的占地更小,单位字节的存储使用面积更小,电子器件的集成化程度更高,另外,这种闪存存储器一样可以实现电擦除以及编程,在系统完整性要求更高的条件下,这种存储器更具优势。通常,当对一部分存储阵列进行写操作时而对其他部分产生的数据干扰是闪存 技术最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存储单元像编程和擦除时,由于追求减 小存储单元的面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设计时省略了一些选择栅,而这些共用 选择栅的单元当周围的单元被编程时就会产生干扰现象,一个好的实际可以避免这 一问题,图 1-2 给出了本论文中所使用的三栅分栅闪存编程干
19、扰的实例图 1-2 三栅分栅闪闪存编程干扰示意图在进行存储前或者编程的时候,要对闪存存储器进行全部的擦除。然而开启不同存储单元时,需要相对一致的电压,所以,擦除前就必须对每个单元进行单独的预编程操作,如果不进行预编程,就会出现某些单元过度擦除的状况,如图1-3中,显示了某些情况下,由于编程导致电子进入浮栅,导致不同单元的开启电压攀升;进行擦除操作时,则会因为电子流出浮栅导致电压降低。如果单元的开启电压出现负数等过低现象是。这个晶体管器件就会被消耗完毕,处于一直导通的状态。进而影响了整体单元整列功能的视线,在编程时,就会出现不选择以及解除选择存储单元的现象。此外,除了要进行预编程来方式电压过低,
20、系统还会通过一些特定的程序对出现了过度擦除的单元进行恢复。但是这种操作会让擦除更为复杂,而且操作时间也会大幅度延长。图过度擦除效应导致器件开启电压变负的示意图 一般来说,系统会在闪存存储器进行擦除后验证有效性,也就是擦除或者编程完成后,会逐字节读出存储器上的所有字节,从而确定每个单元的开启电压基本一致;验证中如果发现没有达到要求的情况,就会继续进行擦除或者编程,直到所有单元的开启电压基本一致。这种“过擦除”情况在具有叠栅存储器件与选择栅器件所组合的分栅闪存中得 到很好的控制,由于选择栅器件对器件沟道的控制作用,即使叠栅存储器件处于“过擦除”状态,因为选择栅器件沟道的关闭从而避免的该存储单元对整
21、个阵列的影响, 同时简化外围的验证电路的设计。2、常见的闪存存储器构架模式 一般来说闪存存储器有很多类型的存储单元,通常我们见到的有或非型以及与非型两种结构,即NOR和NADA。NOR型架构适用于读取以及编程只需要针对其中某个单元的存储器件。如下图1-4中,就通过举例阐释了这种架构。进行读取操作时,同一个字或者字节的存储单元共享8条位线或者一条字线,在存储中一个字节B等于8bit,而一个字W则等于2B,这种情况下,会激活相同数量的感测放大器。 行解码器接收到传送进来的需要读取的存储单元地址时,会拉高目标字线的电位,而其它字线保持接地状态。目标单元的电位升高后,位线也随之升高,并连同感测放大器,
22、此时,该单元如果已经完成编程,开启电压高,位线就没有电流流通,在存储器中用“0”标记,如果是进行擦除操作,那么开启电压低,位线上就会有电流通过,感测放大器接收到信号,就会用“1”标记。然后将读取到的数值通过缓冲器传输到数据总线,就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完整读取。 通常情况下,NOR存储器都是通过F-N电子隧穿和沟道热电子注入来实现编程,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方式的编程速度比较快,但是因为擦除操作需要开启电压控制,所以在防止过度擦除的时候需要增加成本。图 1-4 NOR 型闪存器件的基本架构图 1-5 NAND 型闪存器件的基本架构 0.13um-shrink工艺的嵌入式闪存的耐久性特性研究 我们介绍的NO
23、R构架属于并行构架,而闪存存储器还有另外一种构架模式,那就是串行构架,也就是NAND,如下图1-5中,通过m个单元将源端与位线串联起来。NOR型构架中,每个存储单元就需要有一个位线上的接触,而在NAND构架中,每m个单元才需要一个,这样就使得存储矩阵即memory matrix的使用面积大幅度缩小,存储密度得到提高,存储量也就会增大。在数据读取的时候,针对某一个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读取,存储单元控制栅,即(CG,Control Gate)会一直处于高位状态,也就是0V,其他相关串联单元,无论开启电压是什么状态,都会统一提升到高电平,不进行任何编程操作,只进行数据的传输。此时,目标晶体管的开启电压如
24、果成为负值,该晶体管就会处于耗尽状态,电流可以通过所有串联的的位线到达感测放大器。在NAND存储器中,一般的存储单位是页,即page,I/O端口读取数据也是按照页的单位进行,此刻串联单元发挥页面寄存器的作用,因为此时的放大器新号特别弱,只有利用页面寄存器才能感测到稳定信号。但是由于这种架构的存储器读取数据需要整个序列的单元参与晶体管选择,所以其读取速度相对缓慢,不能实现随机读取。 另外,由于NAND闪存存储器无论是进行数据编程还是擦除,都采用F-N电子隧穿方式,而NOR闪存存储器则采用沟道热电子注入式的编程方式,所以,NAND存储器在编程方面的速度也无法与NOR相比,由于以上因素,一般我们在数
25、码相机存储卡,mp3等中采用NAND架构的闪存存储器,因为这些设备对于存储速度要求较低,但是对于存储密度要求较高。由此也可以看出,上文介绍的两种结构模式的存储器有各自的优点,应用环境也不尽相同。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发展,目前这两种闪存存储器存在融合的趋势,具有代表性的是三星公司OneNAND技术以及Spansion 推出的ORNAND技术。ORNAND是在NOR架构存储器基础上,加入了NAND接口,这种闪存采用了更为先进的隔离区氧化膜保存电荷的形式,使得其存储密度大幅度提高,可以实现每单元2bit的存储密度。而三星公司的OneNAND则是在NAND存储架构基础上,通过增加NOR接口,再结
26、合SRAM高速缓冲区形成了全新的闪存存储器技术,这种存储器不进可以实现NOR的存储性能,而且可以达到NAND存储器的存储容量。3、现存 NOR 闪存结构及工作原理I. T 型闪存存储器件T 型闪存存储器件来源于传统的 T 型 EPROM 技术,是由于单个存储单元的有源区结构布局类似 T 字母形状而得名。如图 1-6(a)和(b)给出 T 型闪存存储阵列中四单元的布局图和单个字节的截面图。 第一章 绪论图 1-6 T 型闪存存储阵列布局图和截面图。(a)单个闪存存储阵列中四单元布局图;(b)单个存储单元的截面图T 型闪存单元一般采用热电子编程(图 1-7),通过在漏极加 5-7 伏的电压,控制栅
27、上加 10-12 伏,其他各端点接 0 伏,这样在漏结附近产生一个能产生足够多热电子的高横向沟道电场。同时,由于漏极端垂直电场的存在,一部分能量高于的热电子(3.2eV)就会 Si-SiO2 势垒进入浮栅,从而导致器件达到高阈值区域(5V)。图 1-7 T 型存储器件编程操作示意图器件擦除采用电子从浮栅 F-N 隧穿至源端或沟道区域。在电学擦除时,浮栅与n+源端(沟道区域)之间的隧穿氧化物中的电场一般需要达到 10MV/cm。典型的擦除脉冲周期一般为 10ms。目前,普遍采用的擦除方式有三种:零栅压高源压擦除(图1-8a)、负栅压高源压擦除(图 1-8b)和沟道擦除(图 1-8c)。 0.13
28、um-shrink工艺的嵌入式闪存的耐久性特性研究图 1-8 T 型闪存器件擦除操作示意图II. 源极耦合分栅(SCSG)闪存存储器件源极耦合分栅(SCSG)闪存存储器是利用单层多晶硅同时实现控制栅和源端选择栅的作用,见图 1-9。类似于 T 型闪存器件,SCSG 器件采用漏极热电子注入方式编程,而擦除操作类似于零栅压高源电压的源结擦除方式。图 1-9, SCSG即源极耦合闪存存储器的架构示意图III场增强隧穿注入的闪存存储器通过场增强进行隧穿注入的闪存器件采用了单器件分栅的架构模式,通过多晶体管与多晶体管之间的F-N电子隧穿达到擦除数据的目的,而变成的时候则采用源端热电子注入的模式,第一章
29、绪论通过多晶到多晶的浮栅结构场增强隧穿进行电子注入,而源端注入可以实现10-3 数量级的注入效率,因而允许芯片内单电压源实现的小规模的电荷泵的使用。同时,在同样工艺技术下,该分栅闪存的存储单元尺寸与传统的叠栅闪存尺寸相当。图 1-10 和图1-11 分别给出该器件俯视图和截面图。图 1-10 场增强隧穿注入闪存器件布局图 1-11 场增强隧穿注入闪存器件沿字线和位线方向的剖面图 图1-12中显示,这种闪存器件在进行擦除时,通过浮栅边缘形状的改变实现场增强,从而实现F-N电子隧穿,实际操作的时候,漏源端处于接地状态,而字线则处于高电位状态,隧穿注入点的电场强度非常高,所以这种器件在中等电压下也可
30、以实现擦除。此类器件在编程的时候通过源端热电子注入实现, 控制栅中,应用于选择的沟道处于线性状态,由于高端电压的作用浮栅处于耦合饱和。在间隙区域以及选择栅沟道,电子被加速,从而形成热电子,浮栅中的垂直电场将电子撞击改变方向,吸收能量大于3.2eV的电子,就可以完成编程操作。源端注入编程由于 注入效率高,因此器件编程周期较短(20 s);同时,由于编程电流需求小1 A,页编程成为可能。 0.13um-shrink工艺的嵌入式闪存的耐久性特性研究图 1-12 与浮栅结构相关的增强 F-N 隧穿能带示意图1.2 三栅分栅闪存器件简介三栅分栅闪存器件是一种类似于场增强隧穿注入的、更为复杂特殊的分栅闪存
31、器件,本节先介绍关于分栅闪存的相关器件结构以及操作原理,同时还分析了其可靠性原理。1.2.1 分栅闪存芯片结构 本文研究的闪存器件属于 NOR 型三栅分栅并行架构,这种存储器件的编程是采用SSI,也就是源端热电子注入的形式,擦除则采用F-N电子隧穿形式。如下图1-13中(a)显示了器件的结构图,(b)显示了沟道方向界面。在这种存储器中,主要有字线(WL)以及浮栅构成了存储单元,在器件中,栅氧层以及隧穿氧化层采用的是二氧化硅膜,这种薄膜在高温沉积下形成。浮栅以及控制栅包括源线(SL)都与其下方的重掺杂区域(n+)部分重合,形成电容耦合效应,这样就可以在浮栅中形成耦合电位。传统叠栅闪存(stack
32、ed gate)无法实现三栅分栅的独立控制功能,而三栅分栅则可以通过浮栅以及字线形成对沟道的控制效应。所以这种闪存存储器可以方式过度擦除的频繁出现。而且采用源电子注入要比沟道热电子注入在完成编程的时候效率更快,能耗更低。(详见 1.2.2)。 第一章 绪论图 1-13(a) 三栅分栅结构示意图 (b)三栅分栅沟道截面图出自Grace 0.13um 分栅结构 这种闪存器件在完成读取数据的时候,由于字线上电压高,导致字线下沟道反方向开启,而沟道状态又决定了源线以及位线中通过的电流强度。擦除操作后,就会在浮栅与字线间形成F-N电子隧穿,浮栅中的电子会被拉出,浮栅电位就会变高。其下的沟道就可以读取到较
33、大的电流信号。如果完成了编程,浮栅电位就会相应降低,而沟道也会关闭,浮栅就读取到较小的电流信号。一般来说,擦除和编程的沟道电流至少差2个数量级。 通过读取沟道中电流强度,从而实现状态的读取和判断。下图1-4中,这种存储器按照行与列的模式排列存储矩阵,而I/O,即输入/输出端口是很多列单元共享的。一般来说,在所有的列存储单元中,有一列存储单元是作为参考单元存在的,这一列与行的交叉点就是存储参考单元所在。在存储器件进行擦除操作后,参考单元上读取到的电流值进行平均数处理,就可以判断整行存储单元的存储状态。一般情况下,这个电流值的30%被用来做参考值,即行业内所说的user mode,如果存储单元上的
34、电流比参考值大,就会用“1”标准,反之,如果读取到的电流比参考值小,就用“0”标记,下表1-1中,就列出了此类存储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相应条件。表 1-1三栅分栅闪存器件工作条件操作字线电位位线电位源线电位控制栅电位操作时间编程1.4V0.2V5V10V10us擦除10.5V0V0V0V10ms读取25V1V0V2V 0.13um-shrink工艺的嵌入式闪存的耐久性特性研究1.2.2 三栅分栅存储器结构原理 其实在浮栅存储器中,擦除和编程有很多种电荷写入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存在着由于载流子通过隧穿氧化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常见的机理有F-N隧穿(薄氧化膜小于10nm),沟道热电子注入即
35、CHE、多晶氧化物场增强F-N隧穿以及SSI即源端沟道热电子注入等形式,还包括SHEI即衬底热电子注入等形式。而两种隧穿机理是建立在氧化层量子隧穿机理上,而后三种是建立在注入载流子被大横向电场(CHE 和 SSI)或者硅衬底的纵向电场(SHEI)加速,从而能够越过 Si-SiO2 势垒的基础上。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来决定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编程,以及采用何种结构的存储器件。上文中的两种隧穿模式主要针对擦除操作。而SSI则主要用于三栅分栅的编程,下文主要针对F-N电子隧穿以及SSI源端热电子注入进行分析。1、F-N 电子隧穿机理介绍 从本质上看,F-N电子隧穿是一种辅助机制。下图1-14中显示了栅
36、极在负偏压时从多晶硅到氧化物以及硅衬底的能量变化图。加负偏压之初,硅导带电子的势垒表现出梯形状态。这时,硅衬底由于电子注入,电流直接隧穿过梯形势垒。然后对栅极继续增压,势垒开始呈现三角形状态。这种真空状态下的三角形势垒在电子通过的时候,是采用介质层导带电子隧穿的,因此,也叫做F-N电子隧穿。 本文采用薛定谔方程的简化模式得出F-N隧穿电流的值,通过WKB隧穿几率近似和来计算出多晶硅中自由电子的量。q3Einj28p (2 m* )1/ 2 F3/ 2J =exp -b(1.1)8p hFb3hqEinj具体参数可以参考下表1-2中的物理参数。表 1-2 薛定谔方程中F-N电子隧穿物理参数及定义
37、h普朗克常量,h = 6.626 10-34 Jsb隧穿界面势垒,对于Si/SiO2 界面,大小为3.2eVq单电子电荷, q = 1.60210-19 Cm自由电子质量,m = 9.10910-31kgm*二氧化硅带隙电子有效质量12, m*=0.42m 上面方程式中,通过两个参数来决定隧穿电流的强度;一是势垒高度,用(b)表示,另一个是电场强度,用(Einj)表示。一般来说电子Si/SiO2 界面势垒高度值在3.2eV左右,而如果是空穴,那么势垒高度应该达到4.8eV左右。可以看出,电子电流才是F-N隧穿电流的主导电流。 第一章 绪论图 1-14能带展示F-N隧穿电子图对于体氧化物 F-N
38、 隧穿来说,隧穿电流密度由注入界面的电场强度所控制,与体氧化物特性无关。电子隧穿通过势垒时,其在电场的加速下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飘移速度,107 厘米/秒。在计算 Si/SiO2 界面注入电场时,必须考虑到平带电压的大小:E =Vapp -Vfb(1.2)injtOX这里 Vapp 为氧化物上所承受的压降,Vfb 为平带电压,tOX 为氧化物厚度。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隧穿电流强度与理论计算得出的电流强度是不同的,这其中有很多外界因素影响。但是人们一直致力于将隧穿电流的计算方式更为精确,从而减小这两者之间的误差。目前这种研究还在不断进行中,而计算F-N隧穿电流的公示也更为精确,误差也更小。究其原因
39、,是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什么种类的存储器件,其电子隧穿都是采用Poly/SiO2 界面。因为多晶硅在热氧化作用下形成 SiO2 薄膜后,用电子显微镜就可以看到起 Poly/SiO2 界面并不是完全平面,而是有很多凸起的,正因如此,局部电场会出现较大波动,从而造成实际测量隧穿电流比理论计算出来的大很多。这种现象是Anderson与Kerr 首先发现的。在此基础上,Lee与Martin 则进一步对Poly/SiO2 界面具体产生多大影响采用二维泊松方程进行了计算。得出凸起的大小对隧穿电流产生了4-9的增强作用,而Heimann则更为精确地计算出,在整个隧穿面身上,凸起对隧穿电流的增强因子为3左右;随后Groeseneken以及Bisschop等人在 Eills,Huff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各自提出了新的隧穿电流计算方式, 0.13um-shrink工艺的嵌入式闪存的耐久性特性研究就是对 Poly/SiO2 界面计算通过物理模型来实现,从而得出隧穿电流在隧穿时产生的氧化层电荷束缚现象,建立此物理模型,是基于F-N电子隧穿理论以及电荷束缚效应和不均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