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服装的“一衣多穿”再设计.doc
《二手服装的“一衣多穿”再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手服装的“一衣多穿”再设计.doc(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二手服装的“一衣多穿”再设计学 院 设计与艺术学院专 业:姓 名:指导老师:服装设计与工程杨艺颖学 号:职 称:161104101534何昕蓉/姬文瑞讲师/副教授中国珠海 年 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设计与艺术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设计论述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我所呈交的毕业论文二手服装的“一衣多穿”再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均在文后按顺序列出其参考文献,论文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承诺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二手服装的“一衣多穿”再设计概 述本课题是在倡导绿色时尚的背景下,从绿色环保和资源
2、循环利用两个方面对二手服装设计进行了改造和创新。除了在废置衣料部分整合拼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服装市场中已有的“一衣多穿”服装的相关应用以及国内外著名时装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归纳总结出多样穿着的服装的设计创意方法,并从轮廓、结构、局部、面料、工艺细节以及形态特征等出发,尝试设计出可行的方案并要实现服装功能性、美观性。使服装在有限的面料下变换出不同的形式,满足人们对于多样化服装的需求,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与此同时,“一衣多穿”产生多变的款式风格,赋予服装更多的功能,满足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让消费者亲身体验服装设计过程,给予消费者在着裝上更大的发挥空间,在服装穿着过程中体验更多的乐趣并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3、。关键词:二手服装 一衣多穿 再设计 绿色环保目 录一、设计作品部分:1、设计定位42、灵感来源53、流行趋势分析94、阶段设计草图135、电脑绘效果图及款式图156、款式分析187、成衣展示228、工作花絮及附录45二、设计论述部分:1、市场调研512、设计理念603、创新创意点614、技术材料625、设计过程646、结语66参考文献68谢 辞69附录20701、市场调研1.1闲置服装的成因及危害衣食住行衣为先,衣服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经济能力、消费水平的提高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时尚信息快速的传播到每个人的手中,消费者的审美意识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需求早已不再处于保暖
4、的层面,厌倦服装的千篇一律,开始追求服装的新颖、美观,在购买服装时具有盲目、比较、从众,服装产业迅速发展。由此服装行业出现了生产周期短、更新频率高的现象,人们衣柜内服装的更换速度不断增快,服装的使用周期逐渐缩短,导致二手衣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快速发展的时装和纺织业已经成为仅次于石油工业的污染第二大行业。旧衣淘汰量和废弃量与日俱增,大量废旧的衣物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而只能被当作垃圾焚烧或者是填埋,不仅浪费资源,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量的研究表明,现在大多数服装中喜用的合成纤维尤其是聚酯纤维,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聚酯纤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棉花多三倍,需要花数十年才能自然降解,而且其中还
5、含有塑料纤维对海洋造成巨大威胁的东西。但如果全部回收利用,可以节约2400万吨原油,减少排放至少8000 万吨二氧化碳。由此可以看出,旧衣服的回收对于环境和自然资源非常重要。1.2再设计概念“再设计”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是一种将原本已有的事物进行再创造,使其的结构、功能等发生改变。日本的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对再设计的本质做了阐述:“再生设计也是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1。李玛蒂尔达(Lee, Matilda)在Eco chic. The savvy shoppers guide to ethical fas
6、hion.一书中对服装再生设计进行了狭义定义:“将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纺织废弃纤维服装边角料以及废弃衣物等回收再利用,加工生产成新的服装成品”2 。笔者认为再设计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特别是对于二手服装的再设计,可以通过设计手法来使得原本被人遗忘或嫌弃的二手衣物重新赋予新的生命,创造出新的价值。二手服装的再设计同时也是在传递着新的消费观念,将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融入市场,减少对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减少环境的负担。 1.3闲置衣物回收再利用的现状1.3.1回收再利用再生面料近年来,“环保”一直是各大行业的发展趋势,低碳环保绿色消费的理念盛行,各大服装品牌开始加入环境保护的阵营,很
7、多企业纷纷加入旧衣回收的行列。如快时尚品牌H&M在2013年8月启动“H&M旧衣回收计划”,接受任何类型、品牌和任何颜色的衣物,H&M希望实现纺织品的封闭循环,通过使用废弃服装的回收织物制造新服装,减少送往垃圾填埋场的旧服装数量和用于生产织物的自然资源,可以减少时装业对环境的影响,以此来降低时尚业对环境的影响。所推出的“H&M Conscious Exclusive”环保自觉行动限量系列,就是使用有机材料和回收利用的衣物,来让旧衣服重获时尚生命,如2019H&M秋冬系列是环保自觉行动限量系列(H&M Conscious Exclusive)的第十个系列,主题为“精致装扮”,首次采用再生黄铜、再
8、生锌等材料来制成晚装(如图1.3.1)。 图1.3.1 2019 H&M Conscious Exclusive秋冬系列2006年9月UNIQLO启动“全商品循环再利用活动”并于2011年覆盖到UNIQLO和GU品牌所有海外门店。这个活动主要是将捐赠的服装,分成“可再次穿用”和“不可再次穿用”两个类别,主要以回收再利用为主,根据用途、性别、季节、服装类型来分类,然后再确定捐赠对象和类别,把衣服送到真正需要它们的人手中。据网站统计,自2001年以来,已经回收了2897万件服装,并向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捐献了1129万件服装(如图1.3.2),而不能继续穿用的服装就作为燃料和纤维原料进行再生利用;
9、图1.3.2 UNIQLO官网截图近年来ZARA也同样意识到步入环保行列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2016年推出了名为“JOIN LIFE”的系列,“JOIN LIFE”系列的每一个商品页面中都会有一个标签,来说明这件产品是可持续设计的(如图1.3.3),例如,这件衬衫的标签为:至少含有50%再生聚酯;再生聚酯的原料是回收塑料瓶来进行再生产,消耗的水能源和自然资源很少。“JOIN LIFE”不仅包括环保材质的成衣,旧衣物的回收也在“JOIN LIFE”活动中,回收的旧衣物一部分会用来资助社会公益项目,另一部分会进行分类,如100%棉、羊毛或聚酯制成的服装可以循环利用到新的面料中,而其余的服装将成为建
10、筑或汽车材料。ZARA还热衷于与各大高校合作,比如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创建了麻省理工学院-西班牙 INDITEX 可持续性基金,该项目旨在促进西班牙大学或研究中心的项目进展,来帮助循环经济发展,使将来无法重复使用的旧服装可以转变为新服装;2017年,ZARA也曾与纽约的帕森设计学院 ( Parsons ) 、安特惠普的皇家艺术学院 (Real Academia ) 、伦敦的金斯顿大学 ( Kingston University )和巴黎的高等装饰艺术学院 ( ENSAD ),四所高校的设计师及同学们用ZARA过季的库存服装进行改造设计活动(如图1.3.4)。 图1.3.3 2020Z
11、ARA“JOIN LIFE”系列质感衬衫 图1.3.4 ZARA过季的库存服装进行改造设计活动除此之外,许多知名品牌也纷纷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Prada宣布到2021年之前, Econyl再生尼龙将代替所用的所有原生尼龙,并保证所生产的再生尼龙面料都是从每年使用的70万平米尼龙中回收再利用而得来。Prada“Re-Nylon”系列将取材6款Prada经典背包的轮廓,包括腰带包、肩包及背包,以回收物制作,通过对海洋塑料、渔网和纺织纤维废料重新加工(如图1.3.5),这样的新技术是通过再聚合技术无限循环和解聚,在不会影响材料的质量下达到再利用的目的。Stella McCartney自同名品
12、牌诞生以来其关于环保的理念就贯彻至今,是时尚圈最著名也是最坚定的环保主义者。该品牌设计中应用的主要材质包括ECONYL再生尼龙、回收的聚酯材料、有机棉等,如2020秋冬系列采用零杀戮环保皮革和皮草、再生聚酯、人造棉等材料(如图1.3.6)。图1.3.5 Prada“Re-Nylon”系列图1.3.6 Stella McCartney 2020秋系列1.3.2回收再利用服装款式再设计喜欢收集和解构旧衣服的设计师还有Martin Margiela,他通过对废旧衣物的部分截取拼贴成新的面料来做造型(如图1.3.7)。在2020秋冬大秀上Maison Margiela推出了名为“Recicla”的系列
13、,这个系列是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94年最初的“Replica”系列的衍生(如图1.3.8),是“Replica”和“Recycle”两个概念的结合,他希望能够再次延伸“重塑旧衣”这一品牌概念。其成衣皆由旧衣物加工的再设计,比如说将外套裁缝成背心、旧物被拼合成连衣裙或者是外套等,每件衣服也都配有标签,记录着服装款式、布料的出处和日期等信息。(如图1.3.9) 图1.3.7 Martin Margiela用袜子及皮带制作的衣服图1.3.8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94年“Replica”系列 图1.3.9 Maison Margiela 2
14、020秋冬“Recicla”系列克里西格(Kerry Seager)与安妮卡桑德斯(Annika Sanders)在1997年共同创立了设计师品牌Junky Styling。该品牌奉行服装再生设计理念,推出“衣橱整形”的改造服务,通过沟通来将消费者的旧服装进行再设计(图1.3.10)。而后又推出了“Ju. StOne”系列,通过与其他品牌合作,将他们生产剩余的尾料和没卖掉的库存拿来进行改造。 图1.3.10 用旧衣物改造成的半身裙及西装马甲中国独立设计师张娜于2011年在上海创立宗旨为“物尽其用”的 “再造衣银行”。她将回收的废弃纺织品进行分类整理、拆分和拼布配色,然后再用拼缝的布片制成定制服
15、装(如图1.3.11)。“众”、“乐”、“载”是“再造衣银行”的三大系列,“众”系列的设计更加注重对旧材料的分类挑选、整理及重新组合,是“再造衣银行”的标准成衣系列。“乐”系列由于材料的随机性使整个系列充满了独特、自由及惊喜,设计时会增添设计师独特的创意,为“再造衣银行”的创作系列成衣。而“载”系列是用再造衣的方式保留过去的记忆片段,这不仅仅是重新制作旧衣服的问题,更多的是用设计将拥有者人生的重要经历浓缩并融入当下与未来(图1.3.12-1.3.15)。 图1.3.11 用回收的旧衣物拼成的布片 图1.3.12-1.3.14从左至右分别为“再造衣银行”的“众”、“乐”、“载”三个系列 图1.3
16、.15左二为改造前 右二为改造后1.4 “一衣多穿”服装起源 一衣多穿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该时期的服装主要用一块长方形的布或者是T型的布片通过缠绕、折叠、披挂等方法裹住人体,多种多样的缠绕方式使得服装外形变化多端,并形成不同的服装款式(如图1.4.1)。人们也会根据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场合来变换服装的款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独立于衣身制作的袖子及“拉夫领”,可以随意拆卸下来与不同的服装搭配替换使用(如图1.4.2)。到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兴起时,人们越来越重视功能性,发展到后现代主义时期,解构主义开始在服装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引领时代潮流的解构主义大师:川久保玲、山本耀
17、司、马丁马歇尔等,他们从服装的各个角度出发,打破服装的结构进行设计,使服装变成一种非常规的款式,具有多样性。 图1.4.1 古希腊服装 图1.4.2拉夫领及可拆卸袖子但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日常穿着的服装很少具有多穿性,大多数时候,一种衣服只有一种功用。但在中国戏曲服装上却发现了一衣多穿的影子。中国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的戏曲艺术深受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不仅强调艺术美的共性,“一”求多,从共性引出个性,从而求得舞台上的形式美,例如在角色行当上是“一行多用”、表演动作上是“一式多用”、戏曲声腔与音乐上是“一曲多用”、舞台布景上是“一景多用”及在服饰中所表现的“一服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手 服装 一衣多穿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