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oc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盐 城 师 范 学 院毕业论文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学生姓名 王金晶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教育学(心理教育) 班 级 教育学13(1)师 学 号 13151117 指导老师 刘瑞光 2017年 5 月 7日毕业论文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1、 本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独立撰写而成的。2、本论文中,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3、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撰写发表过的研究成果。4、本论文如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情况,一切后果自负。 学生(签名): 王金晶 2017年5月7日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摘
2、 要本研究以某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和镶嵌图形测验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00份。从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过班干部这五个方面做了差异性检验,此检验涉及了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和认知风格(场独立、场依存)两个变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总体水平较好;适应性各维度在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部分维度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在认知风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年级、性别、生源地和是否担任过班干上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认知风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部分维度呈显著性
3、相关。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与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适应性维度呈显著相关;场依存型认知风格与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维度呈显著相关。【关键词】 大学生 场独立型 场依存型 社会适应性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ve Style And Social AdaptabilityAbstractIn this study, a college freshman to senior students as subjects, us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daptability
4、 scale and mosaic graphics test as a research tool, a random sample of 350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300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From the gender, grade, place of origin, whether from the only child, whether served as class cadres of the five aspects made the difference test, this tes
5、t involve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cognitive style (field independence and field dependence) of two variables,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 The overall level of social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tter; t
6、he dimensions of adaptability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 and some dimension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ther demographic variables.(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in cognitive style,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 gender, place of
7、birth and whether they had served as class.(3) The cognitive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ci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ield-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 and learning adaptability, career choice adaptability, self-care a
8、daptability and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Field-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interpersonal adaptability and role adaptability dimension.【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field independence,field dependence, social adaptability目 录1 引言11.1 研究背景11.2 概念界定11.2.1 关于社会适应性的
9、定义11.2.2 关于认知风格的定义21.3 国内外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研究现状21.3.1 国外有关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21.3.2 国内有关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31.3.3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的意义32 研究方法42.1 被试42.2 测验工具42.2.1 镶嵌图形测验42.2.2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43 结果53.1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53.1.1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总状况分析53.1.2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63.2 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情况分析93.2.1 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的总体情况93.2.2 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的差异分析1
10、03.3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与认知风格的相关分析114讨论114.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124.1.1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总体状况分析124.1.2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124.2 大学生认知风格的现状分析144.2.1 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的总体状况分析144.2.2 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的差异分析144.3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相互关系分析155 关于教育的建议165.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选择观165.2 增强大学生环境认同的意识166 结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20附 录21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1 引言1.
11、1 研究背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类适应和改善客观环境的过程。对个体而言,个体的成长历程,也是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发展的过程。社会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个体生活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个体的社会适应水平,更是对未来的人生发展会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来说,今天的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大学生在青春期结束、转向成人时期这一特殊时期的开始,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和失败,有效的调节由此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认知风格是一个人的认知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 其影响表现在认知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自从场独立与场依存认
12、知风格这一概念提出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就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认知风格从初始意识领域延伸到教学,人际关系,行为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1。近些年来, 国内关于认知风格的研究主要在于探讨其与专业分化、学习、人际交往、职业兴趣倾向等之间的研究,例如张臻峰做过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职业兴趣倾向之间的相关研究2,袭开国做过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研究3,姚德雯做过初中生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等,王伟做过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4。可见少有人将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研究,且张守臣也只是做过中学生人格和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关系的研究5,少有人将大学生的认知风
13、格与社会适应性做相关研究。而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认知方式都已差不多稳定,大学生认知风格和大学生社会适应又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课题,故我将研究方向选定在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上,为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适应提供指导。1.2 概念界定1.2.1 关于社会适应性的定义适应一词最早出现于生物学领域,后来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其中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表现较为突出。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于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是通过动作。朱智贤先生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将个体的社会适应界定为“个体接受现有的社会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6。张春兴教授则认为,个体的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不断地学习或修正各
14、种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来符合社会标准与规范,又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的平衡状态7。著名的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1998),则认为社会适应是一种人格适应,在面临困境时,人格特质会进行评估,随后进行危机处理使人格保持平衡。同时大学生不仅要学会适应陌生的外在环境,还需要学会根据社会赋予的“大学生”这一角色要求去调整自己的行为、认知8。所以王学臣指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是指大学生在面对社会要求和外部环境等发生变化时,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顺利完成学业,为进入社会准备9。1.2.2 关于认知风格的定义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 是指个人典型的或习惯了的解决问题、思考、知觉、记忆等的模式。以认知为中心的观点来说,侧
15、重基本认知过程的风格特点,如Gardner和Schocn(1962)提出的认知复杂型、认知简约型,Witkin(1964)提出的场依存与场独立型和Kagan(1964)提出的冲动型、思虑型等。其中后两个人的知风格分类影响较大。Witkin(1964)提出人们在处理信息过程中存在着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种认知方式10,场依存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更多依赖外在参照物,或者以外部环境线索为指导,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方面更容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善于从他人处获得标准,受暗示性较强。场独立型则是指人们倾向于使用内部的感知提示来加工信息,很少受外界干扰,以自我为标准。本篇将认知风格的概念主要
16、定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研究二者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11。1.3 国内外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研究现状1.3.1 国外有关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从国外研究结果来看,西方研究社会适应相比我国要早,并且研究也更加细化和具体化例从研究领域来看,研究较多的在心理学领域,生理、心理障碍、智力缺陷、弱势群体和移民的社会适应问题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由此可见西方学者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其实还是比较少的,即使有对青少年学校适应、人际适应、职业适应等方面进行过研究,如Wentzel和Asher(1995)从成就动机、社会行为、自制能力、师生关系和学业等级等方面,综合性地评价青少年学生的学业适应12;Bhattacharg
17、a和Gauri(2000)采用学业成绩的平均等级来对美国南亚移民学生学校适应进行评价等13;Berndt还曾指出,不良的人际关系有可能导致学生学校适应困难,甚至影响以后他们的社会适;。Christopher 等人还发现的年级越高,其社会适应水平越好14。1.3.2 国内有关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国内关于社会适应的研究是从80年代中期就展开了,研究对象主要为青少年学生,包括大、中学生、师范生、青少年运动员和少数民族学生等。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当今有两个较为明显的趋势,一个是对大一新生适应的关注,如:陶沙(2003)对大学生入学适应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因为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人际圈的改变、生
18、活方式与角色的改变很容易引发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第二个是对大四毕业生社会适应的关注,如:王学臣和牛庆忠(2001)对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同样地,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也仍然会面临生活环境、交际人群和角色变化等13。方从慧(2008)在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研究一文得出了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总体中等偏好的结果15;同样周彩娜(2009)在一文中提到大学生社会适应总体水平较高;但也得出大一的社会适应状况最好,大四的最差的结论,可这与Christopher 等人发现的年级越高社会适应越好的研究结论不一致16。从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出,各研究者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结果都会有所不同,
19、原因可能在于所采取的问卷或选择的被试上的不同,不同的问卷具有不同的维度,社会适应的内容也将不同,故本次研究采用信效度都较高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多维度、较为全面的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探究。 1.3.3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的意义研究表明,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过程,常常被看作是社会能力的表现。在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中表明,人们是必然生活在选择与适应的过程中,有选择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压力,有压力就有适应,就有心理调整所以,社会适应是人的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王世赏,1996) 17。社会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处在各种社会状况中。社会环境对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
20、方面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心理和行为具有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意义。而社会的普遍行为和氛围,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随着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快速发展,了解大学生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引导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2 研究方法2.1 被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盐城师范学院的350名本科生作为被试进行调查,最后有效问卷一共有300份。其中有136名男生,164名女生;大一学生79人,大二学生78人,大三学生77人,大四学生66人;农村户口169人,城市户口131人;独生子女136人,非独生子女164人;担任班干部117人,不是班干183人。2.2 测验工具2.2.1
21、 镶嵌图形测验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EFT)来测查个体的认知方式,该测验矫正后的信度为0.9,效度为0.82,信效度较高。测验共有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有9 道题,是为了试熟悉题型而设置的,不记入总成绩里,也不提前告诉被试。第二、三部分各含10道题,为正式测验题,按正确画出指定的简单图形的总数记分。每部分的1、2题各计0.5分,3、4题各计1分,5至10题各计1.5分,全部正确为24 分。成人团体限时每部分4分钟,三部分共12分钟,测验时使用秒表。镶嵌图形测验得个体差异与与认知方式有关。场独立型的被试能克服隐蔽作用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简单图形,而场依存型的被试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认知 风格 社会 适应性 相关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