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乙肝的发病症状与防治N (2).docx
《浅析乙肝的发病症状与防治N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乙肝的发病症状与防治N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乙肝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摘要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目前全世界已经有3亿多人是乙肝携带者,我国更是乙肝高发区,接近一半的乙肝携带者都在我国。所以对于乙肝的发病症状以及防治,大有必要,也是迫在眉睫。近年来,伴随着分子生物科技的应用,乙肝的治疗与预防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同时对于一般性的乙肝传播渠道及发病症状、病后护理等,也都需要进行了解。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乙肝的一般状况,包括其发病特征、分类、传播渠道、预防措施以及后续治疗等,希望能够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或者能顾为已经患病的患者减轻病痛。关键词:乙肝;症状;防治目 录一、乙肝的概述1二、乙肝的发病症状1(一)急性乙型肝炎1(二)慢性乙型肝炎1
2、(三)重症肝炎1三、乙肝的传播途径2(一)传染源2(二)传播途径2(三)流行特征3四、乙肝的防治措施4(一)预防措施4(二)护理5(三)治疗8五、结论9参考文献10致谢11一、乙肝的概述乙型肝炎(hepatitis B,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乙肝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虽已通过大面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但现有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防治在今后几十年内仍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二、乙肝的发病症状(一)急性乙型肝炎 1.黄疸前期: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厌油腻食物、恶心、肝区痛等症状。 2.黄疸期:自觉症状可略
3、有好转。巩膜、皮肤出现黄染。肝脏可肿大,有充实感,伴有压痛、叩击痛。部分病例伴有脾脏肿大。 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部分病例转变为慢性肝炎。 (二)慢性乙型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迁延 6 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疲乏、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显示血清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病情迁延反复可达数年。愈后较好,少数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厌食、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及乏力、萎靡、失眠、肝区痛等神经症状明显,肝脏肿大。可伴有肝掌、蜘蛛痔、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容。肝功能持续异常特别是血浆蛋白的改变。 (三)重症肝炎 重症肝炎约占全部病
4、例的 0.2%-0.5%, 但病死率极高。 1.急性重症肝炎 亦称暴发性肝炎。多由营养不良、嗜酒或服用损害肝脏药物等诱因所致。起病 10 日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肝脏缩小、有出血倾向、腹水增多,有肝臭、急性肾功能不全和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早期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谵妄,后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抽搐、锥体束损害体征、脑水肿和脑疝等。病程不超过 3 周。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多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病程较长,可达数月。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3.慢性重型肝炎 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体征和肝功能损害。表现类似于亚急性重症肝炎。 4.淤胆型肝炎 主要表现为较长时期的肝内梗阻
5、性黄疸,表现有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脏肿大及肝内梗阻性黄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三、乙肝的传播途径(一)传染源1.病人 乙肝病人的潜伏期一般为 50 - 150 天,平均为 60 - 90 天。 急性期病人是危险的传染源;无黄疸型肝炎是重要的传染源;慢性乙肝病人,也是重要传染源。 2.HBsAg 携带者 HBsAg 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HBV 母婴传播具有重要的传染源意义,幼儿及儿童 HBsAg 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要比成人大的多。(二)传播途径1.医源性传播 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输血、血制品、 嗜毒。 2.经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 另外,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器械进行牙齿治疗、纹身、理发等操作
6、以及共用剃刀、牙刷等都极易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 HBV 。 3.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产前或宫内传播;即 HBV 在孕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约占整个母婴传播的 5% ; 二是产程传播;即在分娩过程中母血或阴道分泌物渗入胎儿体内,约占 90% ; 三是产后传播。即产后母亲在护理婴儿的过程中发生传播。 我国母婴传播是 HBV 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经此传播的婴儿至少可携带 HBV10 年以上。 4.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测到 HBV;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带有 HBV 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通过易感者的皮肤、黏膜的破损处进入机体,而非经粪 -
7、 口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三)流行特征1.性别和年龄分布 发病率、现患率和 HBsAg 流行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抗-HBs 流行率女性高于男性, HBV 总感染率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在低、中流行区,主要为成人, HBsAg 携带率高峰为 20 - 40 岁;在高流行区,以儿童为主。 2.职业及特殊人群分布 不同职业人群由于其 HBV 暴露率和强度不同而使其感染率不同。不同民族之间 HBV 流行率也有差别。黄种人 HBsAg 阳性率高于其它肤色的民族。 3.家庭聚集性 乙肝病人、 HBsAg 和 HBeAg 携带者均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现象。 HBsAg 携带者的家庭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因素
8、有关。四、乙肝的防治措施(一)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1)乙肝病人管理 (2)HBsAg 携带者管理 (3)献血人员管理 凡 ALT 异常或 / 和 HBsAg 阳性者不得献血。 2.切断传播途径 (1)防止医源性传播 (2)阻断母婴传播 (3)其它 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坚决遏止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丑恶活动。服务行业的理发、刮脸、修脚等用具应做好消毒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 乙肝的自动免疫是接种乙肝疫苗。我国使用的主要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中国地鼠卵巢细胞, CHO )乙肝疫苗。 对象为全体新生儿,免疫程序按 0 、 1 、 6 个月的时间间隔接种。 (2)被
9、动免疫 乙肝的被动免疫是注射乙肝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HBIG ),可预防急性 HBV 感染、意外暴露或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3)联合免疫 HBIG 可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阻断 HBV 母婴传播。4.医疗措施(1)疫苗注射是有效手段在在当今尚无有效杀病毒治疗的前提下,预防乙肝病毒传播和加强监测显得尤为关键。HBV的高危人群包括:感染高发地区出生的人、透析患者、妊娠女性、HBV感染者的直系家属、吸毒者、艾滋病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者有性接触者。对于以上人群应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注射。此外,对于检测HBsAg和抗-HBs血清为阴性者、HBsAg携带者的家属血清学阴性者应注射疫苗;对于长期透析患者必须注
10、射乙肝疫苗并进行监测疫苗应答情况;对于仅有抗-HBc阳性者以及来自HBV低流行地区无HBV危险因素的也应该全程接受乙肝疫苗的注射。母亲为HBV的新生儿都应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乙肝疫苗。当前,我国对所有出生新生儿全部注射乙肝疫苗,对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发生有着显著作用。(2)强化对HBV感染者的监测对于凡符合乙肝诊断标准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应评估治疗的必要性。对于HBeAg阳性患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应在半年内进行一次以上的监测。在ALT水平增高的时候,应加大ALT和HBV DNA的监测次数。对于HBeAg阳性且HBV DNA2104IU/ml(IU/ml5cop
11、ies/ml)的患者,如果ALT升高处于(12)ULN持续3到6个月,或者HBeAg阳性且HBV DNA2104IU/ml,并且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要考虑进行肝活检,并针对肝活检显示出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于HBeAg阳性,HBV DNA2104IU/ml的患者,如果ALT升高2ULN持续3到6个月后,也需要考虑进行治疗。对于HBeAg阴性患者, ALT正常和HBV DNA2103IU/ml的患者,初次发行后的第一年,每隔3个月要对ALT监测1次,来确定其是否真正处于非活动性的携带状态,如果ALT始终1ULN,那么可以改为每半年或一年检测1次。对于ALT2ULN,HBV DNA2104I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乙肝的发病症状与防治N 2 浅析 乙肝 发病 症状 防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