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城管执法的困境与出路 (2)(1).docx





《论基层城管执法的困境与出路 (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基层城管执法的困境与出路 (2)(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基层城管执法的困境与出路引 言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建设速度很快,但是,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就有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的管理问题。城市的市容市貌问题是在城市快速建设的时期出现的新问题,那么新的问题就要用新的制度来解决。1996年,我国颁布了行政处罚法,而这一法律的制定,是城管的制度的产生的法律依据。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6条的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地行政处罚权职能由公安机关行使。”根据这一规定,我国的城管执法制度应运而生。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
2、公民拥有生命健康的权利,这是为了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他人的侵害。但是,安乐死的行为是看起来是与之相违背的,它剥夺了农民的生命健康权。那么安乐死从宪法学层面上来看是否应该被支持,这一做法是否违背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宪法角度考虑是否应该支持安乐死的合法化进程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城管执法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997年,但是城管执法制度的雏形在1984年就已经出现了。多年来城管执法在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顺利转型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城管执法的领域和权限都在不断的扩张,以及城管执法的严苛性的增强,与摊贩之间的矛盾不断加重,城管成为了媒体关注频率最高的组织对象。不仅如此,由
3、于新闻媒体中多以负面形象存在,城管也成了争议最大的报道对象。近年来,城管执法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虽然城管担负着维持城市正常运行的任务,但是另一方面城管与公民之间不断爆发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目前,有很多城管执法过程中,出现暴力执法的现象,并且也有摊贩暴力抗法的事件出现,加上很多媒体对此类事件的大肆报道,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公平对城管执法陷入困境的问题多有关注。城管执法的目的,是为了对城市秩序、对市容市貌的维护,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管理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个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要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营造良好的城管形象。因此,对基层城管执法的困境和出路的研究是必要的,分析
4、城管执法冲突产生的原因、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城管制度的概述我们要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我们要对问题的基本概念做一个界定。城市管理和城市执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很多公民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将他们混为一谈。对于城管制度的形成与城管执法现状的了解也是我们研究基层城管执法的困境与出路这一问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先从这两个方面来了解城管制度。(一) 一般概念古书有记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 旧唐书。这句话中提到的“监市”在古代是类似于现代城管的一个部门,它的作用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城管部门的作用很相似。由此可见,城管的历史比较
5、久远。但我们平常所说的城市管理与我们的城管执法又是否是同一个概念呢?杨岳在城管执法如何从暴力走向和谐中提到,城管的全名是城市管理监察部门,是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组织。在一定的意义上,城管或许可以认为城管是一个行政机构,为市人民政府所内。但是,城管执法,全称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其意义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指城市管理领域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行政执法的一种特殊方式。但是在我国,城管执法通常被人们称为“城管”,这一简称很容易让我们将“城市管理”这一概念与之混同。但是,这两个概念是不相同的。城市管理的对象为城市,是对城市的运转和发展所警醒规范协调、决策引导和服务与经营行为的过程。它包括了城市的社会
6、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经济管理和生态环境管理等,这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 张本效:城市管理学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系统管理,是多层次、分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纵横交织的网络管理。而城管执法更侧重于执行,在城市管理中扮演的是执行者的角色。本文中所提到的城管是指城管执法,而不是“城市管理”这一更宽泛的概念。 (二)城管制度的形成与城管执法现状常言道: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古已有之。城管起源历史悠久,周代就已经出现类似城管的国家机构,庄子知北游中就有“监市”这一职务的记载,指市场的监管者。在旧唐书中,也提到过类似于现代城管的“监市”。然而古代的“城管执法人员”没有被称呼为“城管”,而是被称
7、呼为“胥”、“卒”、“市吏”、“监市”等各种不同的称呼。由此可见,古代就存在着“城管执法人员”,现代城管制度的形成是有历史基础的。我国的城管执法制度的雏形初现于1894年,该制度的正式确立是1997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多头执法”现象也造成了各个部门互相推卸责任,造成了管理的混乱。进入80年代,城市政府管理者为推动“文明礼貌月”活动,纷纷成立临时的城市管理机构,最早的城管雏形出现了。自从我国90年中后期至今,我国在政府的职能的转变上、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上尚未完全到位,长期以来,在一些立法工作中,我们过于强调“条条”管理,这导致了行政执法机构林立,并且行政执法队伍臃肿,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行政执法职
8、责一定程度上重复交叉,各行政机关的权利与利益相牵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6条就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提出了综合执法的政策。我国的城管执法工作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试点阶段、逐步推进阶段和继续发展阶段。1997年北京首先建立第一支城管执法队伍,各地也陆续成立了自己的城管执法部门。从2000年9月到2002年7月,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开始在各地广泛推广。经过几年时间的推广,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建立了城管执法局,设置了自己的机构编制,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规定了具体的职能分工。 参见艾晓燕:我国城管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0年山东大学硕
9、士学位论文,第15-16页,中国知网。我国的城管队伍从建立到现在已经有19个年头了,社会各界对城管执法制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每一个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城管执法制度从一开始的人人拍手叫好到现在的质疑声不断,但我们不能否认城管执法为社会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促使城市管现工作改善方面所获取的巨大效果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伴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健全以及城市管理的日益成熟,城管的执法体系日益完善,执法依据法定化,执法的程序更加规范,执法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我国城市管理多头执法、职权交叉的问题,自城管执法制度产生以来,有一定程度的解决,对政府的行政效率有所提高,并且环节了扰民的问题,降低了执
10、法的成本。虽然,在维持城市秩序和维护城市形象方面,城管执法功不可没,但是问题也一直存在着,野蛮执法,暴力抗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城管执法人员的形象也被妖魔化了。提起“城管”,社会大众以及新闻媒体都会下意识的与野蛮暴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城管执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制约城管执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基层城管执法的困境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的功能也日渐强大与多样化,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思想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法制建设的推进,社会大众对于城管队伍的质疑声越来越大,这对于基层城管执法队伍的执法工作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巨大挑战。在这日新异的变化中,我国的城市管
11、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无可避免的陷入了困境之中。 (一)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体制都不健全,随意执法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了城管执法的过程中。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缺乏系统、科学的法律规范。全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专门法规,城管执法的法律依据仅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 张玉磊:我国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载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3期,第66页。城管执法制度的设立依据主要是国务院的通知或者决定,虽然这些依据也秉持着法治精神,但它们毕竟不是法律,它
12、们的位阶与真正的法律相比还是过于低下,这就容易导致城管执法的不彻底。除此之外,国家并没有制定与城管执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往往依据的是别的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形成了“借法执法”的尴尬局面。1996年我国颁布的行政处罚法中,第十六条有规定:城管只有对“物”有处理权,没有对人身进行限制的权利。但城管对物的处理权又与2004年颁布的物权法相抵触。 参见孟亮:当前城管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23页,中国知网。城管执法依据来源复杂,难以统一,执法依据混乱,要解决的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比如,城管执法人员与流动摊贩之间经常上演的追逐战,被逮到了也不
13、服从城管的处罚,认为这是故意的刁难,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让基层城管陷入了执法难的困境。同时,缺乏法律依旧也会导致城管人员滥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会损害法律的严肃性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城管作为行政主体,有定位模糊之嫌疑。自城管制度出现以来,它的行政主体的地位收到质疑。从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看,城管不是法律法规组织,也没有被赋予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既城管部门的合法性。由此可以看出,城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适格的行政主体。它在行政法上的定位模糊,主体资格在组织法与程序上,都存在着严重的瑕疵。城管部门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是因为它的设立没有经过
14、合法的授权以及合法的程序,法律也没有对城管执法的职能、范围等做出规定,缺乏法律的保障。虽然城管部门的成立时间才短短十几年,但涉及的领域又非常多,因此专门给城管执法制定相关的法律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城管人员及部门的服务意识缺乏,责任不明确观念决定道路,态度决定高度。造成城管执法冲突的观念因素是城管执法队伍内部内心的内在要素。 赵娟:我国城管执法冲突的原因及对策专题研究,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第34页,中国知网。目前在我国城管执法的过程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非人本化倾向,“管民”多过“为民”。服务意识的缺失,城管责任的不明确是基层城管执法面临的又一困境。现阶段,我国城管执法人员的构成比较复
15、杂,在城管的工作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不高,没有经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和法律方面的培训,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服务意识方面不强烈,而且时常发生素质低下的现象。在很多城市,甚至还聘用临时的工作人员来充当城管执法人员的现象,城管执法人员的教育水平和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形成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各种负面观念的影响下,城管人员作为人民公仆,理应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他们却更加关心组织的绩效考评和升迁、奖金的问题,以及领导对他们的认可程度等。他们认识不到他们手中的权利是来自于民众的,他们也认识不到权利是不嫩保障权利的,权利必然导致专横,然而专横必然演化为暴力。城管执法部门与执法人员没有树立为
16、人民服务的理念,同样无法对自己肩上的责任有清醒的认识,这样的执法理念,必然会对城管执法的进行带来阻碍。 (三)城管组织的局限性目前,我国的城管执法制度本身就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管执法机构层级的设置,有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城管执法机构层级设置一般是市区两级政府双重领导的,即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市局到区局再到街道派驻执法中队三级管理。城管没有省一级以及国家一级的上级主管单位。各市城管执法局由该地区政府领导,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 王楠:城管暴力执法案件反映的行政法问题,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2月刊下,第290页。城管执法具体管什么,往往都是由地方政府决定。这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基层城管执法的困境与出路 21 基层 城管 执法 困境 出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