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课程中的应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翻转课堂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课程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转课堂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课程中的应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翻转课堂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王春渝, 肖巍, 游振声, 杨小虎(重庆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401331)摘要:翻译硕士 “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探究精神与思辨能力、教学互动不足等问题。文章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两轮行动研究,构建并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与翻译实践教学融合可行,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外导师聘任等措施促进了翻译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关键词: 翻转课堂;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课程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
2、assroom i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Practical CourseWANG Chun-yu, Xiao Wei, YOU Zhen-sheng, YANG Xiao-h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practical course for Master of Translation a
3、nd Interpreting, such as ignoring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the students lack of active inquiry spirit and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sufficient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paper adopts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blending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based on flipped
4、classroom was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by two rounds of a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transl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is feasible. At the same tim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
5、ffect are promoted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employment of off-campus supervisors.基金项目:2016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62005);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XJC740009);2018年重庆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2018Y05);2018年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201805041);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8CDXYWY0036)。作者简介:王春渝(1980-),男,重庆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外
6、语教育技术研究工作。Tel:13627669878; E- mail:wcy_6431720 引 言随着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日益频繁,培养大批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外语专业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能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1。笔者所在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学校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获批设立为契机,立项建设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将翻译技术信息化教育纳入实践课程设置的范畴。依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要求,教学拟采用研讨、模拟、实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强调学习的自
7、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 2。在强化翻译理论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深化对翻译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翻译实践能力,提升翻译职业素养3。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不仅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而且更能有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推动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的发展4。其优势在于把教师从实验操作的讲授过程中解放出来,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来安排课堂,教师仅在学生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提供帮助,成为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内化知识的最佳助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先进性、特殊性和一定范围的适用性5,为了避免生搬硬套和形式上的模仿,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整体的、科学的、实事求
8、是的审视与反思,结合自己讲授的课程加强对翻转课堂的系统研究,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翻译项目为引导,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实践教学模式。1 案例课程教学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翻译”是笔者所在院系为翻译硕士开设的一门16课时的实验实践类课程。该课程旨在借助SDL Trados Studio、翻译记忆库、术语库等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开展以任务和过程为取向的研究性实践教学,实现“让学生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教学目标6。然而通过学生的课后反馈,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难以因材施教。由于文科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实操能力普遍较理工类学生
9、匮乏且参差不齐,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将导致教师无法兼顾不同认知负荷与学习进度的学生,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在有限的课时里,一个实验教师对三十多个学生的面授型上机辅导,很难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实施差异化教学,使得教师觉得自己唯一能帮助到的是中等水平的学生7。(2)教学广度和深度提升不足。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核心的教学以学生的低参与度和被动性为特征,往往“为了实验而实验,”不利于促进深度学习8。教师反复示范实践操作步骤后,学生便亦步亦趋依样画瓢。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精神与思辨能力,仅仅聚焦于“怎么做”,而对“为什么做”、“如何做得更好”关注甚微,使
10、得知识技能的获取与应用出现异步。(3)“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欠缺。因为时间与空间的制约,教师能按课程计划完成面授并指导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已属不易,若想在课堂中通过项目模拟、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往往力不从心,举步维艰。由于未能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分享,学生的学习行为基本属于个体行为,教师难以掌控的学生接受程度和参与程度。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面授型实验实践教学中,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如图1所示)中较低层次的学习活动(如记忆、理解、应用)在课堂内完成,而学生课后则需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完成较高层次的学习活动(如分析、评价、创造)9
11、。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从“依教而学”向“先学后教”的转变10。借助“翻转课堂”,学生可以自主调控学习节奏和进度,更多地参与协作和共享;教师可以丢弃重复的讲解,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拓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进行翻转。实验教学的“翻转”,既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又为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创造条件11。图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2 教学研究设计2.1 研究对象与理念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学校2017级和2018级翻译硕士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27人(男4人和女23人),2018级31人(男3人和女28人)。课题组以“行动研究”作为研究理念,运用教学理论与方法对实
12、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合适的行动加以干预或解决12,最终实现教师与教学同步发展,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的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框架(如图2所示),每一个螺旋循环包括四个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环节即计划、行动、观察与反思13。循环的终点应该包括对计划执行情况和实施结果的评价和总结,并以此作为基础进行改进。若进行了修正,把反思后重新修改的计划作为另一循环的开始。图2 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框架2.3 实施步骤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混合式教学离不开教育技术的支持14。课题组的首要任务便是精心制作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微课视频并依托UMU互
13、动学习平台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翻译”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在微课录制中,尽力将知识点和实践操作步骤在相对完整的前提下进行碎片化编排,在难度、广度、应用案例上有良好的折中15,体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低阶学习任务的特征。考虑到课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本次行动研究分为两轮开展,第一轮以2017级翻译硕士生为实施对象,第二轮以2018级翻译硕士生为实施对象。通过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目标、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等阶段不断完善和优化研究方案,探索“翻转课堂”与翻译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及其有效性。3 第一轮行动研究3.1 计划 计划作为行动研究的首个环节,始于解决问题
14、的需要和初步设想,终于解决问题、改进现状的计划的形成16。课题组依据对以往翻译实践教学的反思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反馈,预诊案例课程存在的突出症结在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偏弱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教学节奏,不能在课堂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研究性学习缺乏,为了“操作”而操作,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因此课题组意识到在学时压缩、教学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放的教学资源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目标是探索翻转课堂与“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教学融合的可行性。针对上述目标,本轮研究拟定具体计划如
15、下:调整学业成绩评价指标,增加对学生网上预习和课堂主动参与的引导。借助在线课程问答讨论环节、QQ群等网络互动手段群策群力开展协作分享,并将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与互动活跃度作为形成性评价指标之一。同时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可充分知悉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以及学习笔记、练习测试的记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3.2 行动根据行动总体目标,课题组将课程内容拆分归类为基础知识模块(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概述、翻译记忆库介绍、术语库介绍、术语选取标准等)、实践操作模块(包括翻译记忆库制作、术语库制作、双语语料对齐技术等)、综合应用模块(包括翻译项目的创建与管理、翻译实践与实践报告撰写等)。针对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和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翻转 课堂 计算机辅助 翻译 实践 课程 中的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