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文论专题》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pdf
《国开(电大)《文论专题》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电大)《文论专题》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开(电大)文论专题形考作业 1-4 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形考任务 1 1 判断题判断题 1.“兴观群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共同规律,就是在孔子那里主要是针对“用诗”,即发挥文艺社会作用而提出的“兴观群怨”,在后世都逐渐与“作诗”结合起来,使“兴观群怨”不仅成为对文艺社会作用的一种自觉认识,而且成为对文艺创作的一种明确要求。()2.“兴观群怨”之“怨”,广义的“怨”,也就是把“怨”看作是对人的各种情感的一种代称。()3.“兴观群怨”之“怨”,狭义的“怨”,也就是照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怨”,它是由种种不满意所引发的一种特定情感,包括忧怨、哀怨、怨恨等等。()4.“兴观群怨”之“群”,是孔子以
2、“诗教”为特色的文艺观的一个鲜明体现。首先,它鲜明体现了孔子“诗教”的目的在于“仁”。“群”就是人与人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其次,孔子之所以强调“诗可以群”,是因为看到了文艺在使人“群”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感染作用。()5.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也是刘勰创作论之总纲。()6.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穷而后工”说等。()7.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以及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等。()8.后世文论
3、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不平则鸣”说、韩愈的“发愤著书”说等。()9.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准则,所以也被称为“仁学”。()10.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11.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12.老子是“道不可言”的首提者,也最直接、明了。()13.刘勰对作家个性和创作风格的最高要求是要有“风骨”,要“风清骨峻”。“风骨”一词原用于品鉴人物,后移于画论和文论。()14.
4、在庄子看来从微观角度而言人们的思想无法完整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所以“言不尽意”。()15.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刺”,指的是文艺作品培养接受者审美接受能力的作用。()16.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提”,实质上,就是审美心理学所说的“移情”。()17.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薰”,即文艺作品通过向接受者展现“他境界”而培养接受者创造力的作用。()18.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浸”,是就文艺的情绪感染作用而言的。(
5、)19.庄子的文艺观,实际是散布与涵泳于他的哲学思想之中的。()20.庄子是“道不可言”的首提者,也最直接、明了。()单选题单选题 1.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习)(习)等四个方面的因素。2.“兴观群怨”说是孔子“(诗教(诗教)”文艺观的代表。3.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诗可以怨(诗可以怨)”的丰富和完善。4.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认识)(认识)作用而言的。
6、5.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仁学(仁学)”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6.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方法有“六观”,即: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7.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原则有“六义”,即:一则(情深)(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8.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孔子“兴观群怨”说)(孔
7、子“兴观群怨”说)的一种“放大”研究。9.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四情(四情)”10.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兴(兴)。1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第一部创作论专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文赋陆机文赋,第一部诗话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钟嵘的诗品。)12.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天籁(“天籁”)。13
8、.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意不称(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物,文不逮意)”就是例证。14.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象外之象(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就是明显的例证。15.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状难写(“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是例证。简答题简答题 1.1.“通变”说对文章写作有哪些启迪?“通变”说对文章写作有哪些启迪?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因袭与革新;(2)对文学传统采取的态度;(3)
9、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中国古代文论中,“通变”指的是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所谓“通”,即会通,侧重于对过去经验的继承;所谓“变”指适变,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革新。早在周易 中,古人就曾提出“通变”的命题,认为通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刘勰文心雕龙正是继承了上述思维传统,大胆将“通变”范畴运用到讨论文学继承与革新的关系问题上来,可以说“通变”是刘勰文心雕龙对文论史最突出的贡献之一。(一)“变则其久,通则不乏”:文学自觉之后的反思 刘勰的“通变”论辩证地克服了裴子野的“复古”论和萧纲的“新变”论的片面性,其讲“通变”简单说就是会通古今而变之,侧重点就在“变”而此“
10、变”又非一味趋新求异,而是有因有革之变。刘勰的“通变”论鲜明体现了其“鉴周识周”、“惟务折中”的辩证思想。(二)“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发展社会动因 刘勰注意力,政治的盛衰对文学演变产生重要影响。除了政治,刘勰还认为,时风与社会心理的变化往往也影响文学风格的变化。此外,学术文化思想对文学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的作用 2.2.怎样看待刘勰关于文学的发展问题?怎样看待刘勰关于文学的发展问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文学不可能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发展,政治的盛衰、社会的治乱等外界生活场必然会影响到作家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这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动因。(1)政治的盛衰对文学演变产生重要影响。(2)
11、时风与社会心理的变化往往也影响文学风格的变化。(3)学术文化思想对文学的发展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3.3.怎样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怎样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言只能表达物之粗,而意却能致物之精,故言不尽意。(2)言的重要在于表达意,而意又与道相关。道是不可言传的,因此,言只能得之于表。(3)言意相较,意比言更重要,因此,得意便可忘言。4.4.庄子庄子“言不尽意“言不尽意”说到说到易传系辞易传系辞、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由陆机到刘勰由陆机到刘勰、钟嵘钟嵘,再再由司空图到严羽、王士禛,最后到王国维,这一条线索基本是循庄子“言不尽由司空图到严羽、王士禛,最后到王国维,这一条线索
12、基本是循庄子“言不尽意”说的美学、文论史影响来勾勒的。你怎样看待“言不尽意”?意”说的美学、文论史影响来勾勒的。你怎样看待“言不尽意”?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在“言不尽意”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通过“筌-鱼”、“蹄-兔”等生活实例的类比,庄子形象表述了“言-意”之间一种本质性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语言文字也是人们用来把握文艺作品意思的手段或工具,它们都各有各的目的,但语言文字和它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不是一回事,从根本上说,“言”是言筌、工具、梯子,“意”则是言外之意、目的,或言所要求达到的意旨,“存言”的目的在于“得意”。在此,庄子提出了言意关系中的一大悖论,那就是“存言”的目的竟在
13、于“去言”或“忘言”。这也足以体现出庄子的智慧。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以及文艺学所广泛探讨的一个核心话题,它涉及人对世界最基本的观点与看法,也涉及到艺术家对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审美理念及其具体实现的逻辑路径。“言”,本指言辞、说话,在古典美学与文论中引申为艺术语言、言语表达;“意”即意图、想法,在古典美学与文论中引申为话语的意义,或审美心理感受。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论中的言意论,其源出于古典哲学中的“言意之辩”。早在先秦,“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就已受到儒、道、墨等诸流派的哲学家的普遍关注。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言”是君子表达志向和道德理想的工具,“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辞
14、达而已”。又如“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简言之就是通过一定的“言”可以把握一定的“意”,亦即肯定“言”也可以达“意”。那么儒、墨二家主张“言可达意”不同,老庄的基本观点是认为“言不尽意”的。比如老子早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论断,而庄子则更是在此基础上对“言”的广泛性、复杂性及其表“意”的歧义性、暧昧性作出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诸如“道不可言”、“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等诸多智慧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说直接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魏晋玄学家们的“言意之辩”。制定一个较为可行的本课程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较为可行的本课程学习计划。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本学期新开了文论专题课程,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定制了学
15、习计划如下:一、学习目标和任务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全面掌握中西方主要的文伦家思想,通过教师的辅导及自学顺利完成网上作业并最终顺利通过期末考试。二、学习措施 1.认真自学 2.认真上辅导课 3.认真做好网上作业 4.认真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形考任务形考任务 2 2 单选题单选题 1.“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核心和主宰)(核心和主宰)的地位。2.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辨(诗辨)”是全书的理论核心。3.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禅)(禅)喻诗。4.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
16、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理、事、情”说(“理、事、情”说)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5.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师法自然”说(“师法自然”说 )属于创作方法论范畴。6.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才、胆、识、力”说)(“才、胆、识、力”说)属于主体论范畴。7.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8.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
17、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9.小说完全拥有了现代品质,应该属于(明清)(明清)时代。10.叶燮所所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是“才胆识力”中的(“识(“识”)。11.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直觉的)、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12.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而四种类型所代表的价值属性也不同:直觉(求美(求美),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13.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余味)”说的提法,钟嵘
18、则是以“滋味”说著名。14.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滋味(滋味)”说著名。二、判断题二、判断题 1.“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内”与“韵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涵化,“韵外”是基础,“韵内”为升华。()2.“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外”是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表面意义之外所蕴含的意味,这种意味往往是一种只可以意会却不可以言传的“大意”。()3.“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外”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所表达的意义。这是诗歌直接呈现出来的、读者可以感知的东西。()4.沧浪诗话被奉
19、为宋代诗话之巨制,更堪称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诗话代表作之一。()5.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6.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法”是全书的理论核心。()7.原诗问世,是针对此前诗坛的两股思潮而言的。一是明代前、后七子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二是其后公安派和竟陵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创作主张。()8.创作论是原诗的理论核心,叶燮的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才、胆、识、力”说)、创作对象论(“理、事、情”说)和创作方法论(“师法自然”说)。()9.简单地说
20、,“韵味”首先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10.金圣叹认为,在史传中,“文”是目的,“事”是手段,“文”是为记“事”服务的。()11.金圣叹认为,在小说中,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12.金圣叹提出小说情节的犯中求避问题。小说情节的“犯”与“避”,是小说创作中常要遇到的技巧问题之一,所谓“犯”,就是有意地写出相近、相同;“避”,则是指避免情节、人物的重复与雷同。()13.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认为小说与史传一样,具有劝勉、惩戒的社会认识与批判作用;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提出,小说和史传是有根本区别的,史传
21、是“因文生事”,而小说则是“以文运事”。()14.司空图的诗歌意境理论大体可分为三大块:“思与境偕”说诗境构成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说诗境特征论;“二十四诗品”说诗境风格论。()15.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就是我们通常简单称谓的“韵味”说,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16.司空图的诗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上面。()17.通过对史记和水浒传两个代表性文本的比较,金圣叹提出了史传和小说在本质特性上的根本不同,即一个是“以文运事”,一个是“因文生事”。()18.严羽毕生“先儒而后佛老”,在诗歌创作上以魏晋乃至盛唐为法,酷好临摹王维和杜甫的诗,对诗歌创作与欣赏皆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其诗
22、论成就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理论专著沧浪诗话中。()19.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才”,是指诗人主体的艺术才能和才华,具体包括诗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以及艺术地表现“理”、“事”、“情”的能力。()20.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胆”,即指诗人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新的艺术精神。()21.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力”即指创作
23、主体运用形象概括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功力和笔力,以及独树一帜、立一家之言的气魄。()22.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识”,是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特点的辨别能力,又指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更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征的能力。()23.叶燮认为,诗作的产生不过是外界的“理”、“事”、“情”与创作主体的“才”、“胆”、“识”、“力”有机结合的产物。()24.以“诗话”的形式评论诗歌、阐述诗歌理论是从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始,但到严羽才形成巅峰。()简答题简答题 1.1.简单说明正变论产生历史背景。简单说明正变论产生
24、历史背景。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正变论亦即发展论,着重讨论诗歌历史发展的规律。原诗间世,是针对此前诗坛的两股思潮而言的。一是明代前、后七子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二是其后公安派和竟陵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创作主张。前者试图以复古为革新,但未能看到诗歌创作之变化,其对汉唐之复古实际上导致了创作的停滞甚至倒退,不仅使诗歌写作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派灭了诗人的主体性情感和个性舒展;而后者,其虽意图清除前、后七子的复古流弊,但为封建士大夫独专的所谓“性灵”,实际上又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给诗坛带来了消极颓废之风。在此情势下,原诗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两种思潮的偏颇,重新就诗
25、歌的出路与发展问题发言。2.2.简要说明司空图诗歌意境理论的大致内容。简要说明司空图诗歌意境理论的大致内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司空图的诗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上面。其诗歌意境理论大体又可分为三大块:(一)“思与境借”说一一诗境构成论,明确了诗歌意境是“思”与“境”借亦即主客谐和、情景交融而产生的一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美;(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说一一诗境特征论,细致周全地探讨了诗歌意境所特有的“韵味”的方方面面;(三)“二十四诗品”说一一诗境风格论,在皎然等的诗歌意境风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诗境风格分出二十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用一首四言诗来形象、扼要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论专题 国开 电大 文论 专题 作业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