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docx





《新时代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时代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目录一、试点内容3(一)改革试点的主题3(二)统筹推进的改革事项3二、试点背景6(一)基本情况6(二)试点条件8(三)试点原因8三、试点思路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目标任务12四、进度安排21(一)启动实施阶段21(二)试点实施阶段22(三)全面实施阶段22(四)巩固提升阶段22(五)总结推广阶段23五、预期效果23(一)改革试验制度成果23(二)改革试验对本地的影响24(三)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大局的作用25六、保障措施26(一)加强组织领导26(二)创新政策支持26(三)加大资金投入26(四)强化督导考核27年度任务清单28需省级授权事
2、项30一、试点内容(一)改革试点的主题市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等有关改革事项进行集成,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破解乡村振兴人、地、钱等瓶颈制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突出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三生三美”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同步振兴,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二)统筹推进的改革事项根据省委农办、省委深改办关于开展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的通知(*农委办发20218号),结合市实际,在规模
3、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融合化发展的“经验”基础上,统筹推进18项改革事项:1.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2.防范后土地流转时代经营风险,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3.探索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4.完善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5.创新盘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方式,健全使用权流转制度;6.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具体方式;7.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8.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9.健全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10.深化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
4、融合发展;11.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的新路径;1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改善金融助农惠农方式;13.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14.完善集体资产交易管理机制,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15.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16.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有效形式,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17.探索农村高素质人才激励和培育引进使用机制;18.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试点背景(一)基本情况辖11个镇、5个街道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5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0万,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2020年
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8.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规上工业总产值2398.4亿元;入围全国县域综合实力、工业、创新、投资潜力、营商环境等百强榜单。“十三五”期间,市持续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为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打下坚实基础。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认真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6万亩,占耕地面积60.1%,粮食总产量达到71.36万吨。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农机总动力96万千瓦,农作物综
6、合机械化率达94.28%,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和“全省新六产示范县”“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业企业达139家,初步形成了以粮油、果蔬、畜禽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玉米深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吨,为全国第一,医用葡萄糖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玉米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合作社1860家、家庭农场1176家、种粮大户2098个、各级农业生产性服务示范组织12家。全市“三
7、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58个,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3.2万亩。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农机农艺融合程度,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5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3家。不断探索农业数字化转型,整合“慧种田”农业服务平台和“e田科技”农业机械服务平台,创建市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是我省在主要大田农作物方面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智慧科技助力农业增产增效增收的先行探索者和实践者,“以智兴农的路径”创新经验被新华社高管信息(总第217期)报道。4.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顺利通过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评估验收,集中实施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清零行动”,全市累计改厕9.
8、4万户,建立起厕具维修、粪液清运、处理利用管护体系。全域搭建“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环卫管理体系,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完成51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验收。全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3%。村内道路100实现户户通。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5.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健全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任主任的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乡村振兴五大工作专班,扎实推进“五个振兴”工作落实。编制完成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5个工作方案。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
9、0.7亿元,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参与、金融保障的多方资金来源格局。(二)开展改革试点的原因和具备的条件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市农业农村已经发生一系列根本性、结构性、趋势性变化,城乡关系已发生深刻转型,乡村功能、产业形态、人口结构、村庄布局等全面调整,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日益突出,以村庄为基本单元的传统格局已经无法支撑乡村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农村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站在新的起点上,新时代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任务更艰巨、涉及面更广泛、推进程度更深入,像之前那样单项推进某个政策或改革措施已经不可行,对各项政策进行集成改革的要求呼之欲出。2.发达的工业和充足
10、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市大力推进农业经营方式改革,鼓励土地向大户集中,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60.95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65.7%,9个镇街流转面积突破2万亩,6个镇街基本完成整建制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由以小农户为主到以规模农户为主的转变,已经进入“后土地流转时代”。全市858个村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配套推出就业促进政策、劳动力培训方案、村庄环境整治等综合改革方案,在政策集成改革方面已经有了成功尝试。市作为经济发达县,理应在政策集成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改革经验。3.随着大量农业劳动
11、力外移就业和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过去以村庄为基本单元的乡村治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在乡村治理方式方面在超越村庄层面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市创建了乡村治理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组建了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形成并完善了组织体系和标准体系,在乡村治理改革方面也走在了前头。下一步将重点突破村庄界限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创新社会组织方面进行探索。因此,“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集成改革”也是重要试点方向。三、试点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解放思想、立足实际,聚焦“五个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多项改革举措,推动农村改革项目集成、
12、要素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着力解决涉农政策碎片化、分散化和改革内容单一等问题,推动相关制度更加衔接配套、成熟定型,形成一批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经验模式,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农业农村改革面临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明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等有关改革事项集成改革,抓好18项具体试验项目推进落实工作,敢啃硬骨头,勇于闯难关,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坚持先行先试、集成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试验,紧扣集成改革试点任务,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
13、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着眼于破解乡村振兴人、地、钱等瓶颈制约,一体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代乡村治理体制等试点方向和重要环节改革,力求取得乡村振兴政策创设、制度创新综合成效。坚持以民为本、共治共享。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不断解决事关农村发展和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持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目标任务“市新时代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的目标任务主要涵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等方面目前缺乏或者正在实施但需改进完善的体制机制。通过集成改革,将传统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分散经营
14、方式升级为以适度规模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建设具有现代意蕴的花园式村庄,超越村庄层面创新适合于新时代的乡村治理方式。1.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1)完善培育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以探索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为重点,从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形成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组合拳”。完善农业设施用地机制,着重解决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问题。对全市农民合作社进行持续清理整顿,引导“空壳社”“僵尸社”有序退出,规范运营机制,提高运营质量;对全市家庭农场运营能
15、力进行整体提升,引导和鼓励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整市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2)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市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镇街村产权交易工作站,实现信息发布、层级审核、电子竞价、交易鉴证、抵押融资、金融保险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集体资产交易管理机制,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实现农村各类产权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村集体股权质押贷款。(3)强化涉农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农村金融支付结算服务能力,力争涉农金融机构乡村全覆盖,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稳步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完善涉农贷款风险金制度,更多地
16、采取担保贴息、风险补偿、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政策措施,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支持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发展,规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健全完善农业政策性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发放担保贷款。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设施牧业,探索农业设施登记抵押担保融资方式。(4)加强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规范和监管,推动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落实好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上限控制制度、资格审查制度和项目审查制度。建立工商资本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防止经营主体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无法向农户兑现租金。建立动态监管制度,定期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土地用途和风险
17、防范能力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后土地流转时代跟踪服务长效机制,切实分析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面临的风险、社会保障及就业等问题,巩固土地流转各项成果。探索土地规模经营保险产品,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积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和“保险+期货”业务。2.统筹推进农村“三块地”制度改革(5)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试点。以农民集体和农民个体的权利实现为中心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制度,创新性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程,明晰入市流转对象、范围、方式、程序、监管措施等。参照国有建设用地交易制度,将其有益的制度移植、嫁接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建设中。构建土地
18、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协调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与集体之间、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和相关制度安排,科学合理确定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调节金的比例、使用方式、分配方式、分成比例等。完善集体内部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对集体留存比例做出严格公共利益保留约束,确保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与公共产品供给,防范土地增值收益直接沦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探索将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闲置宅基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范围,将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扩展到新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争取省级政策支持,在土地
19、指标外给予一定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指标。(6)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收储机制。建立闲置宅基地和房屋数据库系统,实行动态管理。设计推出市“闲置宅基地代管收储中心”,即建立起合理的收储补偿标准,把闲置宅基地交于代管收储中心统一收储和处理,闲置零散宅基地收储达到一定规模后,实现“化零为整”利用,弥补村集体宅地基退出补偿资金不足的短板。对于具有土地成片开发价值的农村地区,借鉴成都“土地银行”模式,将闲置房屋与宅基地整体存入“代管收储中心”,收取存入“利息”。(7)构建“两权置换”的土地退出机制。通过为农民提供到县城驻地或者重点镇生活的“社会保障”和“住宅”,来换取农民自愿放弃所有的承包经营地权益和宅基地
20、权益。用“社会保障”来置换农民的承包经营地,参照城市普通退休工人标准,将放弃土地权益的农民纳入到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为其提供基础性的失业、医疗保险以及养老金,享受到同等市民待遇。用“城镇住宅”来置换农民的宅基地,给予放弃土地权益的农民一定的价值补偿和政策支持,保障他们顺利地在城镇取得新住宅。具体模式是:用宅基地换购商品房。综合考虑和测度原农户家庭住房建设面积、家庭人口等因素,直接一次性给予农民相应的货币补偿或者地票,支持农民自主选择购买商品房。在市域范围内购房,还可以享受一定的购房优惠。用宅基地置换安置房。规划城镇安置区,统一建设不同价位的安置房作为置换标的,综合考虑和测度原农户家庭住房
21、建设面积、家庭人口等因素,给予农民相应面值的购房券,农民可以用购房券来抵扣安置房购房款。宅基地异地置换。提供城镇安置区的土地和建房补贴,指导农户按照一定的标准,在新规划的城镇社区安置范围内自建或联建住房,最大限度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并为农民在城镇安家落户提供必要的支持。3.健全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8)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顺应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的势头,支持供销、邮政、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创新服务产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统一供精供种、饲料配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防控等外包服务,拓展产后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运输等服务。引进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振兴 政策 集成 改革 试点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