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备课教案参考样本.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备课教案参考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备课教案参考样本.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备课教案参考样本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备课教案1九寨沟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810个生字,认识其它七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4、通过品读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及理解的自我诊断与矫治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1、解释“沟”,指山沟。2、根据课题质疑。如: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取名叫九寨沟?它是怎样一个山沟?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1)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思考刚才的问题。4、检查自读。(1)指名逐段朗读,读通读顺。(2)说说课文内
2、容梗概。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1、读第1、2自然段。(1)自由朗读,思考:九寨沟在哪里?它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找出关键的词语。(神奇)引导朗读这句话。(2)提问:看到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3)讨论问题“九寨沟是怎么样的?”(4)朗读1、2自然段,说说根据1、2段的介绍,你想象中的九寨沟是什么样子的?。2、读第3自然段。(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文中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划出你最欣赏的一处。(2)指名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给大家欣赏。(3)讨论交流:从第一句“插入云霄”、“银光闪闪”你想象到什么?从第二、三句中你有感受到什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说说“五彩池”、“五花海”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练
3、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九寨沟还神奇在那里?(4)边讨论边指导、练习感情朗读。(5)最后,生再练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体会。3、读第4自然段。(1)回忆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看介绍了几处景观;边读边品;讨论交流体会;感情朗读。(2)生依据学法自学。(3)讨论交流:课文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4)朗读,体会动物的机灵可爱。4、读第5自然段。(1)联系上下文边自渎,边思考:省略号前面和上文的关系?省略号后面与上文的关系?(2)讨论交流,明确前半句是对九寨沟风景名胜的概括,总结了全文;下半句和“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互相照应。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1、试试
4、当个小导游,向人们介绍九寨沟。2、提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背诵。3、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备课教案2海上日出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策略: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四、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
5、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三)讲读课文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讲读第二、三自然段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
6、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
7、,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自学第四、五自然段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感悟第六自然段1、所以作
8、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备课教案3风筝【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
9、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1.正确美观地书写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放风筝的过程。3.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唤醒情感,引入课题1.出示风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板书:风筝)2.交流风筝的资料。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3.唤起情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感受。4.齐读课题。是呀,放风筝是多么开心的事
10、呀!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再来读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1)出示:精心希望憧憬依然拼命奔跑村里抖动踪影寻找磨坊继续田埂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歇不下来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村、丧”。出示词语“磨坊”,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中的“磨”和“坊”两个多音字。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读音。(出示:两个字的两种读音)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
11、?我们来交流一下吧。a.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b.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c.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4.整体感知。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5.指名说。(课文
12、先写了做风筝,再写了放风筝,最后写了找风筝)6.小结: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生字。三、指导书写1.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2.学生自由读,齐读。3.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提醒大家注意?生说。4.师重点指导“丧、磨”。“丧”字下面没有一撇。5.生描红,写一写。6.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四、课后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朋友,还知道了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
13、我们的快乐吧。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本课生字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憧憬、依然、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教学难点】在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风筝。2.生齐读课题:风筝。3.这些词语还记得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认读吧。4.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成
14、为了好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5.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二、细读探究体悟感情(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到了什么?(做风筝时的快乐)2.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动手“画一画”。(1)指名朗读有关的句子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a.你很会读课文。那么,孩子们精心做着风筝,心里会想些什么?假如是你,心中会怎么想?(学生自由畅谈。)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苏教版 语文 上册 备课 教案 参考 样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