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课前预习的知识点概括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课前预习的知识点概括归纳.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历史课前预习的知识点概括归纳高二历史课前预习的知识点概括1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原因:冗兵,冗官,冗费3.庆历新政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
2、监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取士之法(、用人):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败主要原因)高二历史课前预习的知识点概括2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4、作用:成
3、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2.董仲舒新儒学.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主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儒者参政。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4.影响: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高二历史课前预习的知识点概括3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
5、05000年前)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