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docx
《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因之“劝农”是地方官以至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的工作,故有此庆典。此种风俗起源甚早,当初似无鞭之习俗,但以土塑牛的形式已经有了。礼记月令:“出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由记载大致可知,除土牛之外,还要塑驭牛的农夫,驭牛农夫的位置与立令时间有很大关系,如立春在十二月十五左右,驭牛农人位置偏前,意思是说今年农事宜早;立春如在十二月底或正月初,农人位置则在中间,是说今年农事不缓不急;立春在正月十五左右,农人位置则在后面,意为今年农事较缓。由此可知,秦汉以前已有此俗。汉代,这个仪式在十二月举行,地址亦在城外。后汉书礼仪志:“季冬,立七牛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寒。”据月令
2、章句解释:“是月之昏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故出其物形象,以示送达之,且以升阳也。”后来比较明确的位置是东郊,时间亦在立春前一日。临潼县志:“立春前一日,职官迎春于东郊。”嘉泰会稽志,“立春先一日,郡邑官僚,毕出迎春东郊。”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但据东京梦华录载,京都迎春似不出郊,而在皇宫之内,春牛亦由京城所在府县进奉,“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金盈之醉翁谈录(三)亦有类似记载:“立春,开封府土牛进入禁中。”为了配合这一庆典,街市上有卖小春牛的,还请来戏班子扮演农家乐,跳秧歌,百姓们扶老携幼来看热闹,场面非常壮观。据皇城岁时杂记载:
3、等到鞭打春牛一毕,百姓们一拥而上,挤得象一堵墙,争抢春牛身身上之土。“相攘夺,以董毁伤身体者,岁岁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抢得牛身上“肉”者,其家当年养蚕会丰收。这土也可以治病;而抢到春牛角上的土,其家庄稼则会丰收。而预先放在牛肚子中的五谷粒拣回去以后放在仓库里,则预示今年五谷丰登。在立春、迎春的同时,民间亦有吃生萝卜、春饼等习俗,谓之“咬春”。乾隆上书房消寒诗录载有叶观国咬春涛:“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刂,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均玉匀。”此俗现基本不复存在,但一些少数民族尚有余绪:广西龙胜侗乡在立春那天,姑娘、小伙子们都要出去舞春牛,由人操纵着制作的春牛,做出各种牛的动作,旁边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春 迎春 习俗 由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