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docx
《精选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精选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结果,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掌握的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进行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思考,获得并集与交集运算的法则,感知并集和交集运算的实质与内涵,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法则的发现、完善,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规律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
2、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交集、并集运算的含义,识记与运用。难点:弄清交集、并集的含义,认识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方法在思考中感知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在独立钻研和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尝试实践与交流相结合。(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入新知思考:观察下列各组集合,联想实数加法运算,探究集合能否进行类似“加法”运算。(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师:两数存在大小关系,两集合存在包含、相等关系;实数能进行加减运算,探究集合是否有相应运算.生:集合a与b
3、的元素合并构成c.师:由集合a、b元素组合为c,这种形式的组合就是为集合的并集运算.生疑析疑,导入新知形成概念思考:并集运算.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称c为a和b的并集.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venn图表示为:师:请同学们将上述两组实例的共同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合作交流:归纳回答补充或修正完善得出并集的定义.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问题共性,感知并集概念,从而初步理解并集的含义.应用举例例1设a=4,5,6,8,b=3,5,7,8,求ab.例2设集合a
4、=x|1x2,集合b=x|1x3,求ab.例1解:ab=4,5,6,83,5,7,8=3,4,5,6,7,8.例2解:ab=x|1x2x|1x3=x=1x3.师:求并集时,两集合的相同元素如何在并集中表示.生:遵循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师:涉及不等式型集合问题.注意利用数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生:在数轴上画出两集合,然后合并所有区间.同时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学生尝试求解,老师适时适当指导,评析.固化概念提升能力探究性质aa=a,a=a,ab=ba,b,b.老师要求学生对性质进行合理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概念自学提要:由两集合的所有元素合并可得两集合的并集,而由两集合的公共元素组成的
5、集合又会是两集合的一种怎样的运算?交集运算具有的运算性质呢?交集的定义.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venn图表示老师给出自学提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我学习交集知识,自我体会交集运算的含义.并总结交集的性质.生:aa=a;a=;ab=ba;a,a.师:适当阐述上述性质.自学辅导,合作交流,探究交集运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发展培养基本素质.应用举例例1(1)a=2,4,6,8,10,b=3,5,8,12,c=8.(2)新华中学开运动会,设a=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b=x|x是新华中学高
6、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求ab.例2设平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学生上台板演,老师点评、总结.例1解:(1)ab=8,ab=c.(2)ab就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中那些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组成的集合.所以,ab=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例2解:平面内直线l1,l2可能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相交于一点,平行或重合.(1)直线l1,l2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l1l2=点p;(2)直线l1,l2平行可表示为l1l2=;(3)直线l1,l2重合可表示为l1l2=l1=l2.提升学生的动手实
7、践能力.归纳总结并集:ab=x|xa或xb交集:ab=x|xa且xb性质:aa=a,aa=a,a=,a=a,ab=ba,ab=ba.学生合作交流:回顾反思总理小结老师点评、阐述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课后作业第三课时习案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反思升华备选例题例1已知集合a=1,a2+1,a23,b=4,a1,a+1,且ab=2,求a的值.解析法一:ab=2,2b,a1=2或a+1=2,解得a=1或a=3,当a=1时,a=1,2,2,b=4,2,0,ab=2.当a=3时,a=1,10,6,a不合要求,a=3舍去a=1.法二:ab=2,2a,又a2+11,a23=2,解得a=1,当a=1时
8、,a=1,2,2,b=4,0,2,ab2.当a=1时,a=1,2,2,b=4,2,0,ab=2,a=1.例2集合a=x|1x1,b=x|xa,(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2)若ab=x|x1,求a的取值范围.解析(1)如下图所示:a=x|1x1,b=x|xa,且ab=,数轴上点x=a在x=1左侧.a1.(2)如右图所示:a=x|1x1,b=x|xa且ab=x|x1,数轴上点x=a在x=1和x=1之间.1a1.例3已知集合a=x|x2ax+a219=0,b=x|x25x+6=0,c=x|x2+2x8=0,求a取何实数时,ab与ac=同时成立?解析b=x|x25x+6=0=2,3,c=x|x
9、2+2x8=0=2,4.由ab和ac=同时成立可知,3是方程x2ax+a219=0的解.将3代入方程得a23a10=0,解得a=5或a=2.当a=5时,a=x|x25x+6=0=2,3,此时ac=2,与题设ac=相矛盾,故不适合.当a=2时,a=x|x2+2x15=0=3,5,此时ab与ac=,同时成立,满足条件的实数a=2.例4设集合a=x2,2x1,4,b=x5,1x,9,若ab=9,求ab.解析由9a,可得x2=9或2x1=9,解得x=3或x=5.当x=3时,a=9,5,4,b=2,2,9,b中元素违背了互异性,舍去.9.当x=3时,a=9,7,4,b=8,4,9,ab=9满足题意,故a
10、b=7,4,8,4,当x=5时,a=25,9,4,b=0,4,9,此时ab=4,9与ab=9矛盾,故舍去.综上所述,x=3且ab=8,4,4,7,9.精选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二)一、教材分析及处理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函数是近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函数的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函数教学设计。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首先应通过与初中定义的比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以及不断地应用等,初步理解用集合与对应语
11、言刻画的函数概念.其次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基本初等函数,引导学生以具体函数为依托、反复地、螺旋式上升地理解函数的本质。教学重点是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的理解。学生现状:学生在第一章的时候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同时在初中时已学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那么如何用集合知识来理解函数概念,结合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入今天的课堂,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有益有效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是在教学设计中应思考的。二、教学三维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重点和难点):(1)、通过实例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
12、到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习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不但让学生能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还能较好的复习前面内容,前后衔接。(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等。(3)、掌握定义域的表示法,如区间形式等。(4)、了解映射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函数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学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出实例,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运用猜想、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概括等方法,探索发现知识,找出不同点与相同点,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
13、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面向全体学生,根据课本大纲要求授课。(3)、加强学法指导,既要让学生学会本节知识点,也要让学生会自我主动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多媒体给出实例,学生小组讨论,给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加上老师的辅助讲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和大胆创新意识,教案函数教学设计。(2)、让学生自己讨论给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和小组团结能力。三、教学器材多媒体ppt课件。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函数课题的引入(用时一分钟)配着简单的音乐,从简单的例子引入函数应用的广泛,将同学们的视线引入函数的学习上听着悠扬的音乐,让同学们的视线全注意在老师
14、所讲的内容上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函数的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知识走向生活知识回顾:初中所学习的函数知识(用时两分钟)回顾初中函数定义及其性质,简单回顾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定义及简单作图认真听老师回顾初中知识,发现异同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内容探索、求知。即复习了所学内容又做了即将所学内容的铺垫思考与讨论:通过给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用时四分钟)给出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讲述初中内容无法给出正确答案,需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函数结合老师所回顾的知识,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思考老师给
15、出的问题,小组形式作讨论,从简单问题入手,循序渐进,引出本节主要知识,回顾前一节的集合感念,应用到本节知识,前后联系、衔接新知识的讲解:从概念开始讲解本节知识(用时三分钟)详细讲解函数的知识,包括定义域,值域等,回到开始提问部分作答做笔记,专心听讲讲解函数概念,由知识讲解回到问题身上,解决问题。对提问的回答(用时五分钟)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开始所提的两个问题,然后同个互动给出最后答案通过与老师共同讨论回答开始问题,总结更好的掌握函数概念,通过问题来更好的掌握知识。函数区间(用时五分钟)引入函数定义域的表示方法简洁明了的方法表示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在集合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另一种方法。注意点(用时三
16、分钟)做个简单的的回顾新内容,把难点重点提出来,让同学们记住通过问题回答,概念解答,把重难点给出,提醒学生注意内容和知识点。习题(用时十分钟)给出习题,分析题意在稿纸上简单作答,回答问题通过习题练习明确重难点,把不懂的地方记住,课后学生在做进一步的联系。映射(用时两分钟)从概念方面讲解映射的意义,象与原象在新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知识,映射的学习给以后的知识内容做更好的铺垫。小结(用时五分钟)简单讲述本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做笔记前后知识的连贯,总结,使学生更明白知识点。五、教学评价为了使学生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丰富函数的感性认识,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体验,本课采用突出主题,循序渐进,反复应用的方
17、式,在不同的场合考察问题的不同侧面,由浅入深。本课在教学时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逐层深入,这样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逐层深入,从而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引入中的三种对应,与初中时学习函数内容相联系,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种对应既是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又突出了函数的本质,为从数学内部研究函数打下了基础。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本课也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探究、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通过揭示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案例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虽然函数概
18、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基本上能很好地理解了函数概念的本质,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教学理念。精选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三)1、教材(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是因为可以用函数的定义来抽象和规范三角函数的定义,同时也可以类比研究函数的模式和方法来研究三角函数;启后是指定义了三角函数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特征,并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数学在其它领域中的重要应用。2、设计理
19、念本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整堂课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提出整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圆周运动等具周期性规律运动可以建立函数模型来刻画吗?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钻研教材,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改造或重构已有的认知结构,并运用类比方法,形成“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一新的概念,最后通过例题与练习,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内化为学生新的认识结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形成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学会运用这一定义,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数学建模思想、类
20、比思想和化归思想在数学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学会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理性之美。4、重点难点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类比与化归思想的渗透。5、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函数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相关概念、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将学生的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改造为以象限角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并形成以角的终边与单位园的交点的坐标来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再拓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6
21、、教法分析“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和驱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质疑和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7、学法分析本课时先通过“阅读”学习法,引导学生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类比学习法引导学生形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学习法,来研究三角函数一些基本性质和符号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成教学目标。8、教学设计(过程)一、引入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了任意角和弧度制,你对“角”这一概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问题2:研
22、究“任意角”这一概念时,我们引进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问题3:当角clipXimage002的终边在绕顶点O转动时,终边上的一个点P(x,y)必定随着终边绕顶点O作圆周运动,在这圆周运动中,有哪些数量?圆周运动的这些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一个函数模型来刻画吗?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构问题4:当角clipXimage0021是锐角时,clipXimage004,线段OP的长度clipXimage006这几个量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回答,分析结论,指出这种关系就是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5:锐角三角函数是我们高中意义上的函数吗?如何
23、利用函数的定义来理解它?学生讨论并回答。三、新概念的形成问题6:如果我们将角度推广到任意角,我们能得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吗?学生回答,并阅读教材,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思考:问题7: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符合我们高中所学的函数定义吗?展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指出它是如何刻划圆周运动的。并类比函数的研究方法,得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四、概念的运用1、基础练习口算clipXimage008的值。分别求clipXimage010的值、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算比值。若clipXimage012,试写出角clipXimage0022的值。若clipXimage015,不求值,试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数学教案 人教版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