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家规》心得体会文本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中国家规》心得体会文本参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中国家规心得体会文本参考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的不是金银珠宝和显赫的地位,而是一句句富有哲理的家规家训。曾子杀猪,是对诚信的诠释;岳母刺字,是对祖国的热爱;又如包拯的廉洁爱民,老舍的虚荣心万万不可有这些家训家规对后世子孙的修身、齐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中国家规心得体会文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中国家规心得体会文本参考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特别是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文化,历来重视身心修养问题。历代名儒世家的家规家训,由先贤的个人身心修养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来,升华成为家风文化,更是身心修养的精华所在。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编著
2、的中国家规一书,收录了历代名家名人家规,字字珠玑,凝炼出家风文化和身心修养的精粹。提高身心修养,可以从中汲取无尽的养分。 诸葛亮诫子书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先贤为我们淡泊名利、修心立志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楷模,教导我们当以儒者的无私无畏精神,担当起责任,公正、清廉。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提醒后世儒者勤研学问、勤读诗书。唯有立定治学的志向,不忘初心,刻苦读书钻研学问,并在家庭中推开读书的风气,才能抵制各种过度和过分的应酬玩乐或追名逐利的俗流,树立清白家风。 确立了志向,明白了道理之后
3、,从来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成就身心修养的,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这种志向和运用这些道理。正如王阳明所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只想不做、或者光说不做,身心修养就成为空谈。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理念,这就由修心延伸到了修身。 知行合一,践行身心修养悟得的道理,改正恶习,拒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习惯和工作生活作风,是修身。我们公职人员,修心是端正态度,修身就是清正廉洁、作风严谨、勤于精业、克己奉公等具体的言行习惯的规范要求了。家规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更在于最终成为家庭成员共同自觉遵守的言行规范,为个人和家庭命运保驾护航。 修身,首先要自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人有错误不怕,怕的是
4、有错而不自知,或者刻意回避;怕的是知错不改、屡屡再犯。要改正各种错误和不良习惯,就要长期坚持反省自身。 修身,最大的困难也正在于持之以恒地不断改正错误和恶习,进而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言行习惯。 在此问题上,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改良习惯,勇于直面错误和恶习,并在实践中改正它。而且越是在修身的艰难处越要下功夫。练字,我有一个习惯,纸要糙一点、笔要秃一点,越难练的字,越要多练习。改善习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在最日常的俗事俗务之中,在改错的最艰难处,才是最好的时机。 改正恶习、养成良好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精神固然可嘉,但在出狠招的同时,还要持之以恒才行。一个人养成恶习容易,但
5、改为好习惯不简单,因为恶习往往和安逸懒散挂钩,改正意味着极为残酷且反复的自我斗争。自我约束管理上,晚清名臣曾国藩最是值得敬佩,一旦立志,即数十年如一日,下苦功改过自新,当然应该成为后世的楷模。 改过和养成良好习惯,应当通过家规家训,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风尚和氛围,家庭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勉励、互相促进。但凡清白之家,必有优良的家风。 修身是要克服惰性,一旦定下的习惯规矩,再难也必须每天都做到,不下这样的苦功,修身无从谈起。修身还要特别注意慎独的问题,不可掩其不善,自欺欺人。元时,许衡有一次在盛夏时节赶路,口渴难奈,路人纷纷支路边摘梨吃,唯独许衡不为所动,被路人嗤笑迂腐,许衡解释说:梨虽
6、无主,我心有主。 历代名儒世家的家规家训中,朱柏庐(一说宋代朱熹作)的朱子家训很值得推广和学习,其文俭约朴实,其意勤俭仁厚、持守修身甚严,实属历代家规的典范。如此优秀的家规家训,为我们勤研学问、砥砺德行指明了方向,可让我们提高身心修养、养成良好习惯,进而形成优良的家风。作为公职人员,应当汲取优秀传统家规文化的营养,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营造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 读中国家规心得体会文本参考二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家规。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
7、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 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中国家规的力量源泉。相信王
8、羲之、范仲淹、包拯、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家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提及家规,不由想起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这些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曾国藩是历史上为人做官的典范,拥有良好家风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经世之道,铸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已成为其子孙一生的坚守。清朝著名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我们每个人应像竹子
9、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现实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无论是刘铁男的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还是苏荣的家是权钱交易所,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习近平总书记在x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
10、。在中国家规中寻找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风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需要当好家庭纪委书记,常吹风、常念经,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读中国家规心得体会文本参考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特别是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文化,历来重视身心修养问题。历代名儒世家的家规家训,由先贤的个人身心修养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来,升华成为家风文化,更是身心修养的精华所在。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编著的中国家规一书,收录了历代名家名人家规,字字珠玑,凝炼出家风文化和身心修养的精粹。提高身心修养,可以从中汲取无尽的养分。 诸葛亮诫子书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11、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先贤为我们淡泊名利、修心立志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楷模,教导我们当以儒者的无私无畏精神,担当起责任,公正、清廉。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提醒后世儒者勤研学问、勤读诗书。唯有立定治学的志向,不忘初心,刻苦读书钻研学问,并在家庭中推开读书的风气,才能抵制各种过度和过分的应酬玩乐或追名逐利的俗流,树立清白家风。 确立了志向,明白了道理之后,从来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成就身心修养的,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这种志向和运用这些道理。正如王阳明所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只想不做、或者光说不做,身心修养就成为空谈。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理念,这就由修心延伸到了修身。 知行合一,践行身心修养悟得的道理,改正恶习,拒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习惯和工作生活作风,是修身。我们公职人员,修心是端正态度,修身就是清正廉洁、作风严谨、勤于精业、克己奉公等具体的言行习惯的规范要求了。家规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更在于最终成为家庭成员共同自觉遵守的言行规范,为个人和家庭命运保驾护航。 修身,首先要自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人有错误不怕,怕的是有错而不自知,或者刻意回避;怕的是知错不改、屡屡再犯。要改正各种错误和不良习惯,就要长期坚持反省自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