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5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5篇)篇一: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
2、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
3、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教学重点:
4、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教学过程:引入:速度的二段式测验3道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产生冲突。(一)速度“速度”的引入:运动会上,要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相同的位移比较时间的长短。若运动的时间是相等的,我们可以根据位移的大小来比较。如果运动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呢?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1、定义:位移x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比值定义法)
5、。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国际单位:m/s或ms1,其他单位:km/h等3、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断改变,根据求得的则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即位移的方向。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各段的平均速度一般并不相同,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过渡: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了精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将时间t取得非常小,接近于零,这是求得
6、的速度值就应该是物体在这一瞬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速度”这一概念并不一定明确指出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我们应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3、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例:课本P16汽车速度计上指针所指的刻度是汽车的瞬时速率。(三)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平均速度的大小”完全不同。例1: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
7、、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例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若汽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总结: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应严格按照定义来计算。例3:人乘自动扶梯上楼,如果人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将人送上楼去需用30s。若扶梯不动,某人沿扶梯走到楼上需20s。试计算这个人在扶梯开动的情况下仍以原来的速度向上走,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12s)作业:必做:p181、2、3、4
8、;选做:新新学案第一章第三节;篇二: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理解公式的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实验的意义,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
9、释有关现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向心力。(二)进行新课1、向心力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向心力”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举出几个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2、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列举并分析实例,体会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
10、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投影向心力表达式:Fn=m或Fn=mrw2r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实验”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实验器材有哪些?2、简述实验原理(怎样达到验证的目的)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测量那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4、实验过程中差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及时发现并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分成小组
11、,进行实验,独立验证。点评:让学生亲历实验验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可靠性作出评估。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1、实验的过程中,多项测量都是粗略的,存在较大的误差,用两个方法得到的力并不严格相等。2、通过实验我们还体会到,向心力并不是像重力、弹力、摩擦力那样具有某种性质的力来命名的。它是效果力,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圆锥摆实验中,向心力是小球重力和细线拉力的合力,还可以理解为是细线拉力在水平面内的一个分力。教师活动:实例分析:说明以下几个圆周运动的实例中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提供的?1、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执另一端使小
12、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2、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是什么力提供的?3、在圆盘上放一个小物块,使小物块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小物块受几个力?向心力由谁提供?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1、小球受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竖直方向小球不运动,故重力、支持力合力为零,那么水平方向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效果由水平面上的绳的拉力效果来提供.2、月球和地球间的引力提供月球运转的向心力3、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点评:通过实例分析,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课本54页“做一做”栏目中的实验,自己感受向心力的大小。学生活动:按照
13、“做一做”栏目中的实验介绍,独立操作,在实验中获得体验。 点评: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习物理学的兴趣。3、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教师活动:向心力能改变速度的大小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听取学生代表的发言,点评。教生活动:设疑:我们在“做一做”的实验中,通过抡绳子来调节沙袋速度的大小,不就说明向心力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吗?这该怎样解释呢?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本,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点评: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求知的意识。教师活动:对于做一般曲线运动的物体
14、,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简化处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结合图6.7-4的提示发表自己的见解。点评:对学生注重物理学方法的教育。(三)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四)实例探究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钉两个钉子A和B,相距20 cm.用一根长1
15、 m的细绳,一端系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钉子A上.开始时球与钉子A、B在一直线上,然后使小球以2 m/s的速率开始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N,那么从开始到绳断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解析 球每转半圈,绳子就碰到不作为圆心的另一颗钉子,然后再以这颗钉子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半径就减少0.2m,但速度大小不变(因为绳对球的拉力只改变球的速度方向).根据F=mv2/r知,绳每一次碰钉子后,绳的拉力(向心力)都要增大,当绳的拉力增大到Fmax=4N时,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min,则有Fmax=mv2/rminrmin=mv2/Fmax=(0.522
16、/4)m=0.5 m.绳第二次碰钉子后半径减为0.6 m,第三次碰钉子后半径减为0.4m.所以绳子在第三次碰到钉子后被拉断,在这之前球运动的时间为:t=t1+t2+t3=l/v+(l-0.2)/v+(l-0.4)/v =(3l-0.6)/v =(31-0.6)3.14/2 s =3.768 s 答案3.768 s 说明需注意绳碰钉子的瞬间,绳的拉力和速度方向仍然垂直,球的速度大小不变,而绳的拉力随半径的突然减小而突然增大.例2如图所示,水平转盘的中心有个竖直小圆筒,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转盘上,A到竖直筒中心的距离为r.物体A通过轻绳、无摩擦的滑轮与物体B相连,B与A质量相同.物体A与转盘间的最
17、大静摩擦力是正压力的倍,则转盘转动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物体A才能随盘转动.解析由于A在圆盘上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它所受的合外力必然指向圆心,而其中重力、支持力平衡,绳的拉力指向圆心,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半径或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当A将要沿盘向外滑时,A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指向圆心,A的向心力为绳的拉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即F+Fm =m12r 由于B静止,故 F=mg由于最大静摩擦力是压力的倍,即 Fm =FN=mg 由、解得 1=g(1+m)/r; 当A将要沿盘向圆心滑时,A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沿半径向外,这时向心力为: F-Fm =m22r由、得2=g(1-m)/r.要使
18、A随盘一起转动,其角速度应满足g(1-m)/rg(1+m)/r答案 g(1-m)/rg(1+m)/r说明 根据向心力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哪些力提供了它需要的向心力.篇三: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
19、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
20、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基本知识(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2.思考判断(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3)20xx年x月xx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探究交流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实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
21、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二、路程和位移1.基本知识(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思考判断(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
22、京到天津的路程.()探究交流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三、矢量和标量1.基本知识(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2.思考判断(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
23、位移是矢量。()探究交流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篇四: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2.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知道碰撞的特点和规律 4.了解微粒的散射【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 (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24、.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几个小球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课间大家观看的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是什么? 生:是碰撞。师: 对了,碰撞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碰撞、研究碰撞。(二)新课教学一.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师:首先,我们来个课间精彩回顾,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师:下面大家观察这两幅图,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班长在哪,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生:个隐藏的规律也同时在支配着碰撞的结果。大家想想这个隐藏的规律可能是什么?生:可能是能量。师:能说下你猜想的依据吗? 生:
25、因为没有能量损失。 师:怎样看出来的?生:系统碰撞前后的动能好像应该相等,在(1)中满足,但是在(2)和(3)中不满足。师:好的!分析非常有道理,动量守恒是我们能够确定的,而动能也相等也就是说机械能守恒至多是个假设,我们常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此,机械能是否守恒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验证。为此我们可以把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作为一个假设。三.理论分析,寻找碰撞规律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寻求办法验证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这个假设是否成立。首先要建立模型。生活中的碰撞是很复杂的,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利用简化思想抽象出最简单的模型。比如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速度为V0,质量为m2的小球静止,两球
26、发生正碰,碰撞之后两小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推导: 以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1) (2)求解:讨论:(1)若m1=m2,则V1=0,V2=V0(这就是实验结果,两球交换速度)(2)若m1>m2,则V1>0,V2>0(用实验加以验证) (3)若m10(用实验加以验证)(4)若m1m2,则V1V0,V22V0(5)若m1m2,则V1-V0,V20(生活实例乒乓球撞墙原速率反弹,墙不动)师:从上面推导过程看,理论推导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一致,到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刚才提出的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可以用来解释实际情况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一类满足动能不损耗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师:是
27、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满足系统机械能守恒呢? 请大家认真观察并思考下面两种情形:情形1:一个质量m=1kg的钢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碰到一个静止的质量M=3kg的橡皮泥球。碰撞后两球粘在一起向前运动。情形2:一个质量m=1kg的木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碰到一个静止的质量M=3kg的泥球。碰撞后两球分开,木球速度为V1= 0.2m/s;分成两大组进行运算(1)碰后两球的速度多大? (2)碰前两球动能之和多大? (3)碰后两球动能之和多大?然后展示这两组的运算结果。 情形1: 碰后两球速度相等为0.5m/s;碰前动能之和为2J,碰后动能之和为0.5J。情形2:碰后木球速度0.2m
28、/s,泥球速度0.6m/s;碰前动能之和为2J,碰后动能之和为0.56J。师:计算表明这两种碰撞动能发生了损耗,在物理学中称之为非弹性碰撞。情形1动能损耗最大,碰撞的特征是碰后两球粘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是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能损耗最大的,我们称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情形2动能有损耗但没达到最大,叫做一般碰撞。师:碰撞分为三类,一是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二是一般碰撞,动能有损失;三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总言之,无论什么碰撞,机械能不增加。需要说明的是:1.真正的弹性碰撞,只有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粒子之间才会遇到。因为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发生直接接触,因此微观粒子的碰撞又叫散射
29、。2.钢球、玻璃球、硬木球等坚硬物体间的碰撞,通常情况下动能损失很小,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弹性碰撞来处理。四.归纳推广,总结碰撞规律1、碰撞过程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遵循动量守恒定律2、碰撞过程机械能不能增加,要么不变或者要么减少3、碰撞要符合客观实际碰前:后面的小球1要追得上前面的小球2,要求碰后:如果两球同向:五. 应用举例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的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B.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D.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
30、率同向而行例2.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沿同一直线运动,B球在前,A球在后,已知MA=1,MB=2,VA=6m/s,VB=2m/s。则当A、B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可能是: A、VA1=5m/s,VB1=2.5m/sB、VA1=2m/s,VB1=4m/s C、VA1=-4m/s,VB1=7m/s D、VA1=7m/s,VB1=1.5m/s 六.小结本堂课,我们分析了碰撞的相关问题,知道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且瞬间没有位移。碰撞分为三类,弹性碰撞、一般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它遵循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不增加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七、作业布置八、板书设计碰 撞一、碰撞特点1、作用时间
31、极短2、内力远大于外力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二、碰撞分类1、弹性碰撞: 以v0方向为正方向(1)(2)(1)若m1=m2,则V1=0,V2=V0 (2)若m1>m2,则V1>0,V2>0 (3)若m10(4)若m1m2,则V1V0,V22V0 (5)若m1m2,则V1-V0,V202、一般碰撞:机械能有损失3、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大三、碰撞的规律1、遵循动量守恒定律2、机械能不增加3、符合客观实际(1) 碰前:碰后:【教学反思】本节课先以研究碰撞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现象研究的思维过程。即为“观察实验提出疑问分析推理总结规律”。先从观察生活中的碰撞总结碰撞特点,
32、学生倍感兴趣和深有体会,能够在内心产生共鸣。后用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的分析,揭示了常见现象中的不寻常之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无疑是对弹性碰撞的理解,这个过程的基本步骤为“提出假设理论推理实验检验总结规律”。在分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直至最终推理得出规律。但是,由于多媒体设备的客观问题,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意外,以致耽误了不少教学时间,导致教学内容未完成,缺少了最后一道环节,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篇五: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知识目标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涡流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
33、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者知道学生阅读。什么是涡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涡流和自感一样,也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设计方案一、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事物或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从而引出涡流的概念:什么是涡流?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涡,因此叫做涡流。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涡流常常很大。(使学生明确:涡流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二、涡流在实际中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就可以减少涡流在造成的损失?利用涡流原理制成的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有什么优点?电学测量仪表如何利用涡流原理,方便观察?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讨论回答三、作业:让学生业余时间到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如何利用涡流,写出小文章进行阐述。第 28 页 共 2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