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docx
《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鉴赏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词意。2.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感受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教学过程:一、 导入坎坷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这句话苏轼一定深有体会,他少年成名,早已被定为宰相人选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牢中被拘130天,大难不死,重获自由。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怎样的精神飞跃呢二、学习目标三、诵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3、学生个别读,教师点拨。四、赏析念奴娇 赤壁怀古怀
2、古诗从三个方面欣赏: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一)观眼前之景1、齐读上片2、用一个词语概括景物的特点明确:这个景物属于“骏马西风塞北” 之景,而非“杏花春雨江南”之景,正是这锦绣江山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3、上阕以哪句结尾?“一时”指何时?三国英雄辈出,为何如此衷情周瑜呢?(二)写历史之事1、分析周瑜形象2、苏轼生平介绍(多才多艺、多灾多难)(三)抒一己之怀1、苏轼才华横溢不逊周瑜,人生际遇却相去甚远,心中怎会不生感慨?2、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情感。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明确:这里既有人生的失意,又有抛却英雄梦的无奈,还有诗人欲从痛苦的泥淖中挣脱出来的释然。这是一声宏伟的叹息
3、,一次壮阔的悲哀,一次飞跃历史的翱翔,这,不正是诗人要极力挣脱的束缚吗?要知道,个人情感无论多么强烈,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可怜可笑。苏轼正是在这种历史与个人的强烈对比中获得了人生的自觉,从而获得了超然物外,达观世事。3、齐读4、黄州成全了苏轼,介绍苏轼在黄州的作品。黄州成全了苏轼,使他开始了智慧的人生;苏轼成全了黄州,使他成为了天下名城。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精神的飞跃!世间种种的运途在他心底都未见沟壑,想来,身处黄州,心中风波已定吧。五、 赏析定风波1.范读2.生自读3.赏析最喜欢的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4、齐读六、小结这就是苏轼,他时而徘徊月下,时而漫步雨中,他成
4、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正如余秋雨的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与其说是黄州成就了苏轼,还不如说坎坷磨难成就了苏轼,晚年回顾他的一生,他曾用两句诗概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七、 拓展训练拿起你手中的笔,为苏轼写一则颁奖辞八、作业1.背诵苏轼词二首2.课外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林语堂苏东坡传。九、 板书教学反思:1、 平时知识积累不够本次优质课大赛,我抽到的篇
5、目是苏轼词两首,开始时我暗自庆幸,认为这是一节容易讲的篇目,第一次试讲之后,听课教师反馈,思路老套,没有亮点。怎么才能有亮点,必须对苏轼有全面的了解,尤其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思想经历。书到用时方恨少,怎么办,啃书!我用很短的时间读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康震评苏轼等书籍,对苏轼总算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时间紧促,总觉得有对很多东西没有很好地消化,所以很多知识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这是本节课对我最大的警醒。2、朗读不够这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讲课时自己心情比较紧张,只想着下一个环节该如何进行,忽视了这个诵读的重要性。党老师评课时也指出了我的不足,“这么短的篇目,应该让学生当堂就背会”。3、最后一个环节处
6、理的过于草率时间紧张,直到讲课前还在修改,给苏轼写颁奖辞是讲课前才加上的,所以处理的很草率,这是本节课的最大的遗憾,其实,这点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讨论发言,如果处理得当,一定会成为本节课的亮点。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二、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三、德育渗透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初步了解豪放派的
7、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板书课题)2.写作背景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
8、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轼词两首 下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