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苏教版教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苏教版教案五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苏教版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课件,也称案,方便大家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1藏戏1.学习并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课文中优美的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1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2藏戏面具图片。1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钹伴奏;它复杂
2、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着怎样的特色。(板书课题)二、读文,理清思路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有哪些?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藏戏的特色。藏戏剧
3、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默读第8自然段至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第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的特点;第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没有舞台的特点;第19一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特点。)2自由读第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文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4自由读第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
4、表达方式1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的呢?学生读:第816自然段。2画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时没有舞台呢?学生读:第17和18自然段。3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学生读:第20自然段。4师生合读:第21自然段。四、了解藏戏的形成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小组交流(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獉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这是勇敢的传奇。(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人力
5、、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五、教师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藏戏,作为藏族的开头部分。六、作业六年级语文教案2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
6、者人生的珍宝。【教学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一)生字:秒:秒表、秒针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拨:拨号、拨弄、拨打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怖:恐怖、阴森可怖(二)正音字:琴弦(xin)清脆(cu)立即(j)玻璃(li)蝉(chn)(三)多音字:转:zhun(转弯)zhun(转动)蒙:mng(蒙蒙亮)mng(蒙蔽)(四)近(反)义词:立即马上呈现显现
7、增加减少拒绝接受(五)生词解释: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三、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布置作业: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第二课时一、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二、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
8、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5、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三、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第三课时一、指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二、合作学习,解决:“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三、拓展与运用。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
9、以及分号的作用。四、读词语、句子,认真体会所要表达的意思,扩充积累。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六年级语文教案3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
10、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
11、结束?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时间主要事例腊八腊八粥,腊八蒜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二十三祭灶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五、小结,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
12、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我们进行听写比赛。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腊月熬粥饺子腊八蒜高醋年糕逛庙会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2.讲解易错字。“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2.准备过年。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
13、文中的“忙乱、紧张”)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3.过年时。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点是什么?(热闹)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
14、乐。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
15、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六年级语文教案4夏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
16、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夏日的午后你们曾经到大自然中去吗?去观察过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全班交流)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反馈难读的生字词。3.同学们,当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你眼前出现。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静静地读一读,在作者描写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感受。(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4.你
17、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把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三.理清文章条理。1.同学们,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生动、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同学们,夏日的午后,人关的句子。2.生反馈:“从小,我就逃避午睡。”3.作者逃避午睡,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想一想,这种感受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时候所产生的?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的精彩。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牵挂窗外的自然。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过渡:罗兰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
18、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乐生活吧!四.指名读文章13段:1.儿时的作者是怎样逃避午睡,跑到园子去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文章的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句。2.学生反馈:重点句子的赏析:“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A勾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B注意作者描写的动作的叠词的运用,再现作者逃避午睡时的动作及神态。(悄悄爬,轻轻迈,经过,打开,享受)C指导朗读。D第三段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是下文的总起)五、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
19、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儿时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当他悄悄地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快乐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从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读到了怎样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一下。2.学生反馈:(在此部分的反馈时,教师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详讲“野花图”“戏蚁图”和“菜园趣”,而对于其它的画面则通过以读带想的方式略处理。)A“野花图“片断精读
20、:“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指名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B“戏蚁图”片断精读:“
21、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C“菜园趣“片断精读:“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你读诗,眼前出现了什么画卷?你爱这宁静的菜园吗?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作者呢?他爱吗?那个词让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板书:享受)
22、让我一起享受宁静的夏午吧!全班齐读。3.重点朗读,体会情感。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三、品读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对午睡的态度。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弃对午后风光的享受。此时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样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15段。2.
23、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读出来吗?3.是啊,在这样的午后,作者在享受着这样美丽的景致,难怪他会说出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读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个字?(醒)说说喜欢的理由。你们对这三个“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快乐的画面,那么“我也醒着”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也醒着”,这个“醒”的意思是说作者不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你此真切,多么让人赞叹!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4.有感情的自由读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睁大眼睛,共享这美妙时刻。他们似乎心灵相通
24、,他们彼此欣赏。)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齐读最后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四.全文小结:夏日午后,也许会让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却在这午后感受到了别样的美丽。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你也会享受到生命的美丽!五.课后练习1.摘抄文中的优美文字,积累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读一读夏午的原文,你对罗兰写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时间,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六年级语文教案5北京的春节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5、(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6、?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
27、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习惯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