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7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7篇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补白练习,了解虽然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生活穷苦,但是主人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邻居的善良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课文跳水,大家是否记得它的作者是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另一篇文章穷人。2、板书课题,齐读。课文写的是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下,发生在穷苦劳动人民身上的一件事情。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了解穷人的生活。(1)既然课题是穷人,那么,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穷人的生活(2)以轮读的形式交流。(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桑娜一家生
2、活很穷苦。渔夫()出去打鱼;桑娜()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冬夏()光着脚跑来跑去;他们吃的是()面包,菜()鱼。字,读读课题。2、细读课文,了解桑娜的善良。(1)虽然,桑娜一家生活只能勉强维持,但是,当桑娜发现邻居西蒙病死了,马上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板书:抱)(2)虽然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回到家里,她的心情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息。让我们读读她的心理活动。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3、揍我一顿也好!(3)轻声读,想想你从桑娜的这段心理活动中读出她的几种感受?(担心,害怕,坚决)指名读。(4)读了桑娜的这段心理活动,大家有没有觉得她的想法不连贯,内容有跳跃呢?那么让我们用文字代替这几个省略号,把她的这段话补充完整吧!(5)同桌商量,全班交流。(6)请一位学生把这段补白后的内容说完整。(7)再读这段心理活动,读出感情。(8)课文中写虽然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现在你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吗?3、学习1127节,感受渔夫的善良。(1)桑娜是善良的,她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关心别人,那么渔夫呢?同桌以直接对话的形式,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2)说说最能说明渔夫
4、善良的一个字。(板书:熬)(3)如果把这个熬字去掉行吗?完成练习,写一写:此时渔夫已经想到:抱回西蒙的孩子,自己将();桑娜将();自己的五个孩子将()。因为想到了这些,所以,他用了熬这个字。但是,尽管这样,他还是要把西蒙的孩子接回来。看得出,他和桑娜一样,都很三、总结:课文写了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桑娜一家生活极度贫穷,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在我们读者的心里写下了一个端正的人字。(板书:人)请你强调这个人字,再读读课题。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学习一首诗歌
5、:中华少年。初步感知(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交流(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整体把握,难句理解(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5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3)表演朗诵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教学重点: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教学过程:一、导课1.碧野先生写道:“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
7、,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题。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二、新授亲历美1.小组合作,出示学习任务。(1)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天山的什么美景?有什么特点?(2)这个片段(或句子)有何独特的韵味?(3)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感受表达出来?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雪峰、密林、野花三个片段进行发言,相机引导。(1)学习第二自然段。朗读思考:这段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文中是怎样形容云影的?你认为形容得贴切吗?你还能找到类似描写手法的句子吗?想象雪水、浪花的景象,说说你还会怎样形容它们?讨论:写了天山的寂静为何还要写溪流、游鱼的活跃?请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
8、读,配乐齐读。(2)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交流: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样形容出塔松的特点的?出示塔松图片,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形容?讨论:文中说马蹄溅水、几声鸟鸣“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这样写是不是互相矛盾?男女生比赛读。(3)学习第四自然段。自读思考: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此时的你正骑马走在花海之中,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渴望?交流感受。快把我们的心情读出来吧。指导读,配乐读。3.升华:置身于溪流花海之中,满眼的明媚,扑鼻的芳香,怎能不使人心情舒畅、浮想联翩呢?难怪作者对天山赞不绝口呢。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
9、个性,读出对天山的赞美。三、练习师生展示作品,交流,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四、总结天山如此美景,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搜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天山写几句赞口吻来写也很好。五、作业说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课外读读天山景物记以及碧野的其他作品。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锣鼓喧天辞旧
10、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
11、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同桌互查读文情况。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是什么?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
12、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课时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体会年前的忙碌。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
13、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
14、,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总结
15、: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
16、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本课用两教时完成,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学会七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3、情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
17、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对事物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应该遵守客观事实。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三、教学难点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四、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放课件导入,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二、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先学矛与盾:要注意节奏和韵味,还要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因此,老师的范读是十分关键的。)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个性化朗读可以将无
18、声的文字变成生活中活泼的语言。象的理解,活跃了文言文课堂!)三、读通语句,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1、小组讨论: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
19、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引导学生回忆、列深寓意的体会。)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1、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教师没有纠缠于字意词性,支离破碎的让学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自始自终都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读去悟,有效品味语言,培养语感。)2、练习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3、读写生字。六、板书设计矛与盾
20、盾之坚:莫能陷誉?弗能应矛之利:无不陷事实求是前后一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简述学习矛与盾的方法。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2、检查自学情况。指读短文。(要读通句子)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
21、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译成白话文。(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4、指导朗读。背诵短文。(读出买鞋人的可笑。)四、总结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五、作业准备一次古代寓言故事会。(讲故事或用演故事的形式,明事理。)六、板书设计郑人买履度置忘郑人不得履反
22、归取度市罢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遵守客观事实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教学要求: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
23、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三、指导写字1.指导
24、写字。乳:左右基本等宽。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朗读课文三、精读训练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4.交流、讨论。5.精读第一节:(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
25、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分离)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6、精读第二节。(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
26、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27、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5)指导背诵第2节。四、练习朗读全诗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习朗读。五、学唱歌曲长江之歌源远流长拥抱着大地从空间上描写歌颂宏伟气势哺育儿女的胸怀悠远久长苦难的过去从时间上描写表现光辉的现实功在千秋灿烂的未来赞美之情崇敬的情感抒写表达依恋之情热爱的情感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怨如诉”、“铮铮作响”
28、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文学作品魅力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文学作品魅力的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题引言,揭示课题。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欣喜、感动,甚至悲伤、失望,为什么它们能让我们产生这么丰富的情感呢?这就是因为他们有魅力,在我们前两课的学习中,我心弦,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直接以魅力为题,向我们展现出什么魅力呢?板书课题:魅力二、质疑课题,整体感知1、学生
29、读题后提问:是什么样的魅力?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1)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可自由发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小结:这篇文章是写了卡佳随父亲第一次上剧院看戏的经过,写出了看戏过程中卡佳心情变化的故事。3、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划分课文层次。看戏之前观看演出演出结束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自读115自然段,思考:在演出前,卡佳的心情怎样?并在相关的语句上做上记号。2、学生交流:从“早上起”、“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点钟”、“在开演前一个小时”、“第一个走进剧院大厅”这一连串的时间句子,表现出卡佳等待演出的焦急心情。除此之外,通过“踱来踱去”、“庄
30、重”、“严肃”、“焦急”、“怯生生”等神情和一些杞人忧天的言语,可以看出卡佳对演出充满期待的心情。3、师问:那么,卡佳为什么这样既焦急又期待呢?因为她看过剧本原著,是原著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她,这就是魅力。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卡佳在看戏之前那种焦急而又期待的心情,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在观看演出时有什么样的表现吧!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思想:在演出过程中,卡佳有什么表现?勾画出相关语句。学生交流后小结卡佳的表现。灯光熄灭,专注观看;幕间休息,忧郁抽泣;拍卖汤姆,高价救助。2、出示“卡佳抓住座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从中可以体会到卡佳的神情
31、高度紧张,已进入原著的情境之中。3、找到“不停地轻声抽泣”、“脸色忧郁”、“不想吃蛋糕”、“愁眉苦脸”等词体会卡佳的心情。因为她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知道情节的发展,她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揪心。连好吃的蛋糕都拒绝。4、找出卡佳挺身而出,高价竞拍剧中汤姆叔叔的句子和词语,从语言的气势来体会卡佳当时的心情和思想,如“如怨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良、有同情心、勇敢的性格特点。5、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教师作相应指导。6、思考:为什么卡佳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呢?7、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由于受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卡佳的内心情感丰富,人性十足,纯真可爱,她魅力,我们也要像她那样去多读名著。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生自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2、小结当卡佳看到演员后,卡佳忧伤失望,“失望”是因为原剧中命运不幸、令人同情的黑人汤姆,现实生活中是大红脸。“忧伤”的是这样的人物怎么能扮演汤姆这个令她同情的角色。所以最后她只好同意卖掉吧!她心中的那个令她牵挂、揪心的“汤姆”大叔的形象轰然倒塌,所以更让我们感受到文学作品那强烈的魅力。四、总结全文,魅力升华1、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再次体会卡佳为什么竞拍汤姆的动因。2、小结:正是卡佳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正是因为卡佳知道汤姆叔叔是一们受益终生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