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6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6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6篇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青少版资治通鉴,受益匪浅,让我爱不释手。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一段段历史情节,犹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然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历史教会了我一个为人处事的道理谦虚。“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智伯一表人才,箭术高明,骑术精湛,身怀绝技,无所不通,文笔优美,思维敏捷,还有意志坚强、勇敢果断的品质。但他却妄自大,目中无人,当着韩、魏两家说:“汾河、綘河原来可以象晋水淹没赵一样淹没你们两家啊!”结果却是韩
2、赵魏三家联合灭亡了智家。同此可见,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一旦狂妄必将招来杀身之祸。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故事,从另一面告诉了我们,唐太宗贵为天子,却能以谦虚的态度,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治理国家。他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以谦和之心应付他人的劝谏,创造了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他的丰功伟绩载入史册,被后人称道。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陈词滥调,却是为人处事的至理名言。从(资治通鉴)中许多故事可以看出,为人处世谦虚,可以使前路平坦,免去不必要的纷争与忧扰,是人生的智慧。今年暑假期间,我报名了星乐培训学校的奥数尖子班。因为前几次测试,我都得了满
3、分,所以我有点飘飘然,骄傲了起来,结果最后几次测试我只得了90分。看到老师在试卷上打的大大的“叉”,我懂得了谦虚的重要性。以史为鉴,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谦虚依然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怀着一颗谦和的心,在平凡中懂得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在淡泊中,不忘对别人的感谢。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2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豫让,因主公智伯被赵襄子等人杀害,心里气愤不已,便道:我一定要为他报仇,为他而死,我只有尽忠尽义,才有脸对他。这是他发下的誓言,他也去做了。在第一次刺杀行动中,他被发现了,但赵襄子因为看豫让是个仁义之人,便放了他;在第二次行动中,他又被发现了,在临死前,他要求刺赵襄子衣
4、服几下,完成心愿后,豫让便拔剑自杀。豫让的这一举动多么令我震惊,他为了义气,可以牺牲自己,为义这一字添加了光彩,为朋友报仇而放弃生命,重义轻死。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要为朋友尽忠、尽义、尽能,豫让的义气让我感慨万千。在现在,人们为了金钱和利益,可以放弃一切,重利轻义。“义”这个字早已消失在许多人的字典里。那这样看来,豫让的精神,和为义、为忠、为情的做法,不是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吗?这虽然不可说是为大义,但也是小义,也是一种义,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时刻义字当头,多做义事,又何不为君子之行呢?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3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颗颗闪光点,一座座里程碑。就如司马迁的史记,高尔基的童年
5、,以及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本奇书。它能与脍炙人口的史记合称“史学双壁”。它也用不朽的史实,传世的语言激励了无数人。而我,就是被资治通鉴折服的人之一。在我看来,它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博学多才,通晓古今的老先生。他用战国的智伯之例,向我传授智伯败亡的原因。最后再加上一句深刻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点醒了我,令我牢记在心。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这本书就是一面生动的镜子。它告诉我古时朝代“为何兴替”,“如何兴替”。汉朝的“巫蛊之祸”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汉武帝雄才大略,威震蛮夷,却在晚年“悔恨不已”,最后只能建造“归来望思之台”表达对已故太子的怀念?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治通鉴 编年体 史书 读后感 50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