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2021年份新编讲评教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2021年份新编讲评教案五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语文2021年份新编讲评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便大家学习。七年级语文教案1散步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2、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
2、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还可借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2、学法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说教学过程(一)、如何导入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二)、出示目标(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三)、朗读课文,整
4、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A、散步的人有哪些?B、散步的季节呢?C、散步的地点?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如何?(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1)“我”听母亲的:(2)母亲听孙儿的:(3)妻子听“
5、我“的:(4)儿子听“我”的: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
6、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七年级语文教案2秋天的怀念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精彩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崇高的母爱。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伟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和表达朴素而深厚的母爱。难点: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教具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2.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方
7、法:品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知道什么礼物吗?(茫然)师(稍停):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作家,一位坐着轮椅的作家,一位深深爱着母亲的作家,板书:史铁生。(课件演示)师:今年,作者已经63岁了,可在他21岁时,突而其来的一场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那种浓浓的爱写下这篇秋天的怀念。师:下面,让我们带着作者的哀思,作者的深情读一下这个题目。(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视觉认知和教师动情的介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氛围。)二、自由读文,整体认知。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自由地读读课文。请同学找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段或一句话读给大
8、家听。出示课件:正确流利有感情段来满足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表现,并鼓励学生有敢于挑战的精神。)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课文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的事?2、找出作者暴怒无常的表现?3、面对着这样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呢?4、讨论:母亲“忍”的是什么?师:母亲“忍”的是什么呢?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师:母亲“忍”的还有什么呢?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师:然而,母亲却走了,带着她的爱,带着她的苦,悄悄地走了,她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体会母爱的伟大。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5、母亲临终时交代了什么?6、探究好好活。师:作者明白了妈
9、妈的良苦用心了吗?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设计意图:从菊花盛开的各种颜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四、情景体验,真情告白。师:从此,作者像秋风中盛开的菊花一样,活得泼泼洒洒、烂烂漫漫;从此,作者振作呢?(以母亲的遗像为背景图,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背景音乐,创设清明扫墓的情景,让学生真情表白,从而感受和表达朴素而深厚的母爱。)五、渗透教学,升华思想。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此刻此景,作为儿子即使有千言万语,也无法挽留母亲了,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学,好好地爱着母亲,好好地善待母亲。七年级语文教案3羚羊木雕教学目标:1、体会和感
10、悟亲情、友情,学会理解亲情,珍惜友情。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具体生动的刻画人物形象。4、理解文章突出主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1、抽一个同学起来,问:你有过与父母发生吵架之类的过冲突没有?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齐读22课标题下面方框。3、板书课题。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二、整体感知。(一)、速读课文。回答问题:1、文章写了一句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说说文章的思路或结构怎样?(二)、画出段序。字词板块。(三)、概括文章内
11、容。1、提示:要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就要先理清文章记叙的六要素。板书划线句子。我家里、万芳家里及路上。归纳:“我”送羚羊木雕给朋友万芳后,被父母逼着要回来的事。2、还写了其它事没有?这两件事要归纳进去吗?上幼儿园我和万芳就很好,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上星期一我和万芳换裤子的事。明确:这两件事只不过补充说明我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是文章的插叙部分,不是主要事件不归纳。(四)、理解文章结构顺序。根据板书讲:1、主要事件中为什么先从今天妈妈逼问我开始写而不是按时间顺序先写昨天发生的事情呢?倒叙。(如果文章顺叙是:ABCD的话,那么倒叙就是DABC或C-ABD或BACD),倒叙就是
12、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事情提到前边写,然后再从事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本文倒叙的作用: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直接摆出我和妈妈的紧张的矛盾气氛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这样安排结构,使文章开头更吸引人。也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另外两件事在文章结构中属于什么呢?(1)、插叙。(AbB-C),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进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的事件上继续叙述。文章通过“我”的回忆万芳是我多么仗义的朋友这种心理活动来插叙了这两
13、件事。(2)、插叙的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有解释的作用。解释为什么我会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3)使故事的脉络更清晰。(4)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文章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直接写今天发生在“我”家里和万和万芳换裤子的事通过插叙穿插到今天的事中来写,这样的插叙就会使文章场面(地点)更集中,使文章结构更紧凑。(5)拓展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6)突出主题。(如,紫藤萝瀑布的插叙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起到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注意:倒叙与插叙重要区别是:倒叙是一件事的顺序变化,插叙是相关事件的
14、顺序变化。四、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它是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文章线索的分类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事情为线索3、以物品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6、以感情为线索。文章的矛盾因“羚羊木雕”而起,文章内容围绕“为什么送羚羊木雕,我怎样要回羚羊木雕”来写的。羚羊木雕这个物品是文章线索。作用:以“羚羊木雕”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材,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浑然一体。五、作业:1、你赞成父母做法还是孩子做法,为什么?2、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七年级语文教案4金色花知识与技能: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15、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齐读、示范读)使学生把握诗文基调。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发亲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文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期待美。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2、畅谈感受,导入文本。(自主畅谈。多媒体出示课题。)3、扫清障碍。(1)扫除文中的生字、生词(自由阅读文本,自主查资料交流。)(2)解读作者和金色花。
16、(自主查资料、合作交流。)二、倾情诵读,感知美。1、心有灵犀。(学生自由谈感受。)2、探究朗读。(师生交流,结合文本谈朗读技巧。)3、音频范读。(听视频范读文本。)4、表演评读。(生自主读,自主评价。)三、研读品味,发现美。1、推荐句子,说理由,畅谈美。(自由推荐,探究品评。)2、师补充问题,挖掘美。(师生、生生合作挖掘。)四、再现画面,创造美。1、师示范描述画面,创造美。2、生描述画面,创造美。五、比较阅读,升华美。与泰戈尔金色花的姐妹篇告别比较阅读,升华美!六、拓展延伸,追求美。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请您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了“说话。
17、七年级语文教案5皇帝的新装1、了解童话的文学常识,2、了解文章故事情节,能用连贯的话复述,理解写作思路。3、培养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4、理解童话主题,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洁无私的人。教学重点: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3、分角色朗读。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童话的主旨,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快速阅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概括课文内容。用第三人称以其他人的口吻概括,用第一人称以骗子的口吻概括。2、根据学生的讲述,理清故事情节: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展新装-揭新
18、装-议新装(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分角色朗读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发挥想像给故事续写一个别致的结尾。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解主题引导学生敢说真话,做一个纯洁无私的人。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没有人钓过鱼?那你们觉得钓鱼要有些什么技巧呢?(生答,略)老师可还没你节课学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的内容,像不像钓鱼呢?是谁在钓鱼?他想钓哪条鱼?用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诱饵呢?(新衣,特别的新衣: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它)那么面对这个特别的诱饵,皇帝,大臣们是怎样的表现呢?二、读读议议探主题1、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面对新装皇帝大臣们表现的语句,勾画出来,有
19、感情的读一读。皇帝:a、“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但.比较妥当。-自信而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形象。b、“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心理活动:极度的恐慌语言描写:称赞美丽突出皇帝的虚伪卑鄙c、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自欺欺人的丑态d、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外强中干面对新装,皇帝是如此虚伪而愚蠢,他的臣子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文中重点说了几位大臣?(两位)把你们找到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听。(生读)作者在说到这两位大臣的时候,反复使用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诚实)而
20、他们的表现是不是诚实的呢?作者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他们,实际上是什么意思?(讽刺官员的卑鄙无耻也体现皇帝的愚蠢昏庸)除了皇帝大臣们上了骗子的钩,还有什么人也上当了呢?(老百姓)同学们,精美无比的新衣,不过是骗子的一个并不存在的诱饵,为什么从皇帝到大臣,到老百姓都不敢说看不见?(讨论)请大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皇帝:虚伪,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大臣:虚伪,怕丢掉官职老百姓:怕触怒皇帝,为安全考虑,怕人说自己愚蠢其实他们之所以说假话,说到底是他们的虚伪,他们的私心,有官职的怕丢掉官职,为不敢说真话。举国上下都弥漫着谎言,可就在皇帝光着身子游行的时候,是谁站出来,大胆的说出了真话?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
21、子来揭穿真相?文章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呢?(讨论)(用小孩子的纯真无邪与皇帝大臣的虚伪做对比无情揭露反动统治者的愚蠢虚伪,同时也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无邪的童心,敢于说真话。)皇帝:虚伪自私自利-揭露讽刺大臣:小孩子:纯真无私无畏-赞扬鼓励三、想想说说明做人同学们,在这个故事里,皇帝大臣以及百姓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而不惜撒谎,虚伪的成人时也在人群中,你会不会像小孩子那样站出来,说真话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又是如何对待诚实做人这个问题的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几种情况,设想一下,如果你遇到你会怎么做?1、要好的朋友考试时作弊,你敢对老师说真话吗?2、面对校园不文明现象(打架、骂人、乱扔垃圾等)你会怎么做?3、写作文时,你能写真事,说真话,诉真情吗?可以独自思考,也可以与同桌交流。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不管你持哪种意见,至少在此时,你是勇敢的,你是诚实的,老师都要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的确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会付出代价。可是我们每一个人肯定都不会想生活在相信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精彩,我们的世界也必将更加美丽。这肯定也是作者所希望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