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样本.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样本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蕴涵哲理。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3.体会本诗中“山”和“海”的艺术形象及蕴涵意味。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难点:1.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2.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山的画面一、导语设计(1)山对于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当我们登高眺望,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时,我们心中一定会有感慨万千。而恰恰就是在这大山之中,有那么一群勤劳善良的人们,他
2、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无言的大山中,从孩提时他们就怀有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世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断的追求。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去倾听有关“山”和“海”的诉说。导语设计(2)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二、资料助读1、诗歌文体常识简介:诗歌:文学的一种,“五四”以来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特点: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包含作者强
3、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诗歌一般用于歌咏、朗诵。2、作者简介: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本文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那时候他刚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于是写下了自己当时对人生的感叹。三、诵读感知:1、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词语)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瞬()间几()乎痴想:入迷的想。隐秘:隐藏,不外露。凝成:凝
4、结而成。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喧腾:喧闹,沸腾。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时间很短。几乎:将近于,接近于;差点。2、听朗读,认真地想一想,在这首诗中,有哪些句子、词语是值得我们三思的,把它们找出来。朗读要求:1、读出感情。2、注意语气、语调。3、读准字音、不读错别字。4、要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5、语音适中、能让人听清楚。播放完后,说明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字音,词意和句子停顿。然后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1、诗分两节,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时间不同了,长大前与长大后没找到海/找到了海2、请你概括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第一节写了小时候的理想、憧憬、追求。第二节写了长大后对人生的感
5、悟。3、请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1)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2)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3)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与信念(4)从方式看:第一节写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写我与读者的对话(5)从写作角度上看: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是实写;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是虚写。4、作者小时候有一个愿望:看到山那边的海,在当时,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哭着回来了/依然是山5、你心目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请描述出来。惊涛骇浪、风平浪静、碧水红花、水天一色6、作者说的海是什
6、么样子的呢?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四、合作探究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2社戏一、自主学习: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2、给下列字注音。省:xng行辈:hng惮:dn絮叨:xdo怠慢:di撺掇:cundu凫水:f潺潺:chn蕴藻:ynzo家眷:jun皎洁:jio漂渺:piomio纠葛:jig二、探究展示:1、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1)写了人随母亲归省
7、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2)详写的是:CDEF(3)略写的是:AB2、社戏按题目所示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写了戏外的天地,是不是离题了呢?明确:社戏的题目放在戏上,按理说该写戏,但文章真正写看戏的内容并不多。用大量篇幅写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以为是“乐土”)和因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偷”豆、剥豆、烧豆、吃豆和事后谈豆等事。这样花笔墨写,非但没有离题,而是紧扣主题的。因为社戏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
8、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3.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因为:(l)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2)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三、达标检测:1、说说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2)赵庄便(真)在眼前了。(3)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括号里的字都不能去掉。(1)中的“一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
9、人。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行动和欢乐、迫切的心情。(2)中的到赵庄看戏是“我”盼望已久的,何况前面还有把渔火作为戏台的错误猜测,因此赵庄出现,“我”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这个“真”字用得十分传神。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找出文章中精彩描写的句子,试赏析。二、探究展示:1、认真研读课文,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并阐述理由。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如有学生提出双喜是坏孩子头,并以偷豆作为理由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偷豆的事:(1)偷的是自家的豆,请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请客,理所当然;(2)从六一公公的话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3)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
10、人尝尝。因此,这不算什么盗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2.朗读课文第11节,谈谈课文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想象(戏台、渔火),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写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3.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
11、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入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三、达标检测: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3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2、品味重点
12、语句的深层含义。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学生:熟读课文。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1.给加点的字注音。2.形似字辨析。3.解释词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13、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c.学习集体朗读。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a.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我的“幻想”指什
14、么?“零分”又指什么?“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在山的那边,依
15、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
16、,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全班激情齐读。小结,布置作业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布置作业。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c.
17、抄写生字。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4竹影【教学目标】1.识记字词,了解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官庄中学门晓艳2012-4-152.品读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天真烂漫的童趣。3.感受生活之美,热爱生活。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丰子恺的四幅漫画,从这几幅漫画中你能看出它们都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几幅漫画都用简洁的线条、生活化的题材展现出儿童行为中蕴含的童真、童趣)这不仅是丰子恺漫画的一大特色,他的散文也是如此。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一篇散文竹影,一起走进那个清幽恬静的夜晚,来感受他那颗天真、质朴的心灵。(板书:竹影丰子恺)二、考察学生对丰子恺的了解。的漫画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18、他的散文在文学影响也很大,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三.出示目标。四.预习汇报: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闷()热弥()漫qi()意水门汀().徘徊()口头chn()芥()子园画谱.乱撇()zhn()朱砂参差()不齐倘().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概括(提示:可以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形式来归纳)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在父亲的引导下对中国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基础,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19、,了解大意,为进一步精读探究打好基础。五.这个晚上的风是轻柔的,云是飘逸的,人是活泼可爱的,事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月色如银,竹影斑驳,这些都可以从作者简约而又充满生趣的语言中体会出来。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喜欢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童真童趣。【友情提示】本文描写的句子包括两类:一类是对景物的描写,另一类是对人物的描写。描写景物的句子可以从修辞、用词、写法、内容、营造的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描写人物的句子可抓住其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形象。例句:“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不可挽救”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夕阳渐渐陷去天空暗下来时的情景,
20、富有生活情趣,“守定西天”“一跳一跳”等词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儿童善于观察、好奇心强的特点。“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这句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突出华阳的活泼、可爱,充满童趣。学生勾画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及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这样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笔下的景、人、事都折射出童真童趣,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六.在刚才的语言赏析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玩是充满童趣的,他们的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天真的。从孩子们和丰子恺父亲的问答中,你发现没发现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什么区别?明确:中国画:像符号,重写意(神);西洋画:像照像,重写实
21、(形)展示两组图画,让学生辨别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具体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2.你认为丰子恺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教育孩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丰子恺曾经说过:“父亲对我有阒重要的影响,在那个夜晚他让我多了一份成熟,添了一分思考,增强了对美的认识。作者后来之所以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跟他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捏泥人、用花和柳条编花环等等,留心想想,你在游戏中有美的发现吗?(学生回忆童年的趣事)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骑竹马、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涂鸦、在身上画手表、人体彩绘、在手指头上画人脸、
22、男孩的地上撒尿画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拍照片(摄影)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另外七、小结:由此可见儿童的游戏中,不仅充满童真童趣,而且也蕴含着艺术和美。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观舞记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学习过程:一、导入: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
23、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二、初读,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想一想,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22小节)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三、研读课文:1、正音正字。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第26小节第1318小节。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
24、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四、阅读探析:(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1、思考题一: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2、考题二: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17、18节)3问题一:为什么第17自己”?能达到美的境界。问题二:第19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朗读第19小节)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
25、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4、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所以五、练习:延伸思考一:引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延伸思考二: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我个人认为,首先可能是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许多宝贵的养料。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一直笔耕不辍,坚六、比较阅读:美。七、结束语: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