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
《向沙漠进军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沙漠进军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向沙漠进军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向沙漠进军教案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根据事物的内容联系有条理地分类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领会恰当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准确地解说事物、剖析事物和事理的特色。二、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教学设想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运用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征服沙漠的角度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其重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怎样向沙漠进军。教学难点是两个自然段解说事理的说明:一是第4自然段中关于“阵地战”的说明;二是第5自然段关于“造防护林方法要求”的解说,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还可以采取画示意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二
2、、教学方法1本文篇幅不长,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各部分相互联系环环紧扣。教师可采用“点线读书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自学能力。2教学步骤建议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进行,力求使精讲和导读密切结合。3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边讲边导,剖析课文。三、教学时教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注意字音字义竺、桢、沛、榆、逞、涸、噶、馏2.理解词语含义充沛、肆虐、城郭、绿洲、葱笼、俨然、移居、逞强施威、不毛之地二、导入新课向沙漠进军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三、简介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
3、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四、分析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一遍(要求在正音的基础上,结合课文129页“练习”一,具体划出文章的三个部分,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2提问明确:本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进行说明。紧扣“进军”二字,可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第二部分(412自然段)怎样向沙漠进军;第三部分(1
4、3自然段)向沙漠进军的前景。3讲读第一部分:文章一开头就明确指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第1自然段),道出了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最顽强”表明沙漠危害严重性,而又有长期难以制服的特点;“之一”从数量上说明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远不止沙漠,诸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等都是。作者运用这两个词语加以限制,就把较复杂的事物和较深奥的道理说得确切明晰了。有关文字既说明了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又暗扣文题,读来引人入胜。为了说明沙漠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提出了“进军”的艰巨性;从中可见,向“沙漠进军”是有史以来人们征服自然的伟大事业。接着列举了两个典型事例:“文明的摇篮”“变成荒漠”
5、;“天然的草原区”“变成沙漠”,具体地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更进一步突出“最顽强”三个字(23)自然段。小结归纳:第一部分的大意是: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第二部分:先指名学生郎读第4自然段,并且要求回答问题:沙漠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两种进攻的方式?”教师讲析:沙漠作为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它向人类进攻的武器是风和沙。它用风沙作为武器,采用了“游击战”(风沙袭击)和“阵地战”(沙丘移动)的方式向人类进攻。这一段文字是作者长期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考察工作的结果,因而能够准确地把握自然变化的规律,恰切地进行分类解说。提问一:对照课文,请同学们指出作者选用哪些动词来突出“沙漠特征”的?讨论明确:
6、“并吞”、“侵占”、“侵入”、“袭击”、“逞强施威”、“进攻”、“肆虐”、“打死”、“拔起”、“摧毁”、“埋葬”等词语。提问二:作者遣词造句很有功力,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了力求准确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恰到好处。讨论圈出(用着重号表示):“一次大风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本段对人们认识沙漠的特征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而认识自然是征服、改造自然的必要前提。通过作者的“因势利导”使读者领悟到防止沙漠对人类的危害首先必须是挡风、阻沙,在“守”和“攻”两种方法中,这一段起
7、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师生共同分析(57段)提问:人类征服沙漠主要采取哪些办法?讨论明确:根据沙漠的活动规律,人们用“培值防护林”“培植草皮”以“减小风的力量”和“沙粒的来源”对付“游击战”的办法;用“植树种草”以“固定沙丘”对付“阵地战”的办法。“培植防护林”和“植树种草”是人们采取的抵御沙漠进攻的办法,这只是被动的“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怎样转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呢?作者的揭示了“风沙”、“植树种草”、“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后,抓住事物的本质指出了征服沙漠的根本问题。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因为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进军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这就能使读者如何改造沙漠有一
8、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五、布置作业;1课后完成理解分析一。2试归纳本文的中心和写作特点。向沙漠进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向沙漠进军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事理说明文。本单元的要求是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等。课文虽然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但仍体现了时代特点,具有现代意识。文章不仅对沙漠的形成,危害和对其治理的办法进行了科学的说明,而且还充满了激情,使人读后可以感受到一种征服大自然的伟力和必胜的信念。文章关注沙漠,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环
9、境保护意识。2、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习本课是如何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有条理说明事物的,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教学难点:第四段关于“阵地战”的说明。3、情感目标:通过设计“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专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教法研究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经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1、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纬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班上学生按照能
10、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2、教师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的问题或图片等。3、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4、我设计了“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专题实践活动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当然,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四、学法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如何让学生“会学”才是关键。因此我用了以下几点办法:1、指导学生预习,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便于整理归类。2、列阅读提纲。阅读层次清晰、逻辑性强的说明文时,可在快
11、速搜寻文段的中心句之后,列出阅读提纲,以便使阅读的内容一目了然,易于整体把握。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3、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4、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的报告和小论文等。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五、教学流程课前布置预习1、朗读课文2-3遍。2、自学文中的生词、写出重点词语解释并造句,做在预习笔记本上。3、搜集家乡有关生态环境恶化的事例。课堂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影视资料),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昔日的它,风光秀丽,绿树成荫,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沙漠 进军 鲁教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