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零售连锁药店三年发展战略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7年零售连锁药店三年发展战略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零售连锁药店三年发展战略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零售连锁药店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一、现状:药品销售增速回暖,批发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零售端集中度仍很低全国药品销售数量增速回暖,零售端占比稳定在20%。2016年中国医药七大类商品销售总额为18393亿,而增速开始回暖至10.4%。零售业营收占比稳定在医药流通业整体的20%左右,达到3679亿规模,增速9.5%。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OTC市场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医药工业、医保支出增速约为11%左右,未来在占医药消费70%的医保支出增速控制在10%左右的政策指引下,医药零售业内生增速估计也将维持在这个水平。药品批发企业全国龙头增速放缓,区域龙头增速提升。从销售增速看,大型药品批
2、发企业销售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有所放缓。2016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同比增长14.0%,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4家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2%,增速下降7.5个百分点;15家区域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6%,增速提高5.2个百分点。两票制下,地方龙头通过快速并购取得了更快的增速,但是同时也累积了相当大的商誉减值风险。医药商业总体处于集中度提升的关键时期,医药批发百大集中度为76%,医药零售仍低于30%,行业集中正处于逐步提升的过程中,但离规划还有差距。为迎接可能到来的器械、耗材两票制,高值耗材、IVD等专科经销商也在通过打包等方式快速淘汰及
3、并购小型企业,Top100企业集中度达到了76%,相比之下零售行业仍然在30%以下。从集中度提升的速度来看,批发业务一直在稳步提升,而零售业务2011-2013年前百大企业的份额有所下降,之后扭转并逐渐提升。零售市场连锁化率也在提高,因此营收增长高于行业增速。总量减少的过程中龙头企业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逐渐在竞争中建立规模优势。即便如此,无论零售还是批发都很难说目前集中度较高,相比美国等成熟市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2020年目标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90%以上;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40%以上;药品零售连
4、锁率达50%以上。目前现状离目标还有差距。2016年全国社会药店总数44.7万家,而实际各地区发展状态并不均衡。2016年药店总数减少了1023家,同比减少0.2%,是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从各省药店分布的数目来看,人口大省如广东、山东、四川、江苏、河南相应药店也比较多。从年度增长来看,整体总数稳定的情况下,每个省市增减情况又不同,变化幅度较大的有:海南、四川、江西药店关门数最多,分别关闭了55%、30%、24%的门店,可能是单体药店的减少,如四川地区经营不规范的药店比例较大,在严格监管下,无法维持而关闭;西北和西南一些基数较小的区域2016年迅速增加,如宁夏、西藏、青海(但青海增长率奇高可能与
5、商务部统计口径不同有关系)。从平均单店覆盖人数来看,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单店平均覆盖人数在3607人,对比日本1.2亿人口有7.6万家零售药店和药房,平均单店覆盖人数在1665人,虽然这与两国的人口密度也有一定关系,但相对而言,中国药店的发展程度还远不及日本,仍有空间。2016年全国零售总额增速在10.4%。从各省市药品零售端销售额来看,增速超过20%的有青海(+206%)、四川(+30%)、内蒙(+29%)、广东(+20%)、广西(+20%);而安徽、吉林、宁夏几乎原地踏步(+1%)。2016年全国平均单店零售额82万,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较高,海南、四川、青海、甘肃2016年增长飞速,远
6、超平均增速(12.2%)。但离美国、日本有巨大差距。北上单店收入高也与DTP药房较多,药品单价较贵有关。DTP药房在先进地区可以达到单店上亿的营收,净利润率虽然较低,但是体量可以更大。美国和日本的单店收入远超中国。日本2000年共有11787家店铺,平均单店收入2.3亿日元(折合1329万人民币),伴随着整个医药零售市场的发展,2016年共有18874家店铺,平均单店收入3.4亿日元(折合2419万人民币),随着集中度提升,单店收入也逐步提升;美国2015年平均单店营收293万美元(折合2700万人民币)。中国2016年平均单店收入仅有82万。根据国外的经验,未来随着集中度的提升,中国的单店营
7、收也会有增长。医药零售业近年来集中度提升不达预期。2011年商务部出台的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中,预期在2015年百强医药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总医药零售销售额的60%,但是实际上百强企业的占比在2011-2014年是逐渐下滑的,直到2015年这个下滑的趋势才扭转,2015年百强企业的销售额占比仅为整体医药零售市场的28.8%。另外一个指标是连锁零售药店占总零售药店的数量比例。从2009年到2013年,这个比例稳定在35%左右,但是2016年有较大提升,达到45.7%,这与十二五规划中占全部门店比重达到2/3的目标也还有较大差距。政策细则陆续落地,助力集中度提升。当前,“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综
8、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随着相关配套政策密集出台,改革方向细化明晰。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方面制度建设将是下一步深化医改的重要突破方向。“两票制”政策的实施,将大幅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加速全行业洗牌过程,使信誉度高、规范性强、终端覆盖广、销售能力强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多证合一”的已经逐步在武汉、中山等地落地,将加快行政审批,减少药店筹建时间,降低房屋租用成本,有利于连锁药店的新建和并购扩张。过去,经营一家卖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的药店,须取得5种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
9、证、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证明、食品经营许可证,而且五证审批分属不同部门,企业需要反复去不同部门递交40多份材料,法定办理时限长达180天,这期间的房租人力成本都将浪费,尤其对于迅速并购需要换证的连锁企业来说,成本不低,改革后会大大缩短新店盈利周期。连锁药店企业迅速增加,兼并加快,零售连锁率持续提升。全国药店总数稳定在44.7万家,零售连锁率迅速提升,达49%。2016年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兼并速度加快,零售连锁门店数目2015年增幅最大(29.5%)。14家区域零售连锁企业的销售总额292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7.9%。全国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上年略有提升,区域零售连锁企业市场
10、占有率略有下降。这进一步反映出市场销售逐渐向大型连锁企业集中的趋势。从药店的变化趋势来看,连锁化药店正逐步取代单体药店模式。连锁药店企业数量近两年维持高增长,从2012年到16年的四年时间,连锁药店数量翻番,而零售单体药店数量则是逐年减少。相较于单体药店,连锁药店在品牌、质量、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均处于绝对优势,药店连锁化是行业发展必然。随着社区医疗改革的推进,基药零差价、基药目录扩容、报销比例提升等政策出台,药店的客流量进一步被分流。新版GSP在药品零售企业全面实施,单体药店生存压力加大。对比连锁药店和单体药店的增减速度情况来看2015年是连锁药店爆发的一年,增加超过了单体药店的减少,可见不
11、光是兼并吞噬单体药店,也有很多新建店面。小型连锁和单店减少,未来退市或并入大店。小型连锁和单店近五年迅速减少,从2011年的27.7万家,到2016年的22.6万家。社会单店的命运有三种:一是退出市场:由于GSP严管、飞检、处方药销售、社区卫生机构的挤压,房租增加、人力成本增加,导致社会散店纷纷退出市场,以广东省为例,2016一年倍撤销GSP的零售药店就有114家;二是被连锁药店收购;三是加盟一家连锁药店企业。未来竞争有实力的店将以是老字号的大店或经营者专业化程度高连锁药店(如高管本身是医生或者药师)为主。连锁药店分布呈现出地区不均衡的态势,覆盖率和连锁率都有差异。1)从零售药店平均每店覆盖人
12、数看,东北、华东和华南趋于饱和,华北、西北、华中地区药店数目不够饱和。青海、重庆、黑龙江、吉林、广东、内蒙古、辽宁等省份平均每店服务人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67人),表明这些区域的药店数量相对饱和;而在西藏、上海、海南、福建、江西、湖北、甘肃、陕西的平均每店服务人数较高,还有很大发展空间。2)从连锁率看,西南区的连锁率虚高,西北区的连锁率最低,其他地区与全国的连锁率大致相同。连锁率超过80%的主要是重庆市、上海市和四川省。青海和广西也较高。上海市有较为强势的本土连锁企业,直营力较强,市场集中度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川渝地区虽然连锁率高,但主要以加盟店为主(如桐君阁),大部分连锁下辖的直营药店数较
13、少,而加盟店一般只带来加盟费和供应链管理收益,与真正的直营连锁药店的控制力不同。连锁药店业受两票制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同样获益于两大政策因素,排名前列的连锁药店如益丰药房、老百姓大药房,都处于30%左右的较高增速水平上,其中内生增长部分在912%左右,其余部分主要是新开门店以及并购带来的外延式成长。与美国零售药店的行业发展受人口机构、疾病变化、医保政策等因素推动类似,中国药店也受四大因素推动:1)医保门店资质放开。2015年底国务院公布放开的一系列行政审批程序中,包含医保门店资质管理。经过一年多,各地市政府的政策落地,很多数年未新批医保门店的地区获批了了新医保门店。获批医保门店资质对于单店营收
14、有2040%的影响,视乎当地医保门店的竞争情况而定。由于成本早已分摊,除了少数接入医保系统的成本外,新增毛利转化为利润的比例较高,对冲了处方药毛利率低的缺点,创造的净利润增长基本与营收增长匹配。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审批意味着市场上所有的药店处于平等地位,市场将形成良性的竞争格局,优胜劣汰,对于有良好的管理服务和足够库存的零售药店是利好,因此,有助于连锁药店的扩张。2)医院药占比限制导致的处方外流。一般认为药占比和零加成都可能导致处方外流。如果是药占比从现在36%降低至目标30%,则预计有6%的量需要转移至DTP等各类药房。零加成理论上降低了医院开药的动机,但是仍然可能存在院内统方之后的其他直接对
15、医生的补偿,并且应对零加成仍然有药房托管等其他实质仍然是以药养医的模式。因此我们判断最初的处方外流可能主要是由于药占比限制造成的。3)鼓励中医药消费。虽然中医理论存在争议,但是中药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传统宝藏,随着2015年屠呦呦以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中医又引起了热潮。国家在政策方面对中药极其友好,2016年就中医药发展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中医医疗服务和养生保健的目标。中药饮片也是本轮医改中不受药占比、零加成限制的国家鼓励品种;“十三五”规划对中医中药也大力扶持。中药保健品(如滋补类)作为高毛利品种将是零售药店的必争之地。中药品牌产品虽然毛利一般
16、较低,但是中药饮片一旦打通上下游,毛利率可能高达70%。受到健康意识增强、老龄化、消费升级等带动的中医药消费,也是零售连锁药店的一个潜在增长点。4)政策助力集中度提升:“营改增”的落地执行,以往一些医药零售单体药店企业利用“药品回购”或不开票低价采购的不合规现象将得到控制,有利于医药零售企业在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充分竞争。国家税务总局2017年第16号公告明确要求2017年7月1日,开具增值税发票需提供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销售方开具发票时,通过销售平台系统与增值税发票税控系统后台对接。监管愈加严格规范,货物进出可追溯,小店生存空间更加压缩,连锁药店合规经营优势体现。自2016年报和
17、2017一季报以来,各主要连锁药店可比同店增速均有所提升。一般认为药店的营收增长可能是一个前期快速,后期稳定的模式。一个典型药店可能是第一年销售70万略微亏损,第二年100万实现盈利,第三年120万,第四年130万,第五年之后主要是可比同店的内生增长,每年按照行业59%。自2016年报和2017一季报以来,主要上市连锁企业(如益丰药房)同比门店增速从以往的79%,提升到了1012%。部分企业的部分新扩张领域的老店,受到大幅扩张带来的品牌认知度提升促进,内生增速甚至达到近18%。药品零售行业毛利率通过消费升级,中药、保健品增多以及高毛利品种的占比提高而实现。各类药品中,中药饮片、中药养生、保健品
18、、医疗器械等毛利率较高,连锁药店和厂家共同合作或自建品牌也毛利较高。连锁药店与上游的议价能力也比单体药店强。而净利率的提高则与精益化管理和费用率的下降有关。中国零售行业人力成本逐年上涨,而租金从2015年起下降。鉴于影响零售行业净利率的主要因素是薪酬和租金这两项,下面分析这些费用的趋势。薪酬方面,以国家统计局近年来批发零售业的城镇平均工资来看,2009-2015年复合增速12.8%,逐年上涨。租金方面,以一线城市北京、深圳,二线城市成都优质零售物业首层租金来看(虽然并不能代表药店零售租金但商业租金变化趋势可以互相参考),商铺租金2007-2013几乎一直在上涨,近三年开始下降,2015年下降幅
19、度最大。租金的变化与零售行业的内生增长有一定的负相关。行业处于整合早期阶段,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政策红利利好龙头药店存量市场空间巨大,进入加速整合期药店是药品消费第二大终端,增速逐渐快于医院端销售增速。2017年全国药品终端市场规模约1.6万亿,其中零售药店为第二大销售终端,药品销售规模为3647亿元,占比仅约22.6%,其中实体药店的总销售额约3577亿元,占比98%;网上药店的总销售额约70亿元,占比2%。药店行业整体销售规模(包括非药品)2017年约为3723亿元,2010-2017年8年来基本维持两位数年增长(医院端降至8%左右),逐渐快于医院端销售增速。国内药店连锁化率不断提升,17
20、年连锁药店数量首次超过单体药店,药店龙头陆续上市,资金优势明显。2017年我国共有约45.4万家零售药店(同比增加6700家),其中连锁药店数量为22.9万家,连锁化率由2016年的49.4%升至50.4%,连锁门店数量首次超过单体药店。观察我国药店连锁化率的情况,从2014年左右开始,药店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单体药店的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药店的连锁化率开始快速提升,药店发展从行业数量提升开始向集中度提升转型,我们认为这个与药店进入新一轮整合周期有关。2014年7月一心堂上市后,益丰药房、老百姓也陆续于2015年上半年上市,而大参林于2017年上市也标志着国内销售总额前十大的连锁药店公司全
21、部在A股上市(国大药房、同仁堂、一心堂、老百姓、大参林、桐君阁、益丰药房、华氏大药房、同济堂、成大方圆),已上市药店龙头公司相对其他公司有明显的资金优势,可支持其进行连锁扩张。和美日相比,我国药店连锁率和集中度均有较大提升空间。2017年,我国百强药店销售占比达到43%,十强销售占比为18.6%,均出现较大幅度提升,但我国目前50%左右的连锁率和美国的64%、日本的87%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药店十强的市占率仅约18.6%,美国的药店四强和日本药店十强的市占率高达83%、70%,因此我们认为国内的药店行业目前龙头格局未定,行业尚处于整合的早期阶段,药店龙头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和美日相比,我
22、国药店店均服务人口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7年,我国药店店均服务人口为3062人/家,根据美日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美国的店均服务人口约5250人/家,日本药妆店的店均服务人口高达7052人/家,说明我国的药店服务能力以及大众对药店的消费认知与美日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两票制+营改增+GSP飞行检查力度提升导致经营成本提升,中小和单体药店难以生存。2015年新版药店GSP认证标准开始执行,最严之处在于无执业药师不能开店(而连锁药店龙头公司的药师配置率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对药店冷藏设备和存储等提升了认证标准,直接导致药店的新店投资额和盈利周期持续提升,2017年将GSP认证改为飞行检查
23、,进一步提升了监管力度;同时,在两票制和营改增的政策背景下,传统的过票企业被打压,很多原来为了过票流向单体和中小药店的OTC产品开始转向终端推广能力强的连锁药店,上述因素均提升了中小药店和单体药店的经营成本,并阻断了其大量低价采购渠道,导致它们难以生存,被迫退出市场,也为连锁药店龙头的扩张提供了大量备选标的。处方外流+消费升级打开药店增量市场空间,开启药店黄金时代药品零加成、降低药占比等推动医院药房托管、电子处方等新形式兴起,处方外流趋势越发明确。2017年7月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全面推开卫计委、国家中医药局直属医院和预算管理的高校附属医院(委局属管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目前全国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零售 连锁 药店 三年 发展战略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