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资料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给您带来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小学语文教案1教学内容分析:草原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请读课题草原。感觉怎么样?(生大声读课题,进入情境。)2、谈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想象后整理语言回答,
2、既培养成了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二、学习课文(一)理请文章思路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草原?从哪里感受到?学生回答:美丽的草原热闹的草原热情的草原(个性化阅读,每人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谈自已读课文后对草原的感受,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二)感受草原的“风光美”1、默读课文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从哪里能让你感受到的草原景色的美丽。2、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课件出示草原视频,结合抓住关键词语和想象理解句子的含义。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这个环节,出示多媒体草原视频,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草原的广阔与草原各种景物,使学生化抽
3、象为具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阅历上的不足,同时也成功地激发也学生对草原景色美丽的认同与倾心。这样就体现了课程中的人文性。而对于字词句段的训练,则通过找句子,画词语,加想像,谈体会,品佳句等教学手段来实现,这样就体现了课程中的工具性。)(三)品赏佳句,背诵第一自然段: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背诵下来。2、理清第一自然段的叙述顺序,指导全段背诵。(本课目标之一就是要背诵第一、二自然段,对于中下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在课堂作必要的背诵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增强自学能力。)三、练习延伸;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
4、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2、学生集体反馈交流。3、动笔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唱歌;可以写诗,可以写一段话来赞美草原(学生想象现在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并用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又通过动笔实践,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四、总结全文。自我评析:1、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我通过“朗诵课题导入阅读文章图片视频展示讨论研究品味欣赏拓展延伸”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主动读书,乐意读书,学会读书,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2、让语文教学突出探究学习的模式。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从中达成信
5、息交流,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受到美的感染。3、让语文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小学语文教案2【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
6、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3、揭示课题。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检查交流预习成果: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1、各自
7、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3、全班讨论: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2、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
8、爱或父爱吗?3、延伸课外: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小学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教学难点】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
9、字词语;2、初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二、预习课文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3、学习生字新词三、交流预习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说出“货
10、、奏、超”三个字的部首。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读生字组词。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5、读课文。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
11、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五、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腾云驾雾”指什么?2、交流: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六、布置作业
12、1、抄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3、全班交流:“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
13、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4、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本段。2、讨论: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3、交流:略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
14、夫,得一个劲往前走。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学习第六自然段1、齐读本自然段。2、讨论:“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3、交流:“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五、学习第七自然段1
15、、齐读本自然段。2、讨论: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3、交流: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课文对挑山
16、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难点一是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安排了这样的环节:1、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的意思;2、采用分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在全班交流;3、范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利用视频资料情景剧的播放,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师生互动的活动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小学语文教案4设计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情感熏陶、注重体验感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本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并通过读把体验到的特点展现出来;以了解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
17、读这个关键人物,正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读中悟,悟后读,“读”“悟”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悟中领略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
18、史故事的兴趣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学生进入高年级,已初步具有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对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的兴趣。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3.板书课题。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
19、结的意思。)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1)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负荆请罪”读为”jng”;多音字,着(zho)急、上当(dng)、答应(yng)、为(wi)难、便(pin)宜、上朝(cho),据词
20、定音。(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通过阅读,学生已经对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乐于表达,但对人物形象
21、的认识仍旧是浅层的,概念化的,尚需进一步揣摩。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学生读书、批注、讨论。)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学生讨论,交流: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
22、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的呢,请同学读一读。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3、
2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权的性格。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权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权,不畏牺牲。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
24、王说这些话,指名读。以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去揣摩人物的个性品质,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认读“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回顾课文内容。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高贵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二、研读人物,
25、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课件出示:“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a.
26、“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渑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b.你怎样理解蔺相如的这段话?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廉颇居功自傲、性格
27、直率)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讨论、交流、点拨: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权、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2.讨论:三
28、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板书:爱国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本课的难点,而通过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的课文内容,再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这个难点不攻自破。小学语文教案5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首先让学生以旧促新,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二、学习两次赛马的段落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学习方式采用填表格、摆学具、
29、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分角色朗读。(各小组分工合作)2、请小组长汇报学习结果。(1)填表格的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并解说;(2)请摆学具的小组派两名同学汇报并解说;(3)请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的小组来汇报;(4)请分角色朗读的小组来汇报;汇报学习结果我采取从易到难,首先是画表格,接着是摆学具,然后是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最后是分角色朗读。因为赛马情节生动、文字浅显,所以教师没有必要讲解,没有提问,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读书的基础上讨论,动手操作,最后以学生解说的方式把前后赛马的过程读懂,我在这几个环节中,真正起到的是组织者的作用,也真正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在朗读评价时,引导学生抓住神
30、态的词,调整自己的音调、神态,领悟孙膑的冷静、胸有成竹,田忌的不解、疑惑到坚定信心,齐威王从得意到目瞪口呆。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三、议取胜的原因,并讨论取胜的条件1、过渡: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是一败一胜,原因何在?2、出示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提问:“出场顺序”是怎样调换的?如果用其它方式还可以转败为胜吗?六匹马一起跑,结果会怎样呢?3、孙膑他会怎样想?到此,学生对课文已很熟悉,这时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出取胜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四、谈对三个人物的情感评判在这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过:“语文教学应在师
31、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同时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自由释放各自的情感,然后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撞击中达成理解。五、师生互动课文学习到了这里,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再一次分角色朗读,要注意抓住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个环节中,我想跟同学一起来读课文,这不仅体现了师生互动和平等,我也想用我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我们真正达到共鸣。六、总结课文1、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课文提到了善于观察、足智多谋、认真分析的孙膑,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做事情,勤动脑筋,打破常规,换个角度想,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在这个环节中,我对这篇课文作了总结,让学生学习孙膑的好品质。七、课后延伸1、课后收集有关从智取胜的小故事,举办故事会或办一个“智慧之花”专栏;2、以臣子、朋友的身份给齐威王写信帮他分析一下第二次失败的原因,再帮他设计一下第三场该如何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题)在这个环节中,我也不忘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无论是第1题还是第2题,都是课文的延伸,能够帖附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