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八篇】.docx
《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八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八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18日,在缅甸仰光国际机场,工作人员搬运中方捐赠的抗疫物资。截至目前,中国已同全球多个国家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举行类似的视频会议,主要围绕病毒检测、病例追踪、防控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2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内涵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普遍联系中,更体现在“青山一道,共担风雨”的团结合作中。世界各国只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抗疫,全球疫情正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疫情在多国多点发生,形势令人担
2、忧。国际社会应当加紧行动起来,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休戚相关,国际社会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疫情发生后,中国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信息沟通与经验交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各方的关切与声音,努力开展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在疫情防控工作有所好转时,党和政府准确把握国内疫情和经济形势变化,审时度势,确定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的目标任务。在保障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各区各级企业的精准复工复产,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发挥
3、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此次疫情中所展现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以及中国精神,为凝聚全球抗疫合力提供了经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此评价道:“中国采取的从源头上控制疫情的措施令人鼓舞,尽管付出很大代价,但为世界争取了时间。”疫情当前,中国援他国之所急,助他国之所需,充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回顾我国这段时间艰辛的战疫历程,应当看到,除我们自身众志成城的战疫行动外,国际组织以及相关国家对我们的帮助也同等重要。疫情终将过去,但疫情留给我们的记忆和教训却永远无法抹去。一个个触动心弦、直击要害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逃避而必须直面回答的实在话题。生命个体如何对待生命健康问题?世界
4、各国如何携手共同应对安全问题?人类如何解决未来数不清的问题并能够有效创造未来?在这里,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不是抽象的概念表述,而是成为关乎安全、命运和未来的实践主题。当疫情肆虐一国蔓延至世界全球多国时,当危险不分人种、不分地域、不分国籍扑面而来时,当一切美好、平静、安逸的生活被击得粉碎时,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无法做到淡定从容、置身事外。正在蔓延的疫情已经明证,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不仅能够增进共识、消除壁垒、加强合作,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和发展自身,同时能够获得广泛支持和帮助
5、,克服自身不足,降低自身风险。疫情事实深刻证明,关于人类命运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必然的实践问题。摆在世界各国人民、各国政府面前的已经不是要不要团结合作的问题,而是要如何开展更有效的团结合作,打造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在重大灾难面前,人类是被动无助的;但在未来时空里,人类将是有所作为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因灾难和考验愈加心意相通,也将因人类的美好追求和携手努力愈
6、加灿烂辉煌。坚信在共同使命的感召下,我们将同心书写人类命运新篇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内涵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普遍联系中,更体现在“青山一道,共担风雨”的团结合作中。世界各国只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积极肩负时代使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未来发展进步而为之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3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世界共同战“疫”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好的诠释。作为党员干部,通过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尤其是最后一
7、篇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体会到,“五个坚持、五个建设”的内涵明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一定要认真学习领悟,深刻认识、理解、把握、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五个方面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引领者。下面,我从这五个方面入手,谈五个方面的心得体会。一是从政治方面,明晰了这项创新成果的战略愿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其作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大创新成果和哲学理论,成为新时代国内、国际重要的战略愿景。其中国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层面
8、的核心愿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共同构成了未来30年中国大战略的主干。从现代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就是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建成更高版本的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西方推崇强权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可以避免不断上演大国政治的悲剧,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是中国作为新的引领性国家为世界未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认识和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战略愿景,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
9、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化到心灵深处,将责任担当、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包容大度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二是从经济方面,坚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反观世界,低增长、低利率、低贸易和低均衡的态势成为不少国家的通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成为导致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减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贫富差距明显,8亿人生活在
10、极端贫困之中。因此,我国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断推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三是从文化方面,理清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
11、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则,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合作与共赢是核心,有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接续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同时,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四是从生态方面,增强了保护美好地
12、球家园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见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健康危机,是一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我国在做好国内防控、化解危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崇和赞誉。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头节约能源、
13、减少排放,做到绿色、低碳、环保,而且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生态危机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构筑全球治理生态体系。五是从安全方面,拓展了防范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
14、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四点主张”,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之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传动性风险,紧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潜在风险,进行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在谋求我国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用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4“人类
15、命运共同体”在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
16、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014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
17、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诺不轻易使用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篇 关于 推动 构建 人类 命运 共同体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