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八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八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八篇】【篇1】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本片主要讲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今,河西走廊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变化。我最喜欢的是第二集、第三集和第九集。第二集中霍去病三度大败匈奴,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有勇有谋,临危不惧,夺回河西走廊,这真的是一段波澜壮阔的铁血岁月,当他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时,我真的是血脉贲张。我也感慨于汉武帝的文韬武略,对河西局势是如此有远见,这个边疆要塞对以后乃至今日的发展都极其重要。我特别喜欢河西四郡的名字与意义。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军威到达河西。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
2、水若酒,故名“酒泉”。敦煌,即盛大辉煌之意。汉武帝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将他经略西部的梦想留在了河西走廊上,传承千年的名字似乎仍映射着千年前那个站在黄河边极目远眺的身影,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第三集从悬泉置一个无名的置啬夫视角,讲述了常惠和解忧公主为河西奋斗的一生,那都是一段生机勃勃的岁月,常惠五次经过悬泉置,每次一都是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当他最后一次途径悬泉置,他多停留了一天,这是置啬夫最后一次看到这个老人。曾经的老兄弟相继离去,常惠舟车一生,辗转南北,他在悬泉置站在角楼遥望东方时,似乎看到了那座古老的长安城发出阵阵智慧之光,那是众任先贤栉风沐雨的一生,也是他,常惠,砥砺奋战的曾经。【篇
3、2】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二刷了丝绸之路系列的河西走廊纪录片,近10个小时的纪录片,两天刷完,此时此刻,内心深处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怀着这样一种历史自豪感,提笔写下这篇观后感。随着片头著名音乐大师雅尼的河西走廊之梦,逐渐摊开这幅两千余年的历史画卷。苍劲浑厚的解说,才华横溢的文案,每一帧都能用于壁纸的画面,堪比大荧幕的视觉感受,刺激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感官。它不但有令人震撼的画面,雄厚的历史底蕴赋予的厚重与苍凉,更是一次又一次撞击我们的心灵。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个又一个的高峰,让我们这些后世的华夏子孙叹为观止的同时又无比自豪和敬畏!从受命于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万里跋涉历经十余年艰辛出使西域,从而被太
4、史公司马迁誉为“凿空”之举的张骞伊始,与中原地貌天壤之别的河西大地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从天纵奇才,如彗星划破夜空的青年大将霍去病,在匈奴浑邪王、休屠王手中征服这广袤的河西大地,便成为大汉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节看的最让人血脉喷张;从文韬武略、肩负重大历史使命的外交家长罗侯常惠和解忧公主,一次又一次化解河西走廊与西域各国的各种政治军事危机,促进商贸繁荣,让我们感叹古人的智慧和英雄气节;从魏晋南北朝中原乱世,儒家学说在河西走廊上栖息繁衍并最终反哺中原,促进隋唐文化的繁荣兴盛。郭荷郭瑀刘昞三代师徒百余年的足迹,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古代历史伟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毅和执着,让我们汗颜;从佛教
5、文化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并在中国独成一脉,得到弘扬和传承。本人虽然对佛学文化没什么兴趣,但依旧敬佩“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提出者这位译经大师鸠摩罗什,他创造的“烦恼、爱河”等词也在丰富着中华文化,被我们广泛表达使用,使中华文化更加绚丽多姿;从被后世不少人误解为昏君的隋炀大帝杨广进一步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贸易,御驾亲征肃清吐谷浑等河西走廊的战乱,并在张掖举行了万国商贸盟会,连接中原与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并得到空前的繁荣,让我们多层次全方位地去了解这位雄才大略但又过于激进的帝王。这一节是最让我唏嘘的,作为一位不称职的历史爱好者,虽然我从不曾认为隋炀帝是个昏君,但也只知道他在经济上开凿京杭大运河
6、,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政治上首创了“科举制”这一极富前瞻性并影响至今的选拔人才制度,又因军事上三征高句丽,耗尽民财,将需要几代人完成的历史使命在自己十几年执政生涯里去实现,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王朝颠覆,成为亡国之君,毁誉参半。却不知道他是第一个亲自到达过河西走廊的帝王,这是汉武帝想做而没有做到的,正如纪录片所言,不管后世如何评价,河西走廊上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在河西走廊功勋卓著的帝王;从大唐盛世,一批批从都城长安来到敦煌的工匠们将中原的文化带至这里,大梦敦煌,千年莫高。自汉唐以降,在这里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巅峰,成为大唐盛世的一个缩影。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这曾经祁连山下苍茫荒凉但历经两千余年历
7、史沉淀的河西大地,带着缅怀故人的崇敬之情去看一看,去感受当年的辉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就是要将这昔日辉煌再次重现吗?然而,自唐末以后,这片土地渐渐开始沉寂,让观者看到这里不免内心揪的很紧,虽然五代及宋朝以后,出现了一个超级王朝,版图之大,亘古未有。然而这个马背上的王朝,善于攻伐,却不善于治理,河西走廊也曾昙花一现,但又迅速再次沉寂下去。而到了明清时期,这片土地再也没有恢复往日荣光。随着西北防线的收缩,明帝国后期及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这里已经变得风雨飘摇。转眼西方工业革命的到来,一批又一批的西方人士来到这里,他们震撼的同时,不断地窥探这里的巨大宝藏,中华大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伤,满目疮痍。
8、让我们看的痛心而不能自已。直至新中国的成立,这古老的河西走廊再次被唤醒,一批又一批的近现代有识之士来到这里,在风沙大漠,千里戈壁的恶劣环境下,前赴后继,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牺牲。而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不断回馈着新中国的中原及东部地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古老的走廊迎来了现代化的工业蓬勃发展。看到这里,方才好不容易从明清时期那种忧郁和凄凉中走出来,获得一丝丝的欣慰。然而看完整部纪录片,最怀念的还是大汉王朝及隋唐时期,那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自豪和敬畏,虽然尾篇,工业在这里发展,这只是新时代的样貌,是全球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却还不足以媲美当年丝绸之路的地位。梦回大
9、唐,曾经的长安是世界最大之城,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与西方各国最为重要的商贸经济文化交通枢纽,彼时无数西方世界都不远万里来到这个东方大国,无论是贸易还是朝拜,万国来朝成了当时一道最亮丽的风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走丝绸之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这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部纪录片给我最大最深刻的感受还不在于此,相信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弹幕大军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说为什么讲了汉、隋、唐、元、明、清、新中国,就连曾经历史上非常黑暗的长达三百余年的魏晋南北朝都写了,却独没有写大宋王朝。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宋王朝虽
10、然经济、文化实力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但在版图上却是中华儿女的隐痛,从宋太祖赵匡胤立国到偏安一隅的南宋亡国,三百余年间,就几乎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这也是我要说的我最大的感受。作为一个从小喜欢中国历史的少年到今天在百度上写文章并获得历史爱好者认证的青年,受各种民间故事、小说以及电视剧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崇敬那些乱世英雄。无论是先秦时期,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还是大秦帝国以后那些分分合合。楚汉之争的西楚霸王项羽、范增、刘邦、萧何、韩信、张良;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彼此征伐不断,也造就了及各种流芳百世的高人谋士及沙场悍将;南北乱世时期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出将入相,还有那隋唐英雄演义、五代十国的山河破碎如此种种
11、,都造就了各种英雄事迹,然而,不难发现,这部纪录片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是我要说的,只有大一统的王朝,才有这个综合实力,大力发展河西走廊在内的等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彼时乱世虽然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流芳百世的英雄事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使国家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是倒退,种种内耗导致文明中断,虽然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能够明白,战争是无法避免的,他是历史进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当下和平时代,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强大祖国带给我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假如我们活在乱世,每天早上醒来都觉得又多活了一天的情况下,我们又如何有计划有目标的为自己的人生而规划,活一日就赚到一日的世界,我们每个人试
12、想一下,是不是会感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虽然从历史规律来看,未来不可避免依旧会有战争,会出现世界范围下的乱世,但眼下活在盛世,我们便应该感激,应该珍惜,我也是几年前第一次看了这部纪录片后,从喜欢乱世英雄改变为太平盛世,今日二刷此剧,这种感觉变得更加深刻。我这样对自己说,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这种转变是一种成熟的转变。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部纪录片与其叫河西走廊,还不如说是借河西走廊这片历史文明跌宕起伏的大地来阐述中华民族这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古国的历史进程,写的是中国梦。时而繁华,时而荒凉,但在今天,大有可为的复兴梦!【篇3】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央视用一部大气磅礴、画面精良的纪录片,将河西走廊两千
13、多年的历史变迁,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演绎出来,展现给我们的是鲜活的历史。十集的纪录片,每一集都舍不得跳过片头,总感觉那满天的繁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各种历史人物与故事的介绍,让我感觉到中华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精深以及自己的浅薄。片中结尾: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确实,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铸就我们的现在包括经济与文化,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铺就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历史总是在现在和未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演绎着,读古才能知今。我对历史不甚知晓,但却有着想要了解的心,此纪录片中,讲述的有我熟知的人和事,也有我从不知晓的人和事,也让我了解了历史人物不同的一面。印象最深的为,是多大的
14、毅力和决心才能使在异国他乡,经历各种逆境的张骞,仍不忘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还有以前从未听说过的鸠摩罗什,在被关押17年,仍未不忘弘扬佛法,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还有那个历史书中的奢靡浪费的杨广,原来是一个胸有壮志致力发展经济的一代有为帝王,正如记录片中所说,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最让我震惊的还是古人文化与智慧结晶的石窟,那一座座雕像,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壁画,无一不是文明的高峰,看到窟中的古籍,被运往国外而震惊世界时,心中有些许的感伤和无奈。河西走廊的故事,只是我国历史的冰山一角,一样的故事在全国都在不停的上演。历史的长河正如星空,历史中的人和故事正如星空中的繁星点点,正是已
15、经发生的这些故事,才构成我们厚重的历史,才有灿烂的中华文明,才能成为永恒值得铭记。【篇4】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关于河西走廊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学生时代的历史课本和下发的甘肃历史甘肃地理等书籍,那时候便知道我的家乡酒泉就在这片神奇的走廊上,对沙漠、绿洲、戈壁、草原、红柳、胡杨、沙枣、红柳、芨芨草、骆驼早已司空见惯,但对河西走廊历史却一知半解,直到观看了这部央视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并买来了同名书籍细细研读,才对这条走廊上跨越千年沧桑变化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系统的理解。河西走廊指今甘肃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地,东西长约1200公里,因位于黄河以西,又因其为夹在祁连山(亦称南山)与龙首
16、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故被称为河西走廊。纪录片河西走廊如同一部记载河西走廊历史与文化的编年史,将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娓娓道来。1868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踏进河西走廊,他首次将穿越中国西部的古老商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便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正是河西走廊的开辟造就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丝绸之路。某年夏天,我们曾驱车前往位于张掖肃南的康乐草原,那里云淡风清、绿草如茵,让人想起了那首古代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西汉初年,生活在此地的月氏人被彪悍的匈奴人击败被迫西迁至阿姆河流域,与匈奴结下仇怨,同一时期的西汉朝廷,早已对匈奴的骚扰忍无可
17、忍,得知这一情况,一个联合月氏左右夹击匈奴的宏大战略构想呼之欲出,河西走廊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大幕。第一集使者就将目光投射到西汉,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黄金时代,日益强盛的西汉,想要一举解决强悍的北方邻居,将国家的战略纵深拓展到广袤的西部,为了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构想,汉武帝决定派使团前往西域联络大月氏,此行路途遥远困难重重,还要经过匈奴人控制的河西,必须要挑选出一位智勇双全的人来率领这支使团,宫廷侍卫张骞最终脱颖而出,他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凭借超乎寻常的信心、勇气和毅力,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凿空西域的伟大使命,他的这一壮举对后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诗人杜甫曾留下“乘槎断
18、消息,无处觅张骞”的诗句,即使在千年后,张骞的历史功绩依然还被人们广为传颂。张骞完成了凿空西域的壮举,接下来将广袤富饶的河西纳入大汉的版图,却主要归功于年轻的将军霍去病和他麾下的将士们。第二集通道主要讲述的就是霍去病夺取河西、汉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全过程。英武的少年将军霍去病,和他战无不胜的青年禁卫军,将不可一世的匈奴人逐出河西,构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和千年不绝的和平商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发动了旨在打通河西的战役,年仅19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率万余骑兵出击,给予盘踞于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以毁灭性的打击,将河西划入西汉帝国的版图,匈奴为此悲歌:“失
19、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传说汉武帝听闻河西大捷龙颜大悦,赐御酒奖赏,霍去病将御酒倒入金泉与将士共饮,酒泉名称因此而来。霍去病去世后,他的陵墓被修成了祁连山的模样,以缅怀他在开拓河西过程中的不朽功勋。随后西汉王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武威、酒泉、张掖和敦煌四郡先后设立,其名称沿用至今,两关则是阳关和玉门关,均在现今的敦煌市境内,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到达敦煌之后出两关分为南北两路,两关自此成为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门户,关内关外驼铃声声,历经千年而连绵不绝。尽管丝绸之路的开辟最初不得不诉诸战争,但是其通畅无论是对于中原王朝还是西域诸国以及更远的西方人都产生了积极影
20、响。如果说张骞是丝绸之路的探路者,那霍去病则是这条商路的开创者,如果说张骞表现的是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霍去病则将当时汉朝人勇敢无畏的尚武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正是那个欣欣向荣、勇于进取的时代成就了张骞和霍去病的辉煌人生。第三集驿站讲述的是汉武帝之后,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置驿站、屯垦戍边的故事。张开臂膀的汉帝国使西域变得触手可及,积极推进与西域各国建交或结盟已经成为了汉帝国的国家战略,在兵威之外,汉帝国先后派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与乌孙和亲,同时启动屯垦戍边,片中用诗意的语言形容将士戍边的情形“在茫茫戈壁滩上,士卒们一边守卫边疆,一边开荒种地,修渠筑坝,把沉睡的土地唤醒,让绿洲充满生机”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21、,沿途的驿站发挥着巨大的稳定器作用,屯垦与戍边相互支撑,开创了汉与西域和平共荣的新局面,汉朝政府也由此把河西走廊变成了一条和平繁荣的通商之路。河西走廊是战乱时代的世外桃源第四集根脉讲述的是汉帝国崩溃之后,中原陷入长期战乱,河西走廊一时间变成了中原人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在此过程中,河西儒学独树一帜、异常繁荣,尤其是民间求学蔚然成风,河西走廊因此成为中国北方儒学文化中心,北魏建立后,随着中原政局的稳定,学者们陆续东迁。正如片中所说:“这是河西走廊对于中原王朝的回馈,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开启了长达二百七十多年战火频仍的五胡十六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如此乱世令中国传统文化蒙
22、受巨大冲击,斯文扫地,伦理尽失,部分中原世族和百姓为躲避战乱来到河西。此时的河西走廊,经过汉帝国近400年的经营,农耕、畜牧与商贸发达,是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郭荷就是从陇西迁到河西避难的儒学世家子弟,他在黑河河畔的张掖扎下根脉,崇尚儒学的河西子弟纷纷慕名而来,据说他教授的学生多达三千,规模堪比孔子。来自敦煌的郭瑀就是其中之一,他成为了郭荷的入室弟子,并将老师传授的学问融会贯通、著书立说,郭瑀也像老师郭荷一样,在临松薤谷收徒讲学,形成了崇尚学识的氛围浓厚。郭瑀还在学习之余带领弟子们在马蹄山上开凿石窟,逐步形成了今天的马蹄寺。但郭瑀毕竟是一位儒者,为实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他
23、应好友之约出仕,却终因壮志难酬,逝于酒泉南山。他的弟子刘接过了他的衣钵,隐居深山、讲学著述,成为河西士林的领袖,后应西凉王李暠的邀请出山担任主管文教的官员,在西凉和之后的北凉的官学体系中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五凉时期学术著作最多的学者。河西走廊的百年风云,也被他记录在了十卷本的敦煌实录和凉书中。河西儒学的异常繁荣与中原的战火连天形成了鲜明对比,以郭荷、郭瑀、刘为代表的河西学者,在风云际会的时代,坚守着一份属于学者的灵魂净土与儒学传承的使命担当,使河西走廊成为了当时北方儒学的中心,北魏成立之后,以儒学为代表的河西文化随之东渐,成为了日后灿烂夺目的隋唐文化的三大源头之一,国学大师陈寅恪说河西文化“蔚然
24、为独立之一员,继前启后,实吾国文化史之一大业”。河西走廊沉淀出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在第五集造像至第七集敦煌中,再现了河西石窟艺术从开始发端到走向繁荣,再到世界石窟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的诞生,让河西成为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石窟走廊。汉魏以来,河西走廊不仅是中国儒学的沃土,也是佛学的繁华地,从中国历史上开凿时间最早的天梯山石窟开始,河西的石窟艺术开始走向繁荣,祁连山成为石窟开凿的理想场所,玉门昌马石窟、肃南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等一批佛教石窟相继开凿,这些石窟承袭了鲜明的西域色彩,并最早开始融合汉地艺术,成为西域佛教艺术传播到中国的第一站和驻泊地,但河西石窟艺术的巅峰,还要属蛮声海内外的敦煌莫高窟。敦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篇 关于 河西走廊 观后感 50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