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3896.8-2020 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8部分:棉与聚酰胺的混合物(出入境检验检疫).pdf
《SN∕T 3896.8-2020 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8部分:棉与聚酰胺的混合物(出入境检验检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N∕T 3896.8-2020 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8部分:棉与聚酰胺的混合物(出入境检验检疫).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Fibe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extile for import and export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Part 8:Mixture of cotton and polyamide fiber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3896.820202020-08-27 发布2021-03-01 实施ICS 59.080.01W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 布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 8 部分:棉与聚酰胺的混合物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SN/T 3896.82020I前
2、 言SN/T 3896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计划包括以下部分:第 1 部分:聚酯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第 2 部分:聚酯纤维与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混合物;第 3 部分:聚酰胺纤维与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混合物;第 4 部分:棉与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混合物;第 5 部分: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混合物;第 6 部分: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第 7 部分: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第 8 部分:棉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本部分为 SN/T 3896 的第 8 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山海关、南昌海关、广
3、州海关和赣州海关。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京力、桂家祥、赵珍玉、张晓利、饶敏。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1SN/T 3896.82020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 8 部分:棉与聚酰胺的混合物1 范围SN/T 3896 的本部分规定了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棉与聚酰胺混合物中纤维含量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和环境要求、测定步骤、结果处理、测试报告。本部分适用于除涂层织物、涂料印花织物以外的棉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织物中纤维含量的快速测定,样品的棉含量在 0 100。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4、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10.1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 1 部分:试验通则GB/T 2910.7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 7 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甲酸法)FZ/T 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定标模型 calibration model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对应化学标准值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定标模型包括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定性模型是一种从大量信息和数据出发,在专家经验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形状、模式、曲线、数字和图形等完成自动
5、识别、评价的过程;定量模型是在物质浓度(或其它物化性质)与分析仪器响应值之间建立的数学关系。注:棉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的近红外定性模型,即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棉和聚酰胺纤维的识别模型。棉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即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棉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近红外光谱与标准方法(GB/T 2910.1、GB/T 2910.7)得到的样品纤维含量间的数学关系。3.2 均质样品 homogeneous sample由一种混纺比组成的任何组织结构的样品(除了含有包芯纱)或正反面不同点多次测量值间极差不超过 3%的样品,其他为非均质样品。3.3 监控样品 monitor samples用于
6、监测近红外光谱仪日常工作稳定性的同品种的均质样品。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2SN/T 3896.82020注:该样品为配备有棉/聚酰胺纤维近红外分析模型的近红外光谱仪的必备附件。3.4 纤维含量标称值 identification of fiber content待测纺织品纤维含量百分率的标称数值,如“35%棉/65%聚酰胺纤维”、“75%棉/25%聚酰胺纤维”。4 原理纺织品的近红外光谱反映纺织品吸收近红外光后,纺织纤维分子中的 C-H、O-H、C-O 等化学键的泛频振动或转动,体现了纺织品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棉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纤维含量的标准方法测定结果与其近红外光谱
7、间的定标模型,从而通过该定标模型,测试棉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的纤维含量。5 仪器设备5.1 近红外光谱仪: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或光栅扫描型光纤光谱仪。5.2 采样附件:配备有感光装置的纺织纤维快速测定近红外光谱法采样附件(见附录 A),该装置质量为(1 5001 700)g。注:使用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定时,为确定待测样品的厚度应使用本采样附件;使用光栅扫描型光纤光谱仪进行样品测定时,无需使用该采样附件。6 样品和环境要求6.1 样品准备6.1.1 样品分类分为均质样品和非均质样品两类。6.1.2 样品制备对于均质样品,可折叠几层,保证样品表面平整,直接可以测试。对于不均质的
8、样品,先将样品粉碎至小于 1.5 mm 的碎屑,然后装在一个无机材料的容器中,压实,保证纤维饼表面平整,制成厚度大于 3 mm、直径大于检测探头直径的试样。6.2 环境温度 10 35,相对湿度 30%70%。7 测定步骤7.1 仪器条件1)a7.1.1 不同类型近红外光谱仪条件由于测试结果与所使用的仪器密切相关,而近红外光谱仪种类较多,因此不可能给出近红外光1)非商业性声明:7.1.1.1 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是步琦 NIRFlex N-500 近红外光谱仪,7.1.1.2 光栅扫描型光纤光谱仪是聚光 SupNIR-1100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此处列出试验用仪器仅是为了提供参考,并不涉
9、及商业目的,鼓励标准使用者尝试采用不同厂家或不同型号的仪器。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3SN/T 3896.82020谱仪的普遍参数。满足下列仪器条件的近红外光谱仪已被证明对测试是合适的。7.1.1.1 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7.1.1.1.1 光源:钨灯,波数范围 4 000 cm-110 000 cm-1。7.1.1.1.2 信噪比:10 000:1。7.1.1.1.3 分辨率:8 cm-1。7.1.1.1.4 干涉仪:TeO2楔合偏振干涉仪。7.1.1.1.5 检测器:带有温控的 InGaAs 传感器。7.1.1.1.6 若成功进行模型棉/聚酰胺纤维近红外分析模型(见附录 B.2.1)传递,则
10、需达到附录 C.2.3的要求。7.1.1.1.7 仪器配备有专用采样附件(见附录 A)及监控样品。7.1.1.2 光栅扫描型光纤光谱仪7.1.1.2.1 光源:卤钨灯,波长范围 1 000 nm1 800 nm。7.1.1.2.2 信噪比:30 000:1。7.1.1.2.3 分辨率:10 nm。7.1.1.2.4 采样光斑直径:大于 30 mm。7.1.1.2.5 波长准确度:优于 0.2 nm。7.1.1.2.6 波长稳定性:优于 0.02 nm。7.1.1.2.7 检测器:带有 TEC 温控的 InGaAs 传感器。7.1.1.2.8 若成功进行模型棉/聚酰胺纤维近红外分析模型(见附录
11、B.2.2)传递,则需达到附录 C.2.3的要求。7.1.1.2.9 仪器配备有监控样品。7.1.2 仪器准备7.1.2.1 仪器预热0.5 h 以上。7.1.2.2 仪器稳定性自动测试7.1.2.2.1 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线性系统、噪声系统、温度系统和波长精度系统适应性系统自检。7.1.2.2.2 光栅扫描型光纤光谱仪:暗电流噪声、光谱能力、吸光度噪声、吸光度和波长准确性自动测试。7.2 模型监控利用监控样品对定量模型进行确定,同一监控样品棉含量的多次测定结果的极差不大于 3.0%,且近红外测定结果与监控样品标注的棉含量的绝对误差不大于 1.5%,则该棉/聚酰胺纤维定量分析模型满足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NT 3896.8-2020 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8部分:棉与聚酰胺的混合物出入境检验检疫 SN 3896.8 2020 进出口 纺织品 纤维 定量分析 红外 部分 聚酰胺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53118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