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3421.3-2021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 第3部分:网关管理平台技术要求(通信).pdf
《YD∕T 3421.3-2021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 第3部分:网关管理平台技术要求(通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T 3421.3-2021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 第3部分:网关管理平台技术要求(通信).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33.050 M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3421.3-XXXX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 第第 3 3 部分:部分:网关管理平台技术要求网关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Broadband customer intelligent gateway based on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Part 3: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gateway management platform 报批稿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
2、息化部 发布 YD/T 3421.3XXXXI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1 5 管理平台架构.2 5.1 网关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2 5.2 网关管理平台的功能逻辑架构.3 6 网关管理平台系统管理要求.4 6.1 概述.4 6.2 安全管理.4 6.3 资源监控.7 6.4 数据管理.8 6.5 报表管理.8 6.6 业务管理.9 7 网关终端设备管理.9 7.1 终端设备注册发现.9 7.2 终端设备管理.10 7.3 终端设备升级管理.12 7.4 终端设备维护管理.12 7.5 智能网关 API 权限管理.13 8 网关插件
3、管理.15 8.1 本地插件引入和发布.15 8.2 插件的安装.15 8.3 插件的升级.15 8.4 插件的卸载.15 8.5 插件的启动与停止.15 8.6 插件的恢复.15 8.7 插件查询.15 8.8 心跳保活.16 9 网关管理平台性能及能力要求.16 9.1 处理能力.16 9.2 稳定性.16 9.3 数据库.16 9.4 备份、倒换和故障恢复.17 YD/T 3421.3XXXXII前 言 YD/T 3421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预计包括如下部分: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第2部分:家庭用智能网关技术要求:第3部分:网关管理平台技术要求;第4部分:网关与网关管理平台
4、间接口技术要求;第5部分:网关与智能终端控制管理通用要求;第6部分:故障诊断参数要求;第7部分:企业用智能网关技术要求;第8部分:智能家庭组网设备技术要求;第9部分:家庭用智能网关与智能家庭组网设备之间接口技术要求。本部分是YD/T 3421的第3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
5、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起草人:张德朝、李俊玮、侯象飞、敖立、王磊、丁海、林薇、王莉、罗晔、陈伟。YD/T 3421.3XXXX1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 第 3 部分:网关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管理平台的架构、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的终端和插件管理,宽带客户网关也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BBF TR-069 用户终端
6、设备网络侧管理协议(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宽带客户智能网关 broadband customer intelligent gateway 具备基于OSGi或OpenWRT等架构及设计的开放操作系统,支持基于应用编程接口(API)开发应用插件,实现网络和业务功能灵活扩展的宽带客户网关。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LG: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API: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
7、ng Interface)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BSS: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CPU:中央处理器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
8、k)IAD:综合接入设备(Integrated Access Device)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C: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TV:IP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JSON:Java Script对象描述(Java Script Object Notation)JVM: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OID:逻辑识别码(Logical ID)YD/T 3421.3XXXX2LXC:Linux容器
9、(Linux Container)NAT: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OAM: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MCI:光接入终端管理和控制接口(O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OpenWRT:开源无线路由器(Open Wireless Router)OSGi:开放服务网关协议(Open Services Gateway initiative)OSS: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
10、Support System)OTT TV:互联网电视(Over The Top Television)OUI:组织唯一标识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TS:普通电话服务(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SATA: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D:安全数字存储卡(Secure Digital Card)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
11、on Initiation Protocol)SN:序列号(Serial Number)UPnP:通用即插即用(Universal Plug and Play)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oIP: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PN: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WiFi: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5管理平台架构 5.
12、1网关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网关管理平台”)对智能网关进行统一管理,主要包括网关终端管理和插件管理两大功能,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网关管理平台与其它网元的接口主要分为北向接口和南向接口。其中,北向接口有:网关管理平台与OSS/BSS之间的I5接口,网关管理平台与应用管理平台之间的I7接口;南向接口有网关管理平台与智能家庭网关之间的I1接口。各接口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I1接口为网关管理平台和智能网关之间的接口,包含以下两个部分:网关功能管理,指对智能网关进行网络相关属性(接入、联网功能等)的管理、API权限的管理和VoIP功能的管理。实现方式有两
13、种,一种仅基于BBF TR-069系列协议,另一种基于BBF TR-069系列协议和JSON等封装协议。插件管理,基于JSON等封装协议对应用插件进行状态查询、安装、更新、卸载、启动、停止、重置等生命周期管理。I5接口为网关管理平台与OSS/BSS之间的接口,支持接收来自OSS/BSS的业务配置、资源查看等信息,并向OSS/BSS提供智能网关的状态信息、配置信息、故障信息等。I7接口为应用管理平台与网关管理平台之间的接口,用于实现对业务和用户信息的查询及同步,以及智能网关设备、应用插件管理信息的传递。另外,还包括网关管理平台和管理终端之间的I3-2接口。I3-2接口主要功能包括管理终端注册、登
14、录,与智能网关的绑定、解绑,对智能网关的插件管理,以及对智能网关的配置、查询。YD/T 3421.3XXXX3 图1 网关管理平台系统结构 5.2网关管理平台的功能逻辑架构 网关管理平台的功能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a)网关终端管理:主要实现网关终端基础信息管理、网关注册发现、网关软件版本管理、设备维护及故障处理等功能。智能网关API权限管理实现对基于OSGi框架的智能网关插件调用API的权限进行管理;b)智能网关插件管理:提供本地插件引入审核,插件的安装、升级、卸载、自动与停止、恢复和查询等操作管理,以及心跳保活、插件版本管理等内容;c)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功能指对管理平
15、台系统本身的管理功能,包括安全管理、资源监控、数据管理、报表统计及业务管理等功能;d)数据库:负责收集用户操作及系统事件并记录数据,为管理员与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分析、统计等功能;e)北向接口:提供业务工单开通系统接口用于业务自动配置,包括业务开通、业务暂停、业务取消等,根据不同业务通过业务模板实现北向业务激活工单转换成设备操作南向接口数据,以实现业务发放;同时也可与外部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等)对接;f)南向接口:实现对普通家庭网关等设备的管理,如设备配置、设备重启、设备软件版本升级、设备恢复出厂等标准RPC定义的、插件API权限管理等内容。智能网关UNI:以太网/WiFi/USB/POTS.电话
16、机机顶盒(IPTV/OTT TV)电脑/PAD接入网网元管理系统智能网关设备适配设备和用户终端摄像头I2网关功能管理管理平台及管理终端I1手机插件管理应用管理平台网关管理平台物联网终端/网关I3-1OSS/BSSI4I5I6I7管理终端I3-2注:I2,I6接口以及接入网网元管理系统仅适用于通过PON系统接入的智能网关YD/T 3421.3XXXX4 图2 网关管理平台的功能逻辑架构 6网关管理平台系统管理要求 6.1概述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网关管理平台系统本身的管理功能,包括安全管理、资源监控、数据管理、报表管理及业务管理。6.2安全管理 6.2.1登录访问安全策略管理 网关管理平台应提供
17、统一的登录访问安全策略控制,包括:a)网关管理平台出厂应有初始系统管理员名称和密码,密码可修改,初次登录应提示修改密码;b)登录策略管理,网关管理平台提供由系统管理员设置非法登录系统的次数及锁定时间,设置登录超时自动退出的时间,设置非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有效期等;c)提供由系统管理员对非系统管理员的密码进行重置的功能,重置密码不得为空;d)系统管理员密码设置策略,限制管理员设置的密码长度、密码组成等;e)支持管理员登录的访问控制列表(ACL,含IP地址/IP地址段)管理策略,系统管理员可设置所有管理员的ACL,保证管理员访问的安全。6.2.2管理员角色管理 平台系统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资源监控报表
18、管理业务管理南向接口TR-069管理接口JSON插件管理接口HTTP/FTP文件传输接口数据库北向接口应用管理平台接口其它系统接口资源管理接口业务开通接口故障管理接口网关终端管理终端注册发现终端设备管理终端升级管理终端维护管理API权限管理智能网关插件管理插件引入和发布插件操作管理心跳保活等YD/T 3421.3XXXX5管理员角色表示管理员的一类特定权限的集合,包括管理员可以登录的客户端IP地址范围、管理员可以进行的操作、管理员可以管理的资源等。图3 各类角色的管理员 如图3所示,从操作权限来说,网关管理平台应提供四类缺省的角色:a)系统管理员:应具有管理平台提供的所有管理员权限,包括各类权
19、限分配功能,主要用于分配安全管理员;b)配置管理员:在被分配的权限范围内,对设备和系统自身进行配置(不包括权限分配功能),如资源维护、设备配置、版本升级、系统维护等,同时包含相关配置的查看权限;c)监视管理员:执行管理平台提供的对设备的监视和系统自身的查询、审计等功能,如:资源查询、告警监视、性能统计、日志查询等;d)安全管理员:负责创建和管理本级其它角色管理员以及下一级安全管理员。除了以上四类缺省角色外,系统管理员或安全管理员应支持动态创建、删除和修改角色,并能够给角色分配操作权限。网关管理平台应提供灵活的角色创建功能,如可以根据系统管理员或安全管理员的需要再单独创建其它管理员,如版本管理员
20、、统计管理员、智能家庭网关管理员、机顶盒管理员等角色。6.2.3管理员帐号管理 在网关管理平台系统上,系统管理员应支持管理员帐号管理,包括管理平台管理员帐号管理、智能网关等设备维护帐号的管理和智能网关等设备到网关管理平台认证帐号的管理。a)网关管理平台管理员帐号管理 网关管理平台应支持安全管理员或系统管理员其它管理员帐号进行管理,包括增加、删除管理员,查询管理员信息,修改管理员信息等;管理员帐号信息包括管理员账号、管理员密码、密码有效期、管理员角色、附加说明、操作权限等,支持同一个管理员帐号属于多个角色组。b)智能网关等设备维护帐号管理 智能网关等设备首次连接网关管理平台并认证通过后,网关管理
21、平台应对家庭网关等设备的初始维护账号的密码进行更改,并下发到家庭网关等设备上,但对初始维护账号名称不进行任何更改。当运维人员上门使用过维护帐号后,当网关管理平台收到家庭网关等设备上报后,网关管理平台应将原有维护帐号的密码再次进行修改,并把修改后的密码下发到智能网关等设备上。系统管理员配置管理员(一级)监视管理员(一级)安全管理员(一级)自定义管理员(一级)配置管理员(二级)监视管理员(二级)安全管理员(二级)自定义管理员(二级)YD/T 3421.3XXXX6c)智能网关等设备到网关管理平台认证帐号的管理 智能网关设备出厂后,首次连接网关管理平台并完成认证后,网关管理平台应对智能网关设备认证的
22、初始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更改,并下发到智能网关设备。该功能在网关管理平台上应支持配置是否开启。6.2.4分权分域管理 分权分域管理是指安全管理员在网关管理平台系统上,将角色管理和分区域管理组合起来而进行的管理。安全管理员以角色管理为管理员分配操作权限,并对各管理员的管理域进行划分。网关管理平台应支持分权分域管理:a)应支持创建、删除管理域,每个管理域代表可管理的设备范围;b)应支持按地域进行管理域创建,至少支持3级结构;c)应支持由本级安全管理员为本管理域创建其它管理员,并分配不同的权限;每个管理员的各权限之间应避免冲突(例如:一个管理员不能只有更改权限而没有查看权限)。网关管理平台应支持管理域的
23、管理员分级管理:a)应支持由安全管理员对其所在管理域及下级管理域中创建、删除管理员帐号;b)应支持将管理员帐号归属到不同的管理域。6.2.5管理员登录管理 网关管理平台应支持管理员登录管理功能:a)只有在管理平台系统中已经分配账号的管理员才能登录到管理平台,如果启用ACL访问控制列表功能,则管理员的登录IP地址应同时存在于管理平台的ACL列表中才能登录到管理平台;b)登录的管理员只具有已经被授权的操作权限;c)登录失败告警,使用同一管理员帐号连续多次登录失败时,管理平台应产生非法登录告警,并对该管理员帐号按照管理平台的登录安全策略进行锁定;d)支持管理员手工锁定/退出登录;e)支持管理员超时自
24、动锁定/退出登录。6.2.6在线管理员管理 网关管理平台应支持在线管理员管理功能:a)在线管理员监视:网关管理平台应支持实时监视本管理域及下级管理域在线管理员的登录情况,包括登录的管理员、登录时间等信息;b)在线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员应支持查看其它管理员所做的操作,并支持强制其退出。安全管理员应支持查看本级其它管理员或下级安全管理员所做的操作,并支持强制其退出。6.2.7外部系统访问接口管理 外部系统(如:业务平台)访问管理平台时,管理平台应支持访问接口管理功能,具体包括:a)外部系统接入帐号管理:应支持外部系统接入账号(含账号名和密码)管理,实现方式可参考附录B,包含接入系统的账号等基本信息
25、管理、访问的API管理、ACL管理,支持增加、修改、删除、查询、暂停/恢复接入账号等功能;b)外部系统接入ACL控制:网关管理平台应支持外部系统接入ACL控制,即配置外部接入系统的IP地址/IP地址段,保证外部系统访问安全;c)外部系统接入账号和ACL控制:网关管理平台应支持外部系统接入账号和ACL控制,将外部系统接入账号与外部系统IP地址/IP地址段绑定,保证外部系统访问安全;d)外部系统接口调用详细记录:网关管理平台应支持记录详细的外部系统接口调用信息,包含调用时间、调用账号、账号IP地址、输入参数、执行结果等。YD/T 3421.3XXXX76.3资源监控 6.3.1概述 网关管理平台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DT 3421.3-2021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 第3部分:网关管理平台技术要求通信 YD 3421.3 2021 基于 公用 电信 宽带 客户 智能 网关 部分 管理 平台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53125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