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142-2020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生态功能评价(试行)(环境保护).pdf
《HJ 1142-2020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生态功能评价(试行)(环境保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 1142-2020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生态功能评价(试行)(环境保护).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11422020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生态功能评价(试行)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pervision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 Ecological function evaluation(on trial)(发布稿)本电子稿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20-11-24发布 2020-11-24实施 生生 态态 环环 境境 部部 发 布 i 目 次 前 言.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单元.2 5
2、评价周期.3 6 评价工作流程.3 7 生态功能评价.4 8 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制.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模型参数及数据来源.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报告编写提纲.18 ii 前 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要求,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的基本流程、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等的要求。本标准附录 A、B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基础调查(试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生态状况监测(试行)
3、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保护成效评估(试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台账数据库建设(试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数据质量控制(试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平台建设(试行)等同属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系列标准规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0年 11 月 24日批准。本标准自 2020 年 11月 24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1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生态功能评价(试行)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保
4、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的流程、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等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县域为单元的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其他级别行政辖区或一定地理空间单元范围内的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可参照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保护成效评估(试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台账数据库建设(试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平台建设(试行)中涉及生态功能指标时采用本标准的计算方法。本标准不适用于海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HJ 1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LY/T 172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
5、能评估规范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号)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5年第 61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生态保护红线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 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
6、区域。3.2 生态功能 ecological function 指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的惠益,通常包括产品提供、生态调节、娱乐文化和支持功能。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通常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洪水调蓄等类型。3.3 水源涵养 water conservation 指生态系统(如林地、草地等)通过其特有的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对降水进行截留、渗透、蓄积,2 并通过蒸散发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主要表现在缓和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减缓河流流量的季节波动、滞洪补枯、保证水质等方面。3.4 水土保持 soil and water conserv
7、ation 指生态系统通过截留、吸收、下渗等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的固持作用,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以及减轻河流、湖泊、水库淤积的重要功能。3.5 防风固沙 sand fixation 指生态系统通过固定表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地表粗糙度、阻截等方式,减少土壤的裸露机会,提高起沙风速,降低大风动能,从而提高土壤的抗风蚀能力,削弱风的强度和携沙能力,减少土壤流失和风沙危害的重要功能。3.6 生物多样性维护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指生态系统在维持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发挥的作用,与珍稀濒危和特有动植物的分布丰富程度密切相关。3.7 洪水调蓄 flood regulation
8、指湖泊、沼泽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暂时蓄积洪峰水量,而后缓慢泄出,削减并滞后洪峰,从而减轻河流水系洪水威胁的能力。3.8 主导生态功能 dominant ecological function 指在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的反映区域生态功能主要因素的生态功能。为方便生态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红线的主导生态功能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防风固沙、洪水调蓄和其他生态功能等。3.9 生态功能价值量 ecological function value 指采用经济学方法对生态功能的价值量进行评估,利用货币价值量反映生态功能的总体状况,常用的生态功能价值
9、化的方法有条件价值法、成本核算法、直接市场价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设市场法等。3.10 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 ecological function value integrate index 指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的一系列价值指数的综合,利用生态功能综合价值量进行标准化获取价值综合指数数值,值域范围为 0100。4 评价单元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工作,评价范围为县域内的生态保护红线,3 包括对辖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生态功能价值综合评价和生态保护红线主导生态功能的单项评价。评价以 250 m 250 m的栅格数据单元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空间分辨率。5
10、 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原则上为每 5 年开展一次,与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等工作保持一致,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实际增加评价频次。6 评价工作流程 6.1 前期准备 了解县域主体功能定位、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基本特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类型、面积和空间分布区域,主要保护生态系统类型及重要物种等。搜集基础资料,获取自然地理、遥感监测、生态系统、气象等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遥感数据解译、生态参数反演、空间数据插值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数据统一到 250 m 250 m 栅格单元或更高精度的空间尺度。6.2 选取评价模型和方法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11、的底线和生命线,生态功能状况主要通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防风固沙和洪水调蓄等发挥主导作用的生态调节功能情况反映。按照较为常用、相对简易和可操作的原则,本标准针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洪水调蓄等生态功能,选取水量平衡方程、修正风蚀方程、物种分布模型等方法开展生态功能物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替代工程法、恢复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开展生态功能价值量评价。生态功能价值量评价作为物质量评价的延伸,评价模型及方法仅作为自选参考。开展评价的县域可结合本地实际对评价模型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和修正。有条件的县域可参考相关资料,增加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等其他生态
12、功能评价。6.3 生态功能评价 模型运算。以县域为基本单位,获取模型所需的相关参数,参数以能够体现县域范围内空间差异为基本条件,空间分辨率尽可能统一到 250 m 250 m 栅格单元或进一步细化。根据生态功能评价模型公式,输入所需的各项参数,进行空间分析统计和运算,获得生态功能评价结果数据图层。主导生态功能评价。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主导生态功能,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洪水调蓄等单项生态功能进行评价,计算获得单项生态功能物质量和单项生态功能价值量评价结果。对于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考虑到与水土保持功能密切相关,可归入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计算;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敏感
13、区域,考虑到与防风固沙功能密切相关,可归入防风固沙功能进行计算;其他未明确主导生态功能类型的生态保护红线可参考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区划,归入相应的主导生态功能进行考虑。县域生态功能价值综合评价。综合县域范围内生态保护红线各项生态功能的价值量,根据计算公式,获取生态保护红线县域生态功能综合价值量的计算结果。6.4 综合指数计算与分级 县域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计算。对生态保护红线县域生态功能综合价值量的数据图层进行标准化,获取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数值在 0100之间。4 综合指数分级。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的数值按从高到低排列,根据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总值的占比,将生态
14、功能价值综合指数等级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级,反映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综合状况的空间差异。6.5 报告编制 根据评价结果,对生态保护红线主导生态功能以及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应用,编制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报告。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的技术流程见图 1。图 1 技术流程图 7 生态功能评价 7.1 水源涵养功能 水源涵养功能主要表现在缓和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减缓河流流量的季节波动、滞洪补枯、保证水质等方面。水源涵养能力与降雨、地表径流、生态系统类型组成、地表植被、土层厚度及物理性质等因素相关。以水源涵养量作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的评价标准,采用水量平衡方程来计
15、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1):=(=1 )103 (1)式中:TQ水源涵养量,m3;5 Pi多年平均降雨量,mm;Ri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mm;ETi多年平均蒸散发,mm;Aii类生态系统面积,km2;i研究区第 i类生态系统类型;j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数。采用替代工程法,以水库建设成本来评估水源涵养的价值量,计算公式(2):=(2)式中:水源涵养价值量,元;c建设单位库容的工程成本,元/m3。得到每个栅格单元(250 m 250 m)的水源涵养物质量(TQ)和价值量()数值后,采用空间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的水源涵养物质总量和价值总量,以及水源涵养主导生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物质量和价
16、值量。7.2 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保持是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水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调节服务之一。水土保持功能主要与气候、土壤、地形等有关。以水土保持量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的水土保持功能状况,计算公式(3):=(3)式中:水土保持量,t km-2 a-1;R降水侵蚀力因子,MJ mm km-2 h-1 a-1;K土壤可侵蚀性因子,t h MJ-1 mm-1;L坡长因子;S坡度因子;B生物措施因子;E工程措施因子;T耕作措施因子,横坡耕作取值 0.5,顺坡耕作取值 1。采用替代成本法,从减少土地废弃、减少泥沙淤积、保持土壤肥力 3 个方面评估水土保持价值量,计算公式(4)
17、:水土保持总价值量为:=1+2+3 (4)式中:水土保持总价值,元;1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价值,元;6 2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元;3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元;其中减少土地废弃的价值,计算公式(5):1=1 (5)式中:1土地废弃的机会成本,元/m2;土壤容重,t/m3;土层厚度,m;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计算公式(6):2=2 (6)式中:土壤侵蚀流失泥沙淤积于水库、河流、湖泊,需清淤作业的比例,通常取 24%;2水库工程清淤平均费用,元/m3。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计算公式(7):3=3 (7)式中:氮、磷、钾、土壤有机质及相应肥料种类;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纯含量,%;氮、磷、钾、土壤有机质折
18、算为相应肥料的比率;3相应肥料价格,元/t。得到每个栅格单元(250 m 250 m)的水土保持物质量()和价值量()数值后,采用空间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的水土保持物质总量和价值总量,以及水土保持主导生态功能区的水土保持物质量和价值量。7.3 防风固沙功能 防风固沙是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风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调节服务之一,主要与风速、降雨、温度、土壤、地形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以防风固沙量,即潜在风蚀量与实际风蚀量的差值,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的防风固沙功能状况,采用修正风蚀方程计算防风固沙量,计算公式(8)(14):=潜 (8)=22(/)2 (9)=
19、150.71 ()0.3711 (10)=109.8 (11)潜=2潜2(/潜)2 (12)潜=109.8 (13)潜=150.71 ()0.3711 (14)7 式中:SR固沙量,t/km2 a;潜潜在风力侵蚀量,t/km2 a;SL实际风力侵蚀量,t/km2 a;最大转移量,kg/m;Z最大风蚀出现距离,通常取50 m;WF气候因子,kg/m;K地表糙度因子;EF土壤可蚀因子;SCF土壤结皮因子;C植被覆盖因子。采用恢复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从治理沙化土壤的成本和减少风蚀土壤肥力损失 2 个方面评估防风固沙价值量。防风固沙价值量,计算公式(15):=1+2 (15)式中:防风固沙总价值,元;
20、1治理沙化土壤的价值,元;2减少风蚀土壤肥力损失的价值,元。沙化土壤的治理成本,计算公式(16):1=/()(16)式中:生态系统面积,m2;砂砾堆积密度,t/m3;土壤沙化标准覆沙厚度,m;治沙工程的平均成本,元/m2。减少风蚀土壤肥力损失,计算公式(17):2=3 (17)式中:氮、磷、钾、土壤有机质及相应肥料种类;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纯含量,%;氮、磷、钾、土壤有机质折算为相应肥料的比率;3相应肥料价格,元/t。得到每个栅格单元(250 m 250 m)的防风固沙物质量(SR)和价值量()数值后,采用空间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的防风固沙物质总量和价值总量,以及防风固沙主
21、导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物质量和价值量。7.4 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 8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与珍稀濒危和特有动植物的分布丰富程度密切相关。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本底调查和监测所获取的重点生物物种数量及分布情况、环境资源数据信息等,选取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和其他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关键物种(含旗舰物种)作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评估指标,建立关键物种分布数据库,根据关键物种分布点的环境信息和背景信息,应用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SDMs)量化物种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从而预测任何一点关键物种分布
22、的概率或生境适宜度,利用空间插值法生成等值线,取值范围为 01 之间,获取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环境信息变量:常用的包括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地貌指标;土地覆被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地表类型指标;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变化范围、月最低气温、月最高气温、月降水量、干燥度、辐射强度等气候条件指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DVI、土层厚度、土壤氮含量、土壤碳含量等生态指标;GDP、人口密度、道路密度、乡镇密度、河流密度等人文指标。物种分布模型:常用的物种分布模型主要包括回归模型、分类树和混合大量简单模型的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其中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是广义线性模型的一种形式,最为简单、应用
23、最广。机器学习类复杂模型(如随机森林、神经网络、Maxent等)的预测精度较高,近年来应用较多。也可结合县域实际,参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 号)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定量指标评估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的生境质量指数评价法等,因地制宜选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为基础,采用物种保护价值法计算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价值,首先,确定珍稀濒危或特有物种等能够反映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的旗舰物种分布数量及其保护价值,计算公式(18);然后通过空间分析,将总的物种保育价值进行空间化处理,获取每个栅格单元的物种保育价值,计算公式(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J 1142-2020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生态功能评价试行环境保护 1142 2020 生态 保护 红线 监管 技术规范 功能 评价 试行 环境保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