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23页.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23页.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09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每日免费获取报告1、每日微信群内分享7+最新重磅报告;2、每日分享当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3、每周分享经济学人4、行研报告均为公开版,权利归原作者所有,起点财经仅分发做内部学习。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公号回复:研究报告加入“起点财经”微信群。rmi.org/2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关于落基山研究所(RMI)落基山研究所(RMI),是一家于1982年创立的专业、独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我们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致力于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化手段,
2、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加州奥克兰及华盛顿特区设有办事处。rmi.org/3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作者与鸣谢作者郝一涵、路舒童、江漪、李伟婷除非另有说明,所有作者均来自落基山研究所。联系方式路舒童,llurmi.org版权与引用郝一涵,路舒童,江漪,李伟婷,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落基山研究所,2022鸣谢RMI感谢ClimateWorks Foundation等机构对本报告的支持。rmi.org/4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引言.51.电气化的普
3、及和绿电的应用将重塑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结构.62.绿电在工业部门的应用场景.8 2.1 绿电在绿氢生产中的应用潜力.8 2.2 绿电在电解铝行业的应用.9 2.3 绿电在钢铁行业的应用.103.绿电在工业部门的规模化应用的挑战与发展趋势.124.央国企将作为推动工业部门大规模使用绿电的关键领导者.155.央国企碳中和行动建议.18参考文献.20目录rmi.org/5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引言作为制造大国,我国的第二大碳排放源来自工业部门,其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28%,占全球工业部门排放量的44%。1因此,中国工业部门顺利实现低碳转型,不仅有助于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更将对在
4、全球范围内实现巴黎协定 的气候目标作出重大贡献。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工业部门通过节能及能效提升等手段,在脱碳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自2005年到2019年,中国工业部门已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57.8%。2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在承诺目标情景下,到2050年,中国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会比2020年减少近75%。3但目前,随着见效快的节能及能效提升项目在工业部门的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工业脱碳进程已进入深水区。想要突破这一脱碳瓶颈期,加快实现2050的减排目标,工业部门需积极探索新的脱碳路径。使用绿电是降低碳足迹、实现碳中和最直接且重要的途径之一,工业部门中的各类企业也逐渐开始结合自身的生产运营情况布
5、局绿电。部分工业部门央国企在绿色电力的使用上进行了初步探索,直面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对生产成本敏感度高等阻碍绿电使用和推广的挑战,为推动实现国家碳中和战略、探索工业部门脱碳路径起到了引领和表率作用。央国企的行动必将进一步推动绿电交易机制的完善,为规模化使用绿电创造更优条件,加速推动工业部门的脱碳进程。本报告立足于重工业部门央国企,以绿氢、电解铝、钢铁产业为例,对绿色电力在重工业部门脱碳减排过程中的重要应用场景进行阐释,总结了绿电在未来重工业部门应用的三大挑战和三大趋势,并对央国企未来的绿电采购行动提出了建议。rmi.org/6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1.电气化的普及和绿电的应用
6、将重塑.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结构绿电在工业部门的规模化应用离不开匹配的应用场景作为基础,电气化的普及将加快重塑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方式,降低工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为绿电的使用提供更多场景。目前,在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持续缩低,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据统计,2020年工业部门电气化率已经达到了26.5%。4未来,中国将更快迈入更高电气化水平的阶段,工业部门电气化率有望在2050年进一步上升至51%。5随着工业电气化率的不断提高,绿色电力在工业领域规模化应用的基石也随之愈发稳固,对加速工业脱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电气化可分为直接电气化和间接电气化。直接电气化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以电力
7、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费,该方法适用于中低温度要求的工业领域。间接电气化,指的是当难以直接运用电能代替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化石能源时,譬如在由化石燃料支撑的高温度要求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间接电气化得以在电能的基础上制造出更为清洁的工业燃料或原料,再将其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电气化使得电能在工业能源总消费中的占比显著提高,叠加电力系统脱碳和清洁燃料或原料的使用,将大幅减少工业部门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速减排脱碳。如图表1所示,在直接电气化中,绿电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替代化石燃料驱动生产过程。首先,工业生产流程及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温度可以通过绿电加热来提供,这包括在钢铁短流程工艺中所使用的电炉技术,及化工行
8、业中所使用的电加热蒸汽裂解炉。其次,在工业领域运用电解技术生产时可通过绿电来驱动电解槽,常见的电解槽还原氧化铝的制铝工艺就是其中一种做法。而在间接电气化中,绿电可作为最基础的生产资料用于驱动电解槽生产零排放的绿氢,再将绿氢用于工业生产中,由此来替代化石能源。目前,绿氢已经可以作为替代运用于包括钢铁、化工、水泥等多个生产场景中,这其中包括在水泥生产中以绿氢为燃料的氢能窑炉。未来,随着绿氢产业链的完善以及工业技术的进步,绿氢在工业领域将迎来更大的发挥空间。随着电气化率进一步提高,工业部门对绿色电力的需求也将迎来显著提升。根据落基山研究所的预测,在2050年的零碳情境下,终端电力消费将达15万亿度,
9、其中工业直接电气化和制氢和合成氨用电占比将达70%,6若想实现零碳,则这部分用电需依靠绿电,届时对绿电的需求将达到10.5万亿度。rmi.org/7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图表 1 工业电气化场景及绿电应用潜力重工业绿电应用用绿电替代化石燃料驱动生产直接电气化间接电气化直接电气化电能加热电解槽通电用绿电制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电炉短流程电加热蒸汽裂解炉电解槽还原高炉富氢冶炼,氢直接还原铁,氢熔融还原铁煤化工耦合绿氢,绿氢PtX氢能窑炉钢铁电解铝化工水泥rmi.org/8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在电气化的基础性加持下,绿电在各个重工业行业的应用场景中都有能力扮演起重
10、要角色。本报告将聚焦绿氢、电解铝、以及钢铁这三个行业,详细说明绿电在其中的应用潜力、挑战及政策引导方向。氢能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而绿氢的生产离不开绿电,因此工业部门未来对于绿氢的需求增长将会带动大量绿电消费。而电解铝作为有色行业中的重要一环,其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电力使用,因此它在通过绿电脱碳方面展现出最大的潜力。与此同时,考虑到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在工业中占比最大,且终端消费侧对于绿色钢铁的需求已实现快速增长,因此,绿电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对于整个工业部门脱碳和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都具有极高的价值。2.1.绿电在绿氢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绿电为原料制作的绿氢是新兴的低碳工业原料。氢是重工业部门的重要
11、生产资料之一,由于它具备强还原性,因此在钢铁和化工行业中都拥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当前,中国氢气绝大部分由化石燃料制取,并根据制氢装置是否配备碳捕获与储存技术(CCS)将其区分为灰氢或蓝氢。由于灰氢和蓝氢都取自化石燃料,它们的生产过程中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而相较于灰氢和蓝氢,绿氢是由绿电供能电解槽制得(见图表2),因此可以实现零碳排放。但在2021年,电解水制氢仅占中国氢气产量的1.42%,7其中通过绿电供能电解槽生产的绿氢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随着重工业部门脱碳压力逐步提升,绿氢的使用逐渐被重视。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将需要大约5.2亿吨的低碳氢,其中60
12、%将来自电解制氢。8根据落基山研究所预测,2060年中国绿氢将占氢能需求的75%-80%,即达到0.75-1亿吨/年。9由此可见,我国绿氢的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解锁。图表 2 绿电制氢流程2.绿电在工业部门的应用场景绿电替代火电绿氢碱性水电解常见电解水制氢方法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固体氧化物水电解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电rmi.org/9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虽然在政策支持下,绿电制氢发展迅速,但高昂的生产成本是阻碍绿氢在重工业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的主要挑战之一。相比起成本在30元/千克以上的绿氢,灰氢和蓝氢的成本区间在1120元/千克之间,更具有经济性优势。10由于工业企业普遍对成本
13、十分敏感,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偏向于选择低成本的灰氢。由于在绿氢的成本结构中,电力部分占到了生产成本的60%70%,11未来绿色电力价格的发展趋势是决定绿氢使用成本且推动绿氢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落基山研究所的分析,当氢能的终端使用成本低于12.5元/千克时,才能与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冶炼路线成本持平。12但目前中国绿氢成本约为16.0元/千克,高昂的使用成本对工业低碳转型造成了一定经济上的阻力。13在政策引导作用下,已经有多个央国企在绿氢的发展方面进行布局,并成为推动绿电制氢在工业化生产运用的主要领导者。发展绿氢已成为国家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战略之一,并在政策层面获得了大力支持。为加快绿色低碳氢能的发
14、展,国家制定了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战略地位,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并设立了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的目标。为保证大量的绿电供应,多个“绿电+绿氢”一体化基地已完成落地。以正在建设的中国石化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为例,预计在2023年建成投产后,其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可达6.18亿千瓦时,生产的绿氢将部分替代现有的天然气制氢,每年预估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142.2.绿电在电解铝行业的应用电力消费的碳排放占到了电解铝生产的60%以上。15中国在全球铝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20年中国原铝产量占全
15、球产量57%。16但极高的产量也推高了我国电解铝行业的碳排放全球铝业生产的碳排放大约70%都来自中国。17这一现象与中国电解铝行业使用的电力主要源自于火电息息相关。首先,由于中国火力发电量占比超70%,电解铝企业通过外购网电制铝将产生大量碳排放。再者,考虑到电力是该行业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铝业企业为追求经济性,常以自办自备煤电厂或参股电厂的煤电铝一体化模式为发展战略(见图表3),通过压低电力成本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据统计,2020年中国原铝生产中超过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自备煤电厂。18图表 3 绿电制电解铝流程替代火电电解铝煤矿自备电厂煤电铝一体化提供燃料火力发电绿电rmi.org/10央国企碳
16、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电解铝行业的脱碳转型将面临打破固有生态圈和产能增长带来的双重挑战。尽管使用绿电来替代火电能让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快速下降,但若想推行绿电,则要求拥有电厂的电解铝企业打破现有煤电铝的一体化,提前退役自备煤电厂,并要求外购网电的电解铝企业采购绿电。对于已为煤电铝一体化模式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来说,这将会带来运营和成本上的挑战;对于依赖网电的企业来说,绿电的溢价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压力。此外,全球对电解铝的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对铝的需求将增长近40%,其中,工业部门的需求将从2020年的86.2吨增加到2030
17、年的119.5吨。19未来发展对铝材需求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碳排放总量的增长。如要消除持续增长的产能所带来的碳排放,必须将其电力消费都转为零碳的绿电。为充分释放绿电的减排潜力,政策和产业端都正在鼓励越来越多的电解铝企业推广绿电在行业生产的应用。为了大幅提升绿电在未来电解铝生产中的使用比例,中国不仅从绿电政策上给予电解铝行业企业要求和优惠,也对行业的产业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在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出台了 关于完善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通知,提出对使用绿色电力的电解铝企业给予相应的电价优惠。据文件规定,“电解铝企业消耗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电量在全部用电量中的占比超过15%,且不小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18、)上年度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激励值的,占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阶梯电价加价标准相应降低1%。”同时,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也要求“到2030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30%以上。”在产业布局上,我国电解铝产业布局正在经历“北铝南移、东铝西移”的过程自2017年以来,电解铝产能正逐渐从新疆、山东为主的火电区域向云南为主的水电区域转移,目前云南已吸引众多国企和央企布局水电铝项目。神火股份、魏桥铝电、中国宏桥等龙头企业纷纷向西南地区转移产能。云南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致力于打造绿色铝谷,已对包括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的203万吨绿色水电铝项目在内的水电铝加工一体化项目进行布局。20随着电解铝产业
19、逐步向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区域转移,未来涵盖风、光发电技术的清洁能源大基地也将进一步加速产业脱碳。2.3.绿电在钢铁行业的应用钢铁行业减排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钢铁行业能源消费量大、碳排放量大,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点行业。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21年粗钢产量约为1,033百万吨,约占全球一半,21其巨大的产量也拉高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的基数。2019年,中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15.74亿吨,22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7%,23是重工业行业中排放量占比最大的行业,因此,钢铁行业也成为首批需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和报告的八大重点行业之一。24绿电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中的潜力主要
20、体现在钢铁企业向短流程转型的过程中(图表4)。在短流程炼钢工艺中,电力是主要的能源来源,因此短流程工艺的碳排放将取决于电力的清洁程度。短流程吨钢碳排放约为0.6吨二氧化碳,长流程则为2.0吨二氧化碳,因此短流程工艺可比长流程工艺降低70%左右(按照0.9吨CO2/MWh计算)的吨钢碳排放量。25短流程制钢在美国和欧洲已分别占比70%和41%左右,26是已被验证的极具可行性的钢铁行业电气化途径。尽管在我国的钢铁行业中,目前短流程仅占国内生产总量的10%左右,27但若这部分全部使用绿电,这10%的短流程产能仍可避免3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产生。i根据落基山研究所的零碳图景,未来,当中国钢铁企业
21、在中远期转向短流程工艺时,短流程钢预计将在2050年上升至60%,即达到3.7亿吨,28届时,绿电减排作用将更加显著。i 使用2021年粗钢产量1,033百万吨、短流程占比10%、短流程吨钢耗电500千瓦时、当前电网排放因子0.5810tCO2/MWh(参考生态环境部印发 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计算rmi.org/11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图表 4 钢铁生产工艺对比在政策端推动和消费端强劲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钢铁行业应用绿电进行转型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正因钢铁行业减排对于中国至关重要,在进入“十四五”后,多部政策点名要求推动钢铁行业进行
22、产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在国家层面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和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均明确要求提升清洁能源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并提升供应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此外,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发展电炉炼钢为主要任务,而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则提出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到2030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 20%以上。作为蝉联前两名的粗钢产量大省,河北及江苏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也同步提出将电炉短流程工艺作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工程之一。除政策的加持外,消费端对绿钢的需求也持续刺激钢铁行业进行转型。宝马公司计划从2025年开始,采购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3、传统钢铁少95%、并且无需化石燃料的绿色钢铁,29并于2022年8月与河钢集团签署 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录,逐步采用基于绿电和电炉工艺生产的绿钢。30瑞典的H2绿色钢铁公司(H2 green steel)于近期宣布其已签署跨度超5-7年、年超150万吨的合同,侧面反映了消费端对于绿色钢铁需求的增长。31另外,作为中国绿色钢铁的先行者,宝武集团早在2021年1月就率先发布双碳目标时间表,并提出将在新疆建设世界首条钢铁短流程“零碳工厂”示范项目。32长流程工艺绿电替代火电钢材废钢电电炉高炉转炉煤焦炭经处理作为还原剂短流程工艺rmi.org/12央国企碳中和行动:绿色电力助力工业脱碳进程通
24、过以上三个工业行业的应用场景不难看出,虽然绿电在工业领域的运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实践,且拥有巨大潜力,但工业部门的企业还缺乏大量使用绿电的动机,实现其规模化应用仍面临着挑战。挑战一,.在现行机制下,以经济可行的方式大规模且持续获取绿电仍存在挑战。因为能源消耗量大,且下游消费对于重工业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高,工业企业对于电费等基础生产成本的控制十分严格。而为了补偿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体现环境价值,在当前的绿电交易机制下,绿电的交易通常伴随着“绿色环境溢价”,价格普遍比火电更高。这样一来,大规模使用绿电将会抬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很多企业因此选择继续依赖火电来进行生产。另外,绿电与工业产能的空间错配
25、进一步增加了难度。当前绿电资源集中在西北地区,而工业产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空间的不匹配,跨省跨区的绿电交易十分困难,使得企业的绿电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或需付出高昂的成本。图表5总结了中国企业购买绿电的五种方式及各方式在重工业行业的适用性:图表 5 企业购买绿电的五种机制3.绿电在工业部门的规模化应用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描述经济性可持续性采购规模重工业行业适用性场内分布式企业在场内直接投资安装分布式光伏或分散式风电发电设备,进行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或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商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开展分布式项目合作。企业自持:需要支付一定的前期设备投资和后期运营费用。EMC模式下:企业无需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企 中和 行动 绿色 电力 助力 工业 脱碳 进程 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