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通信行业现状(优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通信行业现状(优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通信行业现状(优秀) 一)现状 通信行业是一个高耗能行业,通信业每年消耗200亿度以上的电能,各种能耗费用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耗电总量在各行业中排名第14。我国目前有移动基站大概有3540万个,同时未来随着3G网络的建立,会建设更多的移动基站,在每一个基站内都需标准配置空调。一个基站一年的空调耗电量大约是15000 kWh,就是说全部基站每年的能耗是60亿kWh。而在基站全年能耗中,空调能耗比例最大,空调能耗约占机房总能耗的45%左右越向南方,比例越大)。 1.1)基站空调的现有技术 a) 普通分体空调机 低温启动、运行不可靠、运行能耗高 b) 基站专用空调机 室外换热器风机调速
2、控制:能减少压缩机启停次数,但调节范围窄,能耗高 基站用空调机(家用空调机+冷凝压力调节装置):可靠性提高,能耗较高 c) 变频或直流调速空调器 优点 停电自动再启动功能 电压变动对应机能 全年制冷,且能很好地调节制冷能力 缺点 但外温很低时,压缩机小压比工作,效率降低 价格高昂 d) 基站节能型智能通风空调器 带通风功能的基站专用空调机:能耗较低,仅适用于室外空气干净的场合 e) 基站节能一体化空调 在单元式空调基础上增设液泵实现热管散热功能双工况复合制冷循环 10以上空调制冷运行,但节能效果尚不够显著 f) 基站用空调器+载冷剂冷却器 工作原理 在室外低温时,通过水泵(载冷剂泵)和风扇运行
3、,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 主要特点 显热换热,传热温差大、成本高 需要泵、风机同时运行,能耗相对较高 载冷剂或水需要补充,管理麻烦 g) 基站用空调器+载冷剂冷却器 工作原理 在室外低温时,通过水泵(载冷剂泵)和风扇运行,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 主要特点 显热换热,传热温差大、成本高 需要泵、风机同时运行,能耗相对较高 载冷剂或水需要补充,管理麻烦一般而言,热管的最小驱动温差大于34 ,故欲保证在高外温环境条件下也能采用热管进行降温,其热管的投资将大幅提高 h) 制冷/热管复合型基站专用空调机组 特点 在空调机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增加热管自然循环功能 外温 热管、空调机能效均不高 应用状况 1985年
4、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开发成功,但至今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除存在电磁阀的可靠性等问题外,可能还存在设计理念问题 因此开发安全可靠、季节能效比高的产品,才是基站空调的发展方向 二)产品的节能原理 经过对目前各类节能型基站空调设备的技术方案的比较分析,提出一种在高外温时进行制冷循环运行,而在低外温时利用热管的自然循环降温的热管/制冷复合型空调机组的技术方案。通俗地讲:针对目前的主流产品,在基站中能耗的指标除了通讯设备的能耗外,最主要的能耗来自于空调,而空调压缩机的能耗是最关键的因素,有效地减少压缩机的工作时间就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能耗。 2.1)机组的结构 本热管/制冷复合型空调机组的结构原理图如图2.1
5、所示。 1高位机组;2低位机组;7液体管电磁阀;8压缩机;9气体连接管; 10冷凝器;11液体连接管;12节流装置;13蒸发器;16三通阀; 17气液分离器;18高压储液器;19单向阀;20热管支路;21压缩机支路 管/制冷复合型空调机组由高位机和低位机组成,二者之间通过液体连接管和气体连接管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高位机中内置冷凝器和储液器,低位机内置液体管电磁阀,压缩机,节流装置,蒸发器,三通阀,气液分离器和单向阀等部件。高、低位机组通过液体连接管和气体连接管相连,其中液体连接管将冷凝器的出口和蒸发器的入口相连,其上还串接储液器以及并联的节流装置和电磁阀;气体连接管尺寸较大,连接了蒸发器的出
6、口和冷凝器的入口,在近蒸发器部分,气体连接管分为热管支路和压缩机支路,其中压缩机制冷支路串接着单向阀,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两条支路经过三通阀处合并为一路。 机组具备两种循环模式,当三通阀连通压缩机支路时,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构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当三通阀连通热管支路时,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器和液体管电磁阀构成热管自然循环。 2.1.1机组的工作原理 热管/制冷复合型空调机组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制冷模式(制冷循环)和热管模式(自然循环),如图2.2所示。根据室内外温度和室内负荷情况,机组选择性的运行于制冷模式 或热管模式,在保证室内降温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能运行的
7、目标,两种模式的工作原理具体阐述如下。 (1)制冷模式(2)热管模式 图2.2 热管/制冷复合型空调机组的两种工作模式 (1)制冷模式 当室内负荷较大,热管模式无法达到足够的降温效果时,机组将切换至制冷模式,此时,热管支路闭合,制冷支路开启,电磁阀闭合,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节流阀,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构成一个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回路。 制冷模式下机组的工作原理与一般的机房专用机相同,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热蒸发,吸收室内多余的热量气化,压缩机不断抽吸这部分蒸气并将其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使其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将蒸发器吸收的热量和压缩机做功转换的热量都散发到室外,冷凝后的制冷剂通过节流阀又返回蒸发器
8、。循环反复进行,室内的热量不断被传送到室外,由此达到室内空间的降温冷却效果。 在制冷模式下,驱动热量传递的动力源为压缩机,压缩机的驱动电机将消耗大量的电能,同时为保证换热效果,蒸发器和冷凝器的风扇一般全速运转,这两者也将消耗一定的电能,所以制冷模式的输入功率相对较大,能耗较高。 (2)热管模式 热管模式是本机组的节能运行模式,当室外温度降到足够低时,机组的热管支路开启,制冷支路关闭(压缩机关闭),电磁阀开启(节流阀被短路),蒸发器和冷凝器构成热管自然循环回路,机组将进入热管模式运行。 在热管模式下,受重力作用,液态制冷剂大量聚集于低位机的蒸发器中,由于机组内部的压力较低,在室内温度下,蒸发器内
9、的液态制冷剂就能以一定的速率吸热蒸发,气态的制冷剂受压差驱动上升至冷凝器。由于冷凝器所处的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温度相对较高的气态制冷剂在此冷凝放热,将从蒸发器吸收的热量释放到室外空间,制冷剂的冷凝液则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蒸发器,完成一个热管自然循环。只要室外温度足够低,室内外温差保持在一个范围内,制冷剂的自然循环便会持续进行,将室内热量源源不断的传至室外。 在热管模式下,整个机组的能耗部件仅仅为蒸发器和冷凝器风机,由于压缩机不投入运行,该模式的输入功率相比制冷模式削减了一大半。另一方面,当室外温度越低时,热管模式的散热量越大,而室内负荷却越小,此时机组调小室内外风机转速也可满足降温要求,从而使得风
10、机的能耗得以压缩,进一步增强了热管模式的节能潜力。 2.2 制冷循环与自然循环的转换原理 分析上述的机组制冷循环与自然循环的工作原理可知,单独的制冷循环和自然循环分别对应于蒸气压缩制冷技术和分离式热管技术,两者都具备相对成熟的研发和制造基础。而本热管/制冷复合型空调机组最大的特点和贡献就是将这两种技术有机融合,实现本机组制冷模式与热管模式的自动切换是本产品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技术难点之一。 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质量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实现系统节能、降低压缩机组成本、提高机组可靠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为此,经过仔细分析目前技术的特征和产品的要求,清华大学提出了一种自力式三通阀技术方案
11、并经过改良,经过数万次的换向实验证明,该三通阀很好地解决了制冷循环与自然循环的自动转换难题。 2.3 热管/制冷复合型空调机组的特点和优势 由上文所述的热管/制冷复合型空调机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结本机组相比于常规机房专用机的特点和优势如下。 1)机组采用自力式三通阀作为制冷和热管模式的切换部件,攻克了本机组模式切换的难题。相比常规的电磁阀和四通阀,该三通阀无需外部作用力,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机组采用该阀作为切换部件,不仅简化了机组结构,还减少了易损部件,降低了机组的故障率,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 2)由于热管模式和制冷模式所需的制冷剂充注量不同,如何平衡这两者的矛盾,同时优化两种模式下的机组能
12、效比,无疑是提升机组整体性能的关键,本机组采用高压储液器突破了这个瓶颈。该储液器设置于冷凝器出口,可存贮自然循环与制冷循环所需制冷量的差额。当机组运行于自然循环时,所有制冷剂都参与循环,而在制冷循环时,部分制冷剂存于储液器中,只有剩余的制冷剂参与制冷循环,从而使得自然循环和制冷循环都处于高效运行,并延长了自然循环的运行时间,充分发挥了机组的节能潜力,提升了节能效果。 3)当机组运行于热管模式时,气态制冷剂可能会从热管支路进入到压缩机的进出口管道,当压缩机开启时,存在油击和液击的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机组在压缩机支路上设置了气液分离器和电磁阀,从而有效防止自然循环时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使其能够
13、安全启动,避免出现液击或油击现象,保证了压缩机的安全运行,提高了机组的整体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热管/制冷复合型空调机组通过部件和结构的改进,技术和工艺的创新,解决了诸多难题,将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和热管自然循环这两种模式有机的融合在同一个机组载体之上,使一个机组兼具两种运行模式。机组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自如的切换运行于对应的模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制冷模式制冷量大和热管模式节能性优的特点,实现了机组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最优融合。 三)节能目标 本产品是在市场现在很多类似产品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开发,变得更加先进、成熟和稳定,在节能效果上也将有很大提高,我们期望的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不同的现行设备,保守地讲争取实现节能40%-50%! 通信行业现状(优秀) 通信行业节能现状 信息通信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浅论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光缆工程光缆通信行业现状调查研究 通信设备行业 移动通信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有 中国数字微波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中国移动通信和联通通信行业的规模与现状(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