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陆羽茶经译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陆羽茶经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陆羽茶经译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陆羽茶经译文 陆羽茶经译文 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周世平 译注 茶经卷上 一之源(有关茶的源流) 茶树是原产在我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木。树高 一、二尺,至数十尺。在巴山和三峡一带最粗的茶树要两人合抱,只有将它的枝条伐下后才能采叶。茶树的树形象瓜芦、叶子像栀子、茶花象白色的蔷薇、种子与棕榈树的种子很相似、其柄蒂像丁香、树根如胡桃。瓜芦树生长在广州一带,与茶相似,叶苦而涩。棕榈与蒲葵类似,其种子与茶子相似。胡桃与茶的根皆属深根性,向下生长直达石砾层,苗木才能向上抽长。 “茶”字,从字源上说,或从属于“草”部,或从属于“木”部,或既从草又从木。从草写作“茶”,出于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写作“槚
2、”(ji贾),出于本草;草木兼从写作“茶”,出于尔雅。 茶的俗名各地有不同的称谓,一是称作“茶”,二是称作“槚”,三是称作“ ”(sh设),四是称作“茗”,五是称作“荈”(chun喘)。周公说:槚就是苦茶。西汉杨雄说:川西南的人把茶叫作。东晋郭弘农说:早采的叫茶,晚采的叫茗或叫荈。 适应种植茶的土壤,以间杂有风化石碎末的地方最好,夹砂石的砾壤就差一些,而生黄土用来种茶则更差一些。 凡种植茶树,培育管理工作不仔细,技术掌握不当,种植后很少生长茂盛。如果按照种瓜的方法种植,经过三年就可以采茶了。 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最好,在园圃中种植的就较差。生长在向阳山坡并有林木遮阳的茶树,其芽叶:呈紫色
3、的为好,绿色的则较差;形如春笋的最好,短小的芽则差;叶片还没有完全展开,或叶缘卷曲的品质好,嫩叶初展时平铺摊开的差。如果茶树生长在背阳的山谷阴地,不值得采摘,因其性质凝滞,饮后可能容易引发疾病。 茶的功用因为性凉至寒,其性味作为饮料,最适应哪些气质高尚、清静澹泊、生活简朴的人。若有人感觉体热、口渴、闷燥、头疼、眼睛倦涩、四肢无力或全身关节不舒服的时候,喝上几口茶,可与醍醐甘露相媲美。但是如果采茶不适时,制茶不精细,并混杂有其他杂草、败叶,这样的茶喝了是会生病的。 茶的这种忧患与负担和服用人参一样。人参以上党出产的为最好,百济、新罗的为中等,高丽的为下等;而济州、易州、幽州、檀州出产的品质最差也
4、无疗效。情况不仅如此,假若误将荠苨当人参服用,则疾病不得痊愈。明白了关于用人参的比喻,喝茶之所以也会有不适宜的道理就可以明白了。 二之具(有关采制茶的工具) 籯(yng音盈),又叫篮子,或者叫做笼、筥(因各地的俗谓不同)。用竹子编制,容量有五升或一至三斗的。采茶人背着采茶用。籯,汉书音盈,所谓黄金满籯,不如传给他一经(经书)。颜师古说,籯就是竹器。 灶,灶不需要有烟囱的。 锅,锅要边缘有唇口。 甑(zng赠),木的或瓦的,其甑身要齐正,并将与锅接合部用泥封联,甑内放入隔水的竹箅,开始蒸茶时,把茶放竹篮内,等到蒸好后取出。若锅内烧干了,加水时从甑中注入。因为甑与锅连封着。蒸好的茶用三杈形的构木枝
5、搅拌,拌散蒸熟的芽笋和叶子,以免叶汁流失。 杵臼(ch ji处旧),又叫碓。以经常使用的为好。 规,又叫模或称棬(qun圈),用铁制成,有圆形、方形或花式的。 承,又叫台,又称砧子。用石头做成,也可以用槐、桑木半埋在地下,摇不动就可以。 襜(chn掺),又叫衣。用旧的绢、雨衫、单衣等制做。把襜放在承上,再把规放在襜上,其作用就是为了方便做茶。茶块做好以后方便取出。 笓筣(b l避利),又叫赢子或叫篣筤(png lng蓬郎)。就是竹盘或竹篮。是用两根三尺长的竹子,用竹篾织成方眼,使其长二尺五寸,宽二尺,手柄留五寸,像种菜人的土箩,用以放置茶。 棨(q启),又叫锥刀。用坚实的木料做成,以供茶饼穿孔
6、用。 扑,又叫鞭。用竹子编成,把茶块穿起来以便搬运。 焙,在地上挖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的坑,坑边上筑一矮墙,墙高一尺,抹上泥。 贯,竹子削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茶烘焙。 棚,又称栈。用木料制成放置在焙的上面,分为两层,高一尺,供焙茶用。茶饼半干时,把它们升放到下层续烘,茶饼块全干时,将其升到最上层去。 穿(chun串),在江东和淮南地区是用剖削的竹篾做的,川江、三峡一带是用韧性大的构树皮做的,用来包装茶。江东把一斤装的称为上穿,半斤装的叫中穿,四五两装的叫小穿。川江一带把上穿定为一百二十斤,中穿为八十斤,小穿为五十斤。“穿”字以前写作钗钏的“钏”或写作贯串的“串”,现在就不这样了。这就象
7、磨、扇、弹、钻、缝五个字那样,字面上的音调都是平声,但若按其意义读时,则读作去声,所以就用“穿”字定名。 育,用木材做成的架子,外围用篾编织,并用纸糊起来。里面分隔,上面有盖,下面有隔床,旁边开一扇门,当中放一盛炭火的器具,里面放些火炭灰,使有火却无明焰。江南梅雨季节,可以加火。育,是因用它烘放茶饼而得名。 三之造(有关造茶的方法) 一般采茶都在农历 二、 三、四月之间。 叶芽壮如春笋的茶,生长在山石经长期风化土层肥沃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上,新梢长到 四、五寸,象刚从地面抽生出来的薇蕨,要凌晨带露采摘。芽头短小的生长在草丛中。有 三、2 四、五个新梢的,选择其中好的采摘。 采茶,天若下雨则不采,
8、晴天有云也不要采。天气晴朗时才采摘。所采的茶要迅即蒸青、捣揉、拍打成形、焙干、穿孔、封装。至此,茶饼就做完成了。 茶饼的状况有多种多样,大致而言,有的像胡人靴子皮革的皱缩纹;有像犎牛胸前的褶皱、折迴起伏:有的像山顶上的浮云,卷曲多变;有的像轻风拂过水面时,激起的摇曳微波;有的像制陶人用水澄泥,膏面光润;有的像新垦的土地被暴雨冲刷过的一样。这都是精美的茶。但有像竹皮笋壳,枝梗很硬,难以蒸捣,做成的茶饼表面象晾筛状;有的像荷叶被寒霜摧残、茎叶凋坏,状貌全变了,其形状萎缩衰败。这些就是粗老茶、劣质茶。 自采茶至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胡靴”至“霜荷”,分为八等。若以茶饼光滑、黑亮平整的是好茶,这种鉴
9、评水平是低的;以为皱缩、黄色且表面凹凸不平的是好茶,这种鉴评也不高明;如果既能指明其优美之处,又能说出其不足,那才是评茶的内行。为什么呢?茶汁被压出来的就光滑,含膏汁而不失者就皱缩;夜间制茶茶就呈黑色,白天制茶表面呈黄褐,鲜叶蒸得软熟,又拍压得紧密,那么茶饼就平整,反之,制作时放任草率,茶饼表面就凹凸不平,这样的茶和其它草木叶子且不是一样的了吗? 评鉴茶的好坏须将要领法则常诀于口。 茶经卷中 四之器(有关茶道的器具) 风炉灰承、筥(圆筐)、炭挝(zhu抓,敲炭的工具)、火筴、鍑交床、夹、纸囊、碾拂末、罗盒、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鹾簋(cugu搓癸,按,鹾是盐的别称,簋是古代礼器,一般为圆
10、腹,侈口圈足。从字意言,其最早时可能就是指竹罐,后亦陶瓷制器。)揭、熟盂、碗、畚纸帊、扎、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 风炉灰承 风炉用铜或铁铸成,形状如古代的鼎。炉壁厚三分,炉口缘阔九分,炉腹内空六分、涂以泥土。炉有三只脚,共书写二十一个古字。一只脚上写着“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着“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着“圣唐灭胡明年铸”。三只脚之间开设三个窗洞,底下的一个孔洞是作为通风漏灰用的。炉外壁写有六个古字。一个窗洞上端写“伊公”二字,一个窗洞上端写“羹陆”二字,另一个窗洞上端写“氏茶”二字,即所谓“伊公羹,陆氏茶。”炉上设置支锅用的垛,垛之间分成三个格,一个垛格上有“翟”(d宅),翟
11、为火鸟,画一卦叫做“离”;另一垛格上有“彪”,彪为风兽,也画一卦叫做“巽”(xn熏);再一垛格上为“鱼”,鱼是水中动物,代表水,也画一卦叫做“坎”。巽属风、离属火、坎属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设上述三卦。炉子外面可装饰以连缀垂蔓植物、水纹和文字之类图形。炉子用冶铁制作,或者用泥土制作。 其灰承是一个三足铁盘(用来承接风炉漏下的灰烬)。 筥(j举) 筥是用竹篾编织而成。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或用藤编成。做一个木质的形楦,用藤 3 子或竹蔑编织出六棱状圆形花纹,底盖合拢象竹箱,盖口沿用小竹节锁边装饰。 炭挝 炭挝是用铁做成的六棱形钎棒,长一尺,头部尖中间较粗。手握处细,系上一个小环作为装饰,就象
12、河陇一带军人所拿的木棒一样,或作锤状或作斧状,随便都可以。 火筴 火筴又叫做火钳,常用圆形,而且直长一尺三寸,顶平齐,没有装饰等附属物,用铁或熟铜制做。 鍑(f音辅,或作釜,或作鬴,(今称锅)交床 用生铁铸造。现在有专门以铸这种锅为职业的。所谓急铁就是用废犁刀再炼铸的生铁。摸型内芯用土,外型用沙。内摸用泥土使锅面光滑,容易磨洗;沙粗,锅的外面就粗,便于吸收火焰的热力。锅的“耳”作成方形,取其方正端庄之义;锅缘宽一些,取其伸展广阔之义;锅脐做长一点,取其长久居中之义。锅脐长,水在当中沸腾,茶沫就容易扬起,茶沫易扬起,茶汤的味道就淳正。洪州用瓷做锅,莱州用石做锅。瓷锅和石锅都属雅器,但质地不坚固,
13、难以持久。用银做锅最清洁,但过于奢侈和华丽。若要既雅致且洁净,且经久耐用,终归是铁锅好。 交床就是用木构制成的马札形“十”字交叉的锅架,挖空中间,用来置锅。 夹 夹用小青竹做成,长一尺二寸,使一头的一寸处有竹节,节外另一头剖开作为烤茶时夹茶饼用。小青竹的竹汁润在火上,借竹子的香洁气味以增进茶的滋味。这种情形,不在山林中不易做到。通常以精铁熟铜之类材料制作夹子,取其经久耐用的长处。 纸囊 纸囊是用又白又厚实的剡溪所产的藤纸缝起来的双层纸袋,用来贮藏烤好的茶,使茶的香气不致散失。 碾拂末 碾是用桔木制作,也可以用梨、桑、桐、柘等木料制作。使其内椭圆而外长方,内椭圆有利于运转,外方能防止倾倒。碾的里
14、面恰好容纳碾轮。碾轮的形状就象没有辐条的车轮,当中有一个轴,轴长九寸,径一寸七分。碾轮的直径为三寸八分,中心厚一寸,边缘厚半寸。轴的中孔方正,轴柄圆形。 拂末是用鸟类的羽毛制作的,用来拂扫茶末。 罗与盒 罗筛筛下的茶末用盒贮放(可以把“则”放在盒中)。罗用剖开的大竹片弯曲呈圆形,以纱绢做罗衣。盒用竹节制作,或用杉木片弯曲呈圆形做成,并涂上漆。 盒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直径四寸。 则 则是一种量器。是用海贝、蛤蜊之类或用铜、铁、竹制成的匙。一般煮一升水,加入一 4平方寸的茶末。喜欢喝淡茶的人,减少一点,而爱喝浓茶的人,酌量增加一些。则,就是量度和准绳的意思,所以称之为则。 水方 水方用椆、槐、
15、楸、梓等类木板拼合而成,里外缝隙用漆膏严密涂好,以盛水一斗。 漉(l路)水囊 一般使用的漉水囊,外框是用生铜铸成的,防止水湿后有铜锈、污秽和腥涩气味,若用熟铜很容易生锈苔,用铁又有腥涩气味。隐居山林的人有的也用竹木制作。而竹木制作的,不能经久耐用,不便涉远旅行。所以都用生铜制作。囊用青竹细篾编织后卷拢起来,裁碧色的丝绢缝好,并缀上细翠钿。再做绿色的油绢袋把漉水囊装在里面。漉水囊直径为五寸,柄一寸五分。是过滤茶末的器具。 瓢 瓢又叫牺、勺。是用剖开的匏瓜作成,或用木头剜成。晋朝杜育所著荈赋中说:“酌之以匏”。匏就是瓢,口宽胫薄柄短。西晋永嘉年间,余姚人虞洪到瀑布山采茶,遇见一个道士对他说:“我叫
16、丹丘子,日后你的盆勺器皿中有多的茶汤请给我一点”。“牺”就是杓子,现在常用的是梨木制作的。 竹筴(策,古文与筴通假,在这里读作c。就是竹尺的古称。) 竹筴是用竹、桃、柳、蒲葵木制作,或用柿心木制作。长一尺,两头用银包裹起来。 鹾簋揭 鹾簋,用瓷做成,直径四寸,圆盒状。有的为瓶状,或为缶状,是装盐用的器皿。“揭”,用竹木片制成,长四寸一分,宽九分。用来撮盐调味。 熟盂 熟盂是用来盛装沸水的壶,或用瓷做,或用砂制,容量两升。 碗 茶碗以越州出产的为最好,鼎州、婺州、岳州出产的也好,寿州、洪州出产的为次。有人以为,邢州产的比越州的还要好,其实不然。若说邢瓷似银,那么越瓷就像玉,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一
17、点;若说邢瓷似雪,那么越瓷就像冰,这是邢不如越的第二点;邢瓷色白,使茶汤红,越瓷色青,而茶汤绿,这是邢不如越的第三点。晋朝杜育荈赋中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就是越州。说明还是越瓷是上品,它的唇口不反卷,底卷而浅,容量在半升以下。越州瓷与岳州瓷都是青色的,青则衬托茶汤,增进茶色,使茶汤呈绿黄色。邢州瓷白,茶汤就是红的;寿州瓷黄,茶汤是紫的;洪州瓷褐,茶汤就黑,所以都不宜作茶碗。 畚(bn本)纸帊 畚箕用白蒲草编织而成,可以装十个碗。也可用圆形有盖的竹筐来代替。 包裹碗用的纸帊用剡溪产的纸平层缝制。也要有十支。 扎 扎是用棕榈皮丝片夹在茱萸木的一端,然后缚紧。或截断一段小竹管,把棕榈皮丝
18、片扎好后,插入竹筒扎紧,形状象一支大毛笔,是洗涤用具。 涤方 涤方是贮积洗涤水的。用楸木板拼合制成,制法和水方一样,能容水八升。 滓方 滓方是用来集贮余茶和渣滓的。制法同涤方一样,容积五升。 巾 茶巾是用粗绸做的,长二尺。要有两条交替使用,以供洗擦各种器具。 具列 具列,或作成床架,或作成矮柜。是用木材或用竹子制成。有的也用木材效法竹子的样子,把木架上的横杠漆上黄黑相间的颜色。具列长三尺,宽二尺,高六寸。用来收敛和陈列各种茶具。 都篮 都篮,是因能收蓄各种器具而得名。里面用竹蔑织成三角形方眼,外面用较宽的双篾作经线,细的单篾编织,交替压着双经线织成方眼,使都篮形状玲珑美观。篮高一尺五寸,长二尺
19、四寸,宽二尺。篮底宽一尺,高二寸。 茶经卷下 五之煮(有关煮茶的要诀) 凡是炙烤茶饼,注意不要在有大风的地方烤,因为风吹,使火焰骤急,飘忽不定,致使冷热不能均匀。要靠近火烤,同时不断的翻动,等到茶叶被烤出一个个小丘一样的疙瘩,其样子象蛤蟆背时,然后离火稍远继续烤。卷缩的茶饼又伸展开来时,则应按开始烤茶的方法再烤。做茶时,用火烘干的要烤到有了香气为止,靠太阳晒干的茶饼至柔松为止。 制茶之初,因茶叶是嫩叶,蒸后趁热舂捣,茎叶被捣烂了而芽笋却还完好。要是光凭力气,用极重的杵来舂捣,也不易被捣烂。这就象圆滑的漆树子一样,虽然轻而小,但壮士反而捏不住它,此时就像禾黍脱粒后的穗皮。经过炙烤后的茶块柔软好似
20、婴儿的手臂。接着趁热放在纸袋子里,以免茶叶的香气散失掉。等到茶叶冷了,再取出碾成末。好的茶末象细米粒,不好的象菱角皮。 烤茶的火,用炭为好,最好不要用火力猛的木柴。指桑、槐、桐、栎等类的木柴。或上述木柴经烧炼,染有膻味和油腻的木炭,或是含有油脂的木材和朽坏了的木器,都不可用来烤茶。脂多的木材是指柏树、桂树、桧树之类;败器是指朽废了的木器旧材。古人有“劳薪之味”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 煮茶的水,以山水为上,其次是江河的水,再就是井水。荈赋:所谓水要取与江河之源相通纯净的清流。山水选择乳泉,漫出石池流动的水为最好。山谷溪涧汹腾猛荡的急流不要饮用,人经常喝这种水会使颈部生疾。还有很多散流蓄在山谷中的
21、水虽然澄的很清,但不流动,从夏天到冬至之前,会有虫蛇与腐败草木之毒潜浸在里面。喝这种水,要先决开 6 塘口让有毒的积水流去,等新泉水细细流动时,再汲取饮用。江河的水,要到离人烟较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到经常汲水的井中汲取。 煮茶时,当水沸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声,是第一沸;当边缘连珠般的水泡向上冒涌时,是第二沸;水至沸腾时,是第三沸。三沸过后,水已煮老,就不可饮用了。当水初沸时,要根据水的多少适当加入一点食盐来调味,尝尝水味,把尝剩余的倒掉,不要因其鹵臽鹵监(gu dn寡断,按:竟陵俚语,意为淡而无味)而过份加盐,否则岂不成了喜欢盐水这一种味道了吗?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随后用竹筴(竹尺)环搅
22、水汤中心,用“则”量出定量的茶末,于沸水中心投下。倾刻沸水就会腾起许多沫子,这时用先前舀出的水浇进去,以制止其沸腾,使其生成汤花。 数碗分盛时,要使“沫、饽”均匀。字书与本草称“饽”为茗的沫。饽:薄芴相切读作勃。“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而轻的叫“花”。“花”就象枣花在圆形水池上面浮动;又象曲折的潭水间新生长的青萍;又象晴朗天空中鱼鳞状的浮云。“沫”就象浮在水边的苔藓;又象撒在杯盘里的菊花瓣。“饽”是用煮过一次的茶末再煮时产生的,水一沸腾,就有很多白色泡沫重叠积聚于水面,一片纯白、状如积雪。荈赋中所说:“焕如积雪,烨若春敷”,确实是这样的。 初沸之后,要把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陆羽茶经 译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