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集合的含义与表示.docx
《2023年集合的含义与表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集合的含义与表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
2、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23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
3、)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8)不等式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23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
4、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
5、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
6、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 1.1.2集合间的基本
7、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思路 ()
8、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l: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二)研探新知 投影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 (2)设A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3)设 (4).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集合 含义 表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