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概述.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质量管理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概述.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 质量改进、实验设计与田口方法 本章讨论质量改进和用于质量改进的支持工具、技术以及实验设计,简单田口方法。1质量改进概述lISO9000:2000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持续改进”是一项重要原则。1.质量改进的有关概念l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ISO9000:2000标准的定义: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l1.质量改进的原则顾客的满意度取决于质量形成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企业应不断主动改进,不是等出了问题才去被动改进l2.质量改进的环境(1)领导职
2、责和领导企业领导加强质量意识,并把这种意识在企业个层次人员中普及。(2)行为准则(3)质量改进的目标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及过程的效果和效率(4)交流与合作消除各有关机构和人员之间的障碍,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5)表扬与批评按照所需的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6)教育与培训全体职工定期接受质量管理以及质量改进方法的教育和培训。l2.质量改进的管理质量改进的组织工作提出目标;明确方法和手段;协调方法;提供措施。质量改进的策划质量改进计划和质量改进项目实施3.实施质量改进的一般步骤l1.把握问题所在,确定改进项目l2.调查可能的原因,确定问题与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l3.制定对策、实施改进l4.对改进结果进
3、行确认l5.保持成果l6.继续改进l上述步骤就是一个PDCA循环。4.质量改进的支持工具和技术2 质量改进常用方法1.因果图2.排列图3.检查表4.分层法5.头脑风暴法l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智力激励法是一种通过会议的形成,让所有参加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以产生更多创意的方法。l五大原则1.禁止评论他人构想的好坏;2.最狂妄的想象是最受欢迎的;3.重量不重质,即为了探求最大量的灵感,任何一种构想都可被接纳;4.鼓励利用别人的灵感加
4、以想象、变化、组合等以激发更多更新的灵感;5.不准参加者私下交流,以免打断别人的思维活动。l步骤准备阶段;引发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阶段;整理阶段:对各种见解进行评价、论证,最后,按问题进行归纳。6.树图树图能将事物或现象的构成或内在关系展开,分解,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l 概念;用途;绘制步骤7.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l(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为了完成或达到某个目标,在制定行动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时,预测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并相应提出多种应变计划的一种方法。,PDPC技术普遍应用于产品制造业的差错预防和过程改善,作为一种差错预防技术。l概念
5、;用途;绘制步骤l规范的PDPC技术应用步骤如下:(1)形成一个熟悉过程和各种应急方案的决策小组;(2)确定过程的活动、流程或顺序;(3)划出树形图和要求的必要条件;(4)对每一步骤提出质疑“是否会出错”;(5)对识别出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标在图上。8.网络图l安排和编制最佳日程计划,有效地实施进度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网络图法又称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它是五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依其起源有关键路线法(CPM)与计划评审法(PERT)之分。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在制定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系统规划时,制定了第一套网络计划。这种计划借助于网络表示各项工作与所需要的时
6、间,以及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通过网络分析研究工程费用与工期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在编制计划及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路线。这种方法称为关键路线法(CPMCritical Path Method)。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部,在制定研制“北极星”导弹计划时,同样地应用了网络分析方法与网络计划,但它注重于对各项工作安排的评价和审查。这种计划称计划评审法(PERT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鉴于这两种方法的差别,CPM主要应用于以往在类似工程中已取得一定经验的承包工程,PERT更多地应用于研究与开发项目。l概念;组成;绘制规则;计算;关键路线9.矩阵图l
7、一种从多角度逐步明确问题的方法。标出L和R之间的相互关系。矩阵图法就是从多维问题的事件中,找出成对的因素,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来分析问题,确定关键点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多因素综合思考,探索问题的好方法。在复杂的质量问题中,往往存在许多成对的质量因素,将这些成对因素找出来,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其交点就是其相互关联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形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矩阵图的形式如下图所示,A为某一个因素群,a1、a2、a3、a4、是属于A这个因素群的具体因素,将它们排列成行;B为另一个因素群,b1、b2、b3、b4、为属于B这个因素群的具体因素,将它们排列成列;行和列的交
8、点表示A和B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交点上行和列因素是否相关联及其关联程度的大小,可以探索问题的所在和问题的形态,也可以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l概念;种类;用途:在质量机能展开中有广泛应用。10.亲和图l又称为KJ法A型图解(也称亲和图法:affinity diagram)。是由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KAWAKITASIRO)于1970年前后研究开发并加以推广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所谓KJ法,就是针对某一问题,充分收集各种经验、知识、想法和意见等语言、文字资料,通过A型图解进行汇总,并按其相互亲和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和协调工作,以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KJ法的主要用途:
9、1.归纳思想、认识事物:对未知的事物或领域,虚心收集实际资料、并从杂乱无章的资料中整理出事物的相互关系和脉络,就某件事情达成共识;2.打破现状:哲学家康德说过:经验是不可靠的。在旧有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成见,常常成为阻力,妨碍事物的发展;前人的思想或理论体系,可能成为束缚。要求进步,必须打破现状。旧有的概念体系一经破坏、崩溃,思想观念又处于混乱状态,这时,需要用KJ法再次归纳整理思想。3.计划组织:不同观点的人们集中在一起,很难统一意见。最好能由相互理解的人员组成计划小组。为着共同的目标,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经验、意见和想法,然后将这些资料编成卡片并利用A型图解进行整理。4.贯彻方针:向下级贯彻管理
10、人员的想法和方针,靠强迫命令不会取得好的效果。A型图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从而将方针自然地贯彻下去。l绘制步骤10.流程图流程图是将过程(如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质量改进过程等)的各个步骤用途表示的一种图示技术。通过过程的各个步骤间关系的研究,能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需要改进的环节,以期达到过程优化的目的。l描述现有过程,设计新过程。l概念;用途;11.水平对比(Benchmarking)也称标杆管理。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从而进入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
11、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标杆管理站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上寻找基准,突破了企业的职能分工界限和企业性质与行业局限,重视实际经验,强调具体的环节、界面和流程,因而更具有特色。l将自己的产品/服务的过程和性能与公认的领先对手比较,以识别组织自身存在的质量改进机会的方法。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法是数理统计学的一种应用方法。1 概述实验设计法是英国学者费舍尔(RAFisher)在本世纪20年代为使农业试验合理化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安排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数理统计方法。因此传统的实验设计法是以描述误差因素对特性值影响大小的定
12、量分析方法和尽量消除或减小误差因素对特性值影响的实验安排方法为中心内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实验设计法在工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经常要进行技术革新,寻求优质、高产、低消耗的方法,这些都离不开实验。怎样合理安排实验,怎样科学地分析实验数据,对此,实验设计法是极有用的工具。实验设计法主要解决的是多因素条件实验的问题。对一个具体实验而言,实验方法的优劣主要表现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应用实验设计法这一工具,就能对实验进行合理安排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以较小的实验规模(实验次数)、较短的实验周期和较低的实验成本,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和正确的结论。l1.实验设计每次只对一个
13、因子进行实验,所以称为单一因子实验法。在有多个因子的实验中,当实验数据显示各因子的综合效果不等于各因子效果的单纯叠加时,说明因子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由于因子之间常有交互作用存在,因而用单一因子实验法设计有多个因子的实验是不可靠的。在实验设计法中,对于多因子实验一般均可用多元配置法进行实验设计。应将可能有交互作用的因子全部取上,并对各因子的所有水平组合进行实验不过,当因子数很多时,因子的水平组合数急剧增加,实验规模过大,这给实验的实施带来很多因难。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对多元配置实验实行部分实施,即采用只对一部分水平组合进行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法对水平组合进行实验,这就要运用正交实验法,即利用正交表进行
14、实验设计。l2.实验顺序当存在有可能结实验结果带来具有某种倾向性影响的因素(引起系统性误差的因素)时,实验误差也将随实验顺序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此时,应随机地安排实验顺序,实验顺序随机化使系统性误差转变成偶然性误差。实验顺序随机化是实验实施阶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l3.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致据中必然包含有误差成分故分析数据时,必须把误差成分的影响考虑进来才能下结论。对此,要应用数理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统计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等方法。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l重复实验的原则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重复实验两次以上。通过重复实验,在进行方差分析时定量地将误差成分的影响计算出来。l实验顺序的随机化原则将系统性误
15、差转变为偶然性误差。l分块实验原则主要消除系统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单因子实验设计 实验中只考虑一个因子(记为A),选择它的。个水平A1,A2,Aa。比较这个水平的水平效果的实验称为单因子实验。l1.实验方法单因子试验的数据2.数学的构造模型 通过实验,我们想知道的是 (1)各水平之间是否有差别?(2)如果有差别,哪个水平最优?要回答问题(1),必须对原假设 进行检验,原假设是A的各水平之间没有差别的假设。题(2),既要估计主效果 3.方差分析全部实验数据的波动可由下式定量描达此式称为总平方和(或全体平方和),用ST表示。所谓方差分析就是按引起数据波动的原因分解总平方和。在单因子实验中,引
16、起数据波动的原因有A的主效果和实验误差。即总平方和STA间平方和SA十误差平方和Se方差分析表一般平方和的自由度服从下述规律 (1)总平方和的自由度fT全部数据个数-1 (2)A间平方和的自由度fAA的水平数-1fT=fA+fe原检验的原假设Ho也可表示为 H。:2A 0 从方差分析表中的方差的期望值看,如果原假设H。正确,VA/Ve是接近1的只,如果原假设H0不正确,VA/Ve 必将大于1。实际上根据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如H0正确;VA/Ve服从自由度为(fA,fe;)的F分布当显著性水平如果VA/Ve F(fA,fe;),可否定H0。4.平方和的计算5.最优水平的确定如F检验结果判定A因子各
17、水平之间有显著差异,则应进一步研究各水平间的差异有多大,哪个水平是最优水平。Ai水平的效果虽为i。但将其加上常数 (一般平均)后亦可用+i 来评价 Ai 水平的效果 Ai水平的效果的点估计值为 ,其置信水平95%的置信区间由下式给出:(书p51)如果两个水平的平均值之差满足Ai水平与Ak水平之间有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书P52例题4.二因子实验设计在二因子实验中,A因子有个水平,B因子有个水平,因此一共要对种条件组合进行实验。将各水平组合的重复实验数记为n,n2,是有重复的二因子实验此时的实验总数为n次。当n1时,是没有重复的二因子实验,此时的实验总数为次l1.重复的二因子实验l1.实验方法
18、全部 次实验按随机确定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水平组合的第k次实验的数据用 表示l2.数学的构造模型对下列原假设进行检验3.方差分析即总平方和STAB间平方和SAB十误差平方和SeAB间平方和SAB进一步分解得SAB A间平方和SA+B间平方和SB+AB平方和SAB方差分析表在方差分折中,各变动原因的自由度遵循自由度的加法规则,即各变动原因自由度之和等于总自由度因而交互作用的AB自由度可根据此规则直接推导出来:否定各原假设的区域分别为4.平方和的计算(先求下标和然后平方,再求和先求下标和然后平方,再求和)5.最优水平的确定当判定交互作用AB不存在时,可分别确定A、B的最佳水平,最佳水平的组合就是A、
19、B 因子的最佳水平组合。各因子水平效果(主效果)的估计值与单因子试验完全相同。Ai水平的效果(=+i)的点估计值为 ,其置信水平95%的置信区间由下式给出:如果两个水平的平均值之差满足Ai水平与Ak水平之间有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0.05)当判定有交互作用AB时,不能分别确定A、B的最佳水平。此时必须考察全部水平组合的实验数据之后,才能确定最佳组合。AiBj水平组合(=+i+j+ij)的点估计值为 ,其置信水平95%的置信区间由下式给出:将AB看成一个因子,通过统计检验与估计,确定AB因子的最佳水平。特别是经常需要从固有技术的角度去研究分析。例题2.无重复的二因子实验l1.实验方法因子A、B的a
20、b个水平组合,每一个都各自做一次实验,实验顺序随机确定。由于没有重复,交互作用与实验误差混在一起,无法区别。因此,只有在认为A、B间没有交互作用时,它才是一种可实行的实验设计法。象日期、原材料批这类为保证实验条件尽可能一致而设定的因子称为块(block)因子,它们本身没有选出最佳水平的必要设定块因子可以消除或减小误差因素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因而分块实验也是进行实验设计时应遵循的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在二因子实验中,有一个因子是实验日期等块因子时,常使用这种实验设计方法2.数学的构造模型无重复的二因子实验以A、间没有交互作用为前提,所以去掉ij一项,就得到此实验的数据构造模型。水平组合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管理 概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