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颐和园观评课.docx
《2023年颐和园观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颐和园观评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颐和园观评课 付丽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课,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思路清晰,读说写练有机结合,效果明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整个教学过程,付老师始终坚持语文的课程本位,把学习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空洞的内容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深入品味感悟。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面面俱到,采取读句子、说词语、谈感受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注重教给学生写作
2、方法,让学生仿写句子,展开想象说话,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节课付老师充分利用利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美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把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视美、爱美的情感,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欣赏,达到了和谐对话,而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不足: 1.语文强调多读,老师注意到了这点,但是如何读出其中的“美”,这就要强调感情朗读了。感情朗读有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课
3、堂上老师也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但我个人认为,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准重音词后融入学生对美景的欣赏水平再读。这样,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也就加深了对游览景物的深刻了解。从而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很多教师重视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花样增多了,教学过程变得热闹了,但是一些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也被丢弃了。如,读写结合的经验。阅读教学只重内容理解,忽视写法指导的现象还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时,彭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特点,学习它的写法。如全文的先总述后分述最后总结的写法,以及第二段抓住特点写长廊的写法。我现在的体会是:如果能
4、进行一次小练笔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游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录像、图片的运用效果良好,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美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把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美、理解美,并通过朗读表达美,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家可以看出,在教师的点拨、引导 下,学生能自读、自悟,较为真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不同层次的读中,感受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颐和园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付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
5、好伙伴,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2.如何让学生对美景过目不忘?我想,除了让学生找出这些景物,还要对描写美景的词语进行推敲。课堂上,老师重点抓住了“滑”“几乎”等词进行教学,学生在对比教学中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如果教师在讲景物的特点之前先让学生用笔找出景物,然后在小结的时候让学生跟着板书回忆,效果会更好一些。 3.这堂课,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学习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景物特点。教学时可否将侧重点放在某一二方面,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再运用于学其他两方面的景物特点。也就是说,可运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避免平均用力。也 许,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景物课文的能力。
6、付丽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课,以生为本, 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感受颇深。 1.这堂课思路清晰,复习环节设计得很好。教师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回忆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并相机板书,接着请学生根据路线图,让其在路线图相应的位置上写出,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板书重温文章的写作顺序游览顺序(移步换景)。让学生对课文的脉络了解得更清楚了。 2.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由于本课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上,老师用上了多媒体来进行教
7、学,把一张张美丽的画片,一句句精彩的语句用课件展示出来,使在座的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搞活了整个课堂,气 氛也变得活跃起来。教师把第三第四自然段作为本堂课的精讲内容, 建议:句子词语分析较多,没有突出写景文章所传达的那种美感,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学习。如在指名读句子“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教师问:“他读出了什么样的佛香阁?”引出“耸立”,强调朗读时这个词应重音;“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教学中,让学生找出颜色的词并体会它们在这个句子中的作用,这个提问的设计只单纯地让学生关注词
8、,没有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语带来的色彩美。 付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这是扎实的课堂读写教学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同时又利用课件等相关资料,增加视觉的感知和资料的补充,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细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本文用词准确,语句优美,从重点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 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两个拓展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激发
9、学生无尽的想象力,积累优美词语。在教师总结全文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优美语言与写作顺序时,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鸣。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符合整体构建所提倡的整体性原则。在交流小练笔的过程中,我通过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自由读自己认为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 进行读写训练就是要在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为落实教学目标寻找学生、教师、文本进行对话的平台
10、。 颐和园观评记录 孟祥红老师:付老师的课堂可以总结为三点: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二学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三学语言运用:生动形容,准确比喻。这节课教学角度的选取,出乎几乎所有听课老师的意料。我们很少想到语文阅读课还可以这样上。真可谓:匠心独运读课文,水到渠成学作 文。 杨萌老师:付老师执教本节课能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上付老师的语言自然,通过多媒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件制作精美,动态图的使用恰到好处,上完课之后,老师不觉得累,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这也正是自己默默追求的课堂。付老师给予我们年轻一代的老师很大的期望,我会在今后多揣磨自己的课堂,找到自己的不足,多向付
11、老师请教努力提升自己。 李田华老师:付老师的这节课设计非常严谨,科学而有内涵,使学生在各环节中也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了重难点。付老师清新自然的语言,更是为本课增添了亮点,师生互动等使本课有活动,有效率。付老师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榜样,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从付老师的这节课中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技巧,希望付老师多上一些这样的课,并给我们指导。 林少辉老师:这节课教学思路的勾勒,也是极具匠心的。“一学”“二学”三学”不只是表现出教学节奏的调控,更加重要的是表现了余老师巧妙化解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目标的高妙手法。 吕守萍老师:。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向前推进,称得上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这是扎实的课堂读写教学。
12、再看付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层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由整体到局部,到“骨架”到“语言”,都注意用充满语文味的教学艺术给学生以 感染,以点拨,以启发,很有美感,很有作用,既点示了表达的规律,又展示出明晰的逻辑层次。 吴美玲老师:老师三次板书,既是教学思路,也是写作构思的规律,也是教学的程序,也是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安排。这是智慧的课堂读写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如何进一步开发教材,用更好教材,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付老师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引领。总之这节课是让我们深思的课堂读写教学课。 颐和园课后反思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全文层次清楚,
13、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欣赏颐和园的美,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与此同时学会默读课文,学习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领悟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并体会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同时我又抓住“仰望俯视东眺”这一写作顺序,使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思路清晰。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 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
14、们学习,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根据合作教学整体构建的教学模式,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1、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扫描; 3、自学合作,层层推进; 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5、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同时又利用课件等相关资料,增加视觉的感知和资料的补充,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细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本文用词准确,语句优美,从重点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长廊、佛香阁、
15、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两个拓展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力,积累优美词语。在教师总结全文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优美语言与写作顺序时,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 鸣。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符合整体构建所提倡的整体性原则。在交流小练笔的过程中,我通过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自由读自己认为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
16、颐和园的美丽。根据学生所说,我出示了描写“长廊”的几句话,让学生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接着就反复朗读,希望学生能记住这样的描写方法。在教授“万寿山”、“昆明湖”时,也是让学生品读有关的语句,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并开展合理的想象,进行了一定的说话训练,如这么多的狮子会有哪些姿态呢?学生都能较为合理的展开想象。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课文的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和让自己头疼的地方,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
17、想要面面俱到的都给孩子点到,但时间上又不允许。比如说文中的三大景点仅以长廊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长廊的特点,领悟到了长廊的美丽。但同时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教学部分有些一略带过,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运用学习的写 作方法完成对十七孔桥的描写。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通过小组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交流讨论,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与交流的体验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使语文课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使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法,同时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颐和园 观评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