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物理《重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一物理《重力》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一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物理学二班 西尔尼亚孜吐尔孙 41106074 一、设计说明 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新课标下的“双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低起点、小台阶、快步子、精讲练、多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来把握课堂教学的平衡,使知识、技能、能力同步提高。本节课我通过初步的备课,结合我班学生以往在实验时热情不高,积极性难调动等实际情况,拟采用较有吸引力的导入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
2、、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一册。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
3、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的物理概念; 2、知道重力的原因、方向、及影响重力大小的因数; 3、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 4、能够找到规则物体的重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4、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
5、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六、教学与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具体教学过程 ,分为六个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
6、“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说明:1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2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插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第二板块: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说明:方法简单明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第三板块:探究“重力
7、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施力物体等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来探究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思考二分钟后再发表看法。(两分钟后学生谈自己的猜想) 板书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它相对地面的位置;物体的密度等等有关。(猜想有怎样的关系?) 让学生三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约5分钟)。 说明:学生对自己动手做实验很感兴趣,可以说他们的热情高,干劲大。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讲述自己的设计意图,互相补充,拟订出最佳
8、的设计方案。这时课堂上的讲话声比较大,也有人离开了坐位,此时老师要因势利导,绝对不能批评学生。否则会挫伤他们的探究兴趣,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 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即: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一名同学板演)并说明单位是什么。 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 Nkg。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
9、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 Nkg。 投影 练习1一块钢锭的质量是4 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练习2质量是50 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 Nkg)? 练习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最后教师讲评) 教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板块: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
10、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观察图122-6,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 想想议议:看图132-7思考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
11、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第五板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出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两种形状的物体图形,标出重心位置,作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重力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叫重力 符号:G 单位:牛顿(N) 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高一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1.3 重力、弹力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教案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绪言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功教学设计_01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