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章 大气环境化学.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03章 大气环境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章 大气环境化学.ppt(1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大气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大气的组成、结构大气的组成、结构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运动规律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运动规律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光化学反应基础光化学反应基础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伦敦型烟雾伦敦型烟雾酸雨酸雨臭氧层破坏的成因与危害臭氧层破坏的成因与危害3.1.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圈的生态作用大气圈的生态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CO2O2。生命活动。生命活动。水汽:水汽:水循环水循环。大气层对维持地球的大气层对维持地球的温度温度有重要意义。有重要意义。大气组成大气组成总质量总质量3.91015吨,地球的百万分之一。吨,地球的百万分之一。组分组分体积体积
2、%N278.08O220.95Ar0.93CO20.03其他其他(Ne、He、Kr、H2等)等)0.01大气成分分类大气成分分类分类分类气体气体停留时间停留时间准永久性气体准永久性气体N2、Ar、He、Kr、Xe等1067年可变组分可变组分CO2、CH4、H2、N2O、O3、O2等215年强可变组分强可变组分CO、NOx、NH3、H2O、H2S、SO2、碳氢化合物、颗粒物2200天大气组成大气组成水和固体颗粒水和固体颗粒H2O含量变化大(含量变化大(0.55%,一般,一般13%););主要来源:水体、土壤和植物水分的蒸发;主要来源:水体、土壤和植物水分的蒸发;水气是水气是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和和污
3、染化学污染化学现象中的重要角色;现象中的重要角色;固体悬浮粒子固体悬浮粒子主要来自工业烟尘、火山喷尘和海浪飞逸的盐质等:主要来自工业烟尘、火山喷尘和海浪飞逸的盐质等:降尘:降尘:粒径粒径10 m,数小时;,数小时;飘尘:飘尘:粒径粒径10 m,数年。,数年。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结构1.对流层对流层2.平流层平流层3.中层中层4.热层热层5.外层外层大气质量的大气质量的一半一半集中在离集中在离地面地面5km以下,以下,90%集中集中在在30km以下。以下。110100908070605040302010中间层顶中间层顶平流层顶平流层顶对流层顶对流层顶200 250 300 T/KN2,O2,H2O,
4、Ar,CO2N2,O2,O3,(NH4)2SO4N2,O2,O2+,NO+N2,O2+,O+,O,NO+高度高度/km对流层对流层017km气体气体密度大密度大强烈强烈垂直对流垂直对流现象,现象,90.9%天气现象,污染物直接天气现象,污染物直接排放层。排放层。地面热辐射,高度地面热辐射,高度,气气温温。平均降幅为平均降幅为6C/km,顶部约为,顶部约为-50C。平流层平流层1755km水气、尘埃含量甚微,水气、尘埃含量甚微,透明度透明度高,天气现象很少。高,天气现象很少。空气空气水平移动水平移动显著。显著。高度高度,温度温度下层温度变化不大,称下层温度变化不大,称“同温层同温层”;“逆温逆温
5、”现象。现象。中间层中间层5585 km大气垂直运动剧烈大气垂直运动剧烈高度高度,气温气温顶部顶部(85 km)降到降到-63 -103 0C(中纬度中纬度)O3浓度减小浓度减小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热层热层85500km,又称电离层,又称电离层温度可升高到温度可升高到1200D、E、F三个区:三个区:D区(区(6090km):):NO离解;离解;E区(区(90120km):):O2离解;离解;F区(区(120km以上):以上):O2、N2都离解;都离解;下部带电层反射高频无线电波,使之围绕地球折射下部带电层反射高频无线电波,使之围绕地球折射若干次。通讯。若干次。通讯。外层外层50016000
6、km(边界边界?),也称,也称逃逸层逃逸层;地球引力场束缚减弱,大气不断向星际空间地球引力场束缚减弱,大气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逃逸,大气,大气高度稀薄;高度稀薄;电离状态电离状态。原因:大气原因:大气热能热能交换交换热源:热源:太阳太阳结果:温度不一结果:温度不一大气大气污染污染气候异常气候异常大气的自然变化进程相当缓慢。大气的自然变化进程相当缓慢。人类活动造成的变化有时很明显,有时则以渐变形式发人类活动造成的变化有时很明显,有时则以渐变形式发生,必须密切关注。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将非常严重。生,必须密切关注。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将非常严重。大气运动大气运动3.1.2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地球的热平衡地
7、球的热平衡n太阳辐射:太阳辐射:n大气反射大气反射50n其余其余50n大气或颗粒物吸收大气或颗粒物吸收n到达地面,被吸收到达地面,被吸收n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地球地球辐射辐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简单计算:温室效应简单计算:能量入射能量入射=SR2 S=1372 W/m2能量反射能量反射=SR2 =反射率反射率=0.31能量二次辐射能量二次辐射=4R2T4 =5.67 x 10-8 W/m2K4得得T=255K(-18 C)目前地表平均温度目前地表平均温度 T=+15C,比计算高出,比计算高出33C。温室效应:温室效应: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透射阳光
8、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保温效应。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达地面,地表增暖后放出的长波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达地面,地表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窗口大气窗口nCO2强烈吸收强烈吸收 1200-1630 nm辐射;辐射;nH2O吸收吸收700-850 nm、1100-1400 nm;n单向过滤作用;大气升温,维持地球热平衡。单向过滤作用;大气升温,维持地球热平衡。大气窗口:大气窗口:850-1100nm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9、 nm CO2 吸收光谱吸收光谱 H2O 吸收光谱吸收光谱地表红外辐射地表红外辐射氟利昂的吸收氟利昂的吸收吸收谱带覆盖大吸收谱带覆盖大气窗口气窗口大气窗口:大气窗口:850-1100nmCF2Cl2吸收吸收CFCl3吸收吸收800 1000 1200 nm温室气体要素温室气体要素分子必须具有分子必须具有振动能级振动能级;排除单原子气体(排除单原子气体(Ar,第三大气组分,第三大气组分)。)。分子振动必须是不对称的,即具有分子振动必须是不对称的,即具有红外活性红外活性;同核双原子分子只有对称振动,因此同核双原子分子只有对称振动,因此N2、O2也也不属于温室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主要温室气体主要温
10、室气体H2OCO2CH4N2OO3CFCsSF6温室气体相对贡献温室气体相对贡献气体气体浓浓度度(ppm)浓浓度增加度增加(%年年)相相对对温温室效室效应应目前温室效目前温室效应贡应贡献献(%)CO23510.4157CFCs0.00225515 00025甲甲烷烷1.67512512氮氧化物氮氧化物0.310.22306温室气体的源和汇温室气体的源和汇气体气体源源汇汇其他影响其他影响CO21)燃料燃料2)毁林毁林1)被海洋吸收被海洋吸收2)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大气平流层中影响大气平流层中O3的浓度的浓度CH41)肠道发酵肠道发酵2)水稻水稻1)和和OH反应反应2)土壤微生物吸收土壤微
11、生物吸收影响影响O3、HO、H2O浓度,浓度,产生产生CO2N2O1)燃料燃料2)化肥化肥1)土壤吸收土壤吸收2)光分解、和光分解、和O反应反应影响平流层影响平流层O3的浓度的浓度O3O2光化反应光化反应与与NOx、ClOx、HOx等反应等反应吸收紫外光及红外线辐射吸收紫外光及红外线辐射CO1)植物植物2)燃料燃料1)1)被土壤吸收被土壤吸收2)2)和和OH反应反应影响平流层影响平流层O3和和HO的循环,的循环,产生产生CO2CFCs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在对流层稳定,在平流层光在对流层稳定,在平流层光解、和解、和O反应反应破坏破坏O3层层SO21)火山火山2)燃烧燃烧1)干、湿沉降干、湿沉降2)与
12、与OH反应反应形成悬浮粒子而散射太阳辐形成悬浮粒子而散射太阳辐射,产生酸雨射,产生酸雨人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人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大气中CO2含量:工业革命280 ppm,目前379 ppm,到2100年将增加到650970 ppm。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排放气体排放气体燃料燃烧燃料燃烧CO2、NOx农业活动农业活动CH4、NOx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氟氯烃氟氯烃交通运输交通运输NOx、CH、O3(光化学污染)(光化学污染)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的后果1.1.海平面升高海平面升高(沿海土地、湿地消失)(沿海土地、湿地消失)2.2.水源水源3.3.农业(生长季节改变、有害植物孳生)农业(生长季节改变、有害植
13、物孳生)4.4.空气质量(城区空气质量(城区O O3 3,干旱森林火灾),干旱森林火灾)5.5.人类健康(疾病传染)人类健康(疾病传染)6.6.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7.7.洋流洋流3.2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的定义当大气中当大气中污染物质污染物质的的浓度浓度达到达到有害程度有害程度,以至破坏,以至破坏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和和人类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造成危害危害的现象。的现象。大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来源人为来源人为来源燃料燃烧燃料燃烧交通污染交通污染工业排放工业排放固体废弃物焚烧固体废弃物焚烧农业排放农业排放天然源:天然源:自然尘自然尘
14、森林、草原火灾森林、草原火灾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森林排放森林排放海浪飞沫海浪飞沫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危害不利影响和危害:不利影响和危害:人、动物、植物、材料、物品人、动物、植物、材料、物品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局部地区和局部地区和全球全球)人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癌。途径途径:呼吸呼吸饮食饮食皮肤皮肤大气污染物分类大气污染物分类颗粒物颗粒物:液体、固体状物质。尘尘。含碳化合物含碳化合物:碳氧化物(CO、CO2)、碳氢化合物(甲烷、乙烷等)。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硫氧化物(SO2、SO3、S2O3等)、(亚)硫酸及其盐类。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N2O、NO、NO2、
15、N2O3、N2O5等)、(亚)硝酸及其盐其它有害物质:其它有害物质:含氟气体、含氯气体、重金属类。组组分分清清洁洁空气空气污污染空气染空气COSO2NOXHC(碳碳氢氢化合物化合物)O3CO2颗颗粒物粒物1 ppm0.001 ppm0.002 ppm1 ppm0.001-0.06 ppm310-330 ppm10-20 g/m35-20 ppm0.02-2 ppm0.01-0.5 ppm1 20 ppm0.06-1 ppm350-370 ppm70-700 g/m3清洁清洁-污染空气比较污染空气比较“清洁空气清洁空气”恒定组分恒定组分(N2、O2、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常态可变组分常态可变组分
16、(CO2、80。主要来源:主要来源:厌氧细菌发酵厌氧细菌发酵唯一由天然源造成高浓度的气体。唯一由天然源造成高浓度的气体。石油、天然气泄漏。石油、天然气泄漏。大气中大气中CH4的主要去除过程:的主要去除过程:CH4+HO CH3+H2O甲烷的排放源甲烷的排放源源源全球排放量(全球排放量(/106 t/a)海洋海洋13湿地湿地105淡水湖淡水湖10冻冻土土带带12稻田稻田95牛群牛群120生物生物质质燃燃烧烧25直接人直接人为为源源40其他其他80总计总计5533.2.2 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大气主要硫化物:大气主要硫化物:SOx、H2S、H2SO4、(亚亚)硫酸盐、硫酸盐、COS、CS2主要来源
17、主要来源煤煤和石油的和石油的燃烧燃烧(火力发电、工业锅炉、垃圾焚烧、生活取暖、柴油发动机、金属冶炼、造纸)有机物的分解、燃烧有机物的分解、燃烧海洋、火山活动海洋、火山活动主主要危要危害:害:工工业业烟雾烟雾,高,高浓度时使人呼吸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困难伦伦敦敦烟雾;烟雾;酸雨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SO2的转化的转化见见“硫酸烟雾硫酸烟雾(伦敦型(伦敦型)污染)污染”、“酸雨酸雨”3.2.3 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大气中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大气中重要的含氮化合物:N2O、NO、NO2、NH3、HNO2、HNO3、铵盐、铵盐NOX主要来源:主要来源:闪电闪电
18、、生物活动生物活动、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燃料燃料燃烧、燃烧、化肥化肥、炸药炸药、染料染料有害影响:有害影响: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元凶;酸雨的元凶;酸雨转化:转化:HNO3和盐。和盐。通过干、湿沉降去除。通过干、湿沉降去除。燃烧温度燃烧温度NO浓度浓度温度温度()NO浓度浓度(ppm)20 0.0001427 0.3527 2.01538 3700.022002m。二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SO2、NOx、CH等)之等)之间,或它们与大气正常组分(如间,或它们与大气正常组分(如O2)通过光化学氧化)通过光化学氧化等途径转化生成的颗粒
19、物。等途径转化生成的颗粒物。如:二氧化硫如:二氧化硫硫酸盐。硫酸盐。粒径粒径0.011m范围。范围。气溶胶的形态气溶胶的形态(一)固态气溶胶(一)固态气溶胶烟和尘(烟和尘(smoke and dust)(二)液态气溶胶(二)液态气溶胶雾雾(Fog)(三)固液混合态气溶胶(三)固液混合态气溶胶烟雾(烟雾(Smog)根据根据颗粒物的物理状态颗粒物的物理状态不同,通常将气溶胶分为以下几类不同,通常将气溶胶分为以下几类形态:形态:降尘与飘尘降尘与飘尘降尘降尘粒径粒径101000 m测定:测定:15cmx30cm圆筒形圆筒形集尘缸,集尘缸,内加一定量的水内加一定量的水+乙二醇乙二醇(防防冻、防微生物生长
20、冻、防微生物生长)。收集,过滤。收集,过滤。滤液滤液测测pH值、值、SO42-、Cl-等水溶性组分。等水溶性组分。残渣残渣恒重,称重。恒重,称重。苯萃取苯萃取苯溶性物质。苯溶性物质。残留物残留物800灼烧,灰分灼烧,灰分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飘尘飘尘10m。可吸入颗粒物,气象报告中用。可吸入颗粒物,气象报告中用PM10表示。表示。测定:空气采样器,入口切割粒径测定:空气采样器,入口切割粒径D50=101m,流量,流量0.01-0.5 m3/min,时间,时间8-24h。D50:几何平均粒径,指在颗粒物:几何平均粒径,指在颗粒物粒度分布曲线粒度分布曲线上,颗粒物上,颗粒物的积累质量一半时所对应
21、的的积累质量一半时所对应的空气动力学粒径空气动力学粒径。气溶胶的危害气溶胶的危害大气颗粒物,降尘大气颗粒物,降尘25,飘尘,飘尘75。清洁大气飘尘清洁大气飘尘1020g/m3。一般居民区。一般居民区40400g/m3,繁华街道,繁华街道24 mg/m3,工业区,工业区35 mg/m3。刺激呼吸道、刺激呼吸道、深入深入肺部肺部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损伤损伤;颗颗粒物本身可能粒物本身可能具有具有毒性毒性(其中含有毒性物(其中含有毒性物质质,如多,如多环环芳芳烃类烃类)气溶胶危害气溶胶危害粒子粒子大小大小。WHO分析表明:分析表明:空气中空气中10m 颗粒增加颗粒增加25g/m3,哮喘病例,哮喘病例12,
22、病情恶化,病情恶化8。10m 颗粒浓度每增加颗粒浓度每增加100g/m3,死亡率上升,死亡率上升68。10m 颗粒增加颗粒增加50g/m3,住院病人增加,住院病人增加36;2.5m 颗粒增加颗粒增加50g/m3,住院病人增加,住院病人增加25!纳米效应纳米效应特殊生理作用(细胞通透性、沉积效率)。特殊生理作用(细胞通透性、沉积效率)。大鼠暴露在含大鼠暴露在含20nm聚四氟乙烯颗粒空气中,聚四氟乙烯颗粒空气中,4h内大多数死亡。内大多数死亡。烟和尘烟和尘烟烟:由不完全燃烧或高温升华、挥发的蒸气凝:由不完全燃烧或高温升华、挥发的蒸气凝结而成。结而成。如碳粒(煤烟)、氧化铁烟气(冶炼厂)、铅化合如碳
23、粒(煤烟)、氧化铁烟气(冶炼厂)、铅化合物烟气(汽车排气)等。物烟气(汽车排气)等。粒径较小:粒径较小:0.11m。粉尘:粉尘:多由机械过程产生。多由机械过程产生。如煤粉尘、水泥尘末、飞灰、铁粉等。如煤粉尘、水泥尘末、飞灰、铁粉等。粒径较大:粒径较大:176m之间。之间。雾雾由由液滴分散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在空气中液态气溶胶。液态气溶胶。大气中水蒸气大气中水蒸气过饱和过饱和时时,H2O发生发生凝聚凝聚作用便作用便会产生雾。雾滴直径会产生雾。雾滴直径230m。薄雾(薄雾(mist):液滴数目):液滴数目50100个个/cm3浓雾(浓雾(fog):液滴数目):液滴数目500600个个/cm3烟雾烟雾由
24、固、液微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由固、液微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固、液混合态固、液混合态气气溶胶叫烟雾,具有烟和雾的两重性。溶胶叫烟雾,具有烟和雾的两重性。霾雾(霾雾(haze):由):由细尘细尘和和薄雾薄雾混合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混合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成的气溶胶。“伦敦型烟雾伦敦型烟雾”:由煤尘、二氧化硫和浓雾相混合并伴:由煤尘、二氧化硫和浓雾相混合并伴有化学反应的烟雾。有化学反应的烟雾。各种形态气溶胶的特征各种形态气溶胶的特征形态形态 凝结核凝结核粒径粒径形式形式效应效应烟烟固体微粒固体微粒0.01-1 燃烧、燃烧、高温过程高温过程降低能见度降低能见度尘尘固体微粒固体微粒1-76机械过
25、程机械过程形成冰核形成冰核雾雾液滴液滴2-30冷凝冷凝化学过程化学过程降低能见度降低能见度薄雾薄雾水滴水滴2-30冷凝冷凝化学过程化学过程降低能见度降低能见度烟雾烟雾固、液微粒固、液微粒 1烟尘和烟尘和薄雾混合薄雾混合大气浑浊大气浑浊霾雾霾雾固、液微粒固、液微粒 1 燃烧、冷凝、燃烧、冷凝、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形成云、雨形成云、雨和气溶胶粒子和气溶胶粒子气溶胶排放源气溶胶排放源来源来源排放量(亿吨/年)天然天然来源来源风沙0.5-2.5森林火灾0.01-0.05海盐粒子3.0火山灰0.25-1.5H2S、NH3、NOX、HC转化3.45-11.0小计7.21-18.5人人为为来源来源砂石(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3章 大气环境化学 03 大气环境 化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