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pptx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ppt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1第一页,共三十页。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n概述概述n病原学病原学n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发病机制发病机制n病理病理n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n诊断诊断n预后预后n治疗治疗n预防预防2第二页,共三十页。3概述概述n由由EBEB病毒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Epstein-Barr virus,EBV所所导导n 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
2、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由于其病症、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由于其病症、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逐渐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逐渐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第三页,共三十页。4病原学病原学nEBV是本病的病原体。是本病的病原体。1964年由年由Epstein和和Barr首先从患恶性淋巴瘤首先从患恶性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非洲儿童的瘤组织中发现,非洲儿童的瘤组织中发现,1968年由年由Henle等等报道为本病的病原体,并在此后众多的研究中报道为本病的病原体,并在
3、此后众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得到证实。第四页,共三十页。5病原学病原学nEBV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的特征。电镜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的特征。电镜下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下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50180nm。EBV基基因组呈线状,但在受染细胞内,病毒因组呈线状,但在受染细胞内,病毒DNA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线状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线状DNA整合到宿主细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胞染色体DNA中;另一种是以环状的游离体中;另一种是以环状的游离体游离于宿主细胞游离于宿主细胞DNA之外。这两种形式的之外。这两种形式的DNA,因不同的宿主细胞而可独
4、立或并存。,因不同的宿主细胞而可独立或并存。第五页,共三十页。6病原学病原学n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n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可产生IgM和IgG抗体,VCA-IgM抗体早期出现,在12个月后消失,是新近受EBV感染的标志;VCA-IgG出现稍迟于前者,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故不能区别新近感染与既往感染。第六页,共三十页。病原学病原学早期抗原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early antigen,EA是是EBVEBV进入进入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种抗原,其中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种抗原,其中EA-DEA-D成分具有成分具有EBV
5、EBV活泼增殖的标志。活泼增殖的标志。EA-IgGEA-IgG抗体于抗体于病后病后3 34 4周达顶峰,持续周达顶峰,持续3 36 6个月。个月。核心抗原核心抗原nuclear antigen,EBNAnuclear antigen,EBNA:EBNA-IgGEBNA-IgG于病后于病后3 34 4周出现,持续终生,是周出现,持续终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既往感染的标志。7第七页,共三十页。8病原学病原学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mphocyte Lymphocyte determinant membrane antigen,LYDMAdeterminant membrane
6、antigen,LYDMA:带有带有LYDMALYDMA的的B B细胞是细胞毒性细胞是细胞毒性T(Tc)T(Tc)细胞攻细胞攻击的靶细胞,其抗体为补体结合抗体,出现击的靶细胞,其抗体为补体结合抗体,出现和持续时间与和持续时间与EBNA-IgGEBNA-IgG相同,也是既往感染相同,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的标志。第八页,共三十页。病原学病原学膜抗原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membrane antigen,MA:是中:是中和性抗原,可产生相应中和抗体,其出现和性抗原,可产生相应中和抗体,其出现和持续时间与和持续时间与EBNA-IgGEBNA-IgG相同。相同。9第九页,共三十页。
7、10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口口-口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口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偶可经输血传播可能但并不重要,偶可经输血传播n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性别差异不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性别差异不大。大。6 6岁以下小儿得病后大多表现为隐性岁以下小儿得病后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或轻型感染,1515岁以上感染者那么多呈典岁以上感染者那么多呈典型病症型病症第十页,共三十页。11发病机制发病机制nEBV进入口腔后,主要累及咽部上皮细胞、进入口腔后,主要累及咽部上皮细胞、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T T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及NK细胞,因这些细胞,因这些细胞均具有细胞
8、均具有EBV的受体的受体CD21第十一页,共三十页。nEBV进入血液,通过病毒血症或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进行播撒,继而累及周身淋巴系统。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外表抗原发生改变,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而转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是CD8+T细胞,TCL发病机制发病机制12第十二页,共三十页。13发病机制发病机制nTCL细胞在免疫病理损伤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杀伤感染EBV的B细胞,另一方面侵犯许多组织器官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患者血中的大量异常淋巴细胞又称为异型细胞就是这种具有杀伤能力的T细胞第十三页,共三十页。n此外,还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病毒此外,还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病毒对
9、细胞的直接损害等因素对细胞的直接损害等因素。T淋巴细胞活淋巴细胞活化后产生的细胞因子亦可能在化后产生的细胞因子亦可能在IM的发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中起一定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发病机制发病机制14第十四页,共三十页。15病理病理n淋巴细胞的良性增生是本病的根本病理特淋巴细胞的良性增生是本病的根本病理特征。病理所见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淋巴征。病理所见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高度增生。吞噬细胞高度增生。第十五页,共三十页。16临床临床表现表现n潜伏期潜伏期5 51515天。起病急缓不一,病症呈多样性,天。起病急缓不一,病症呈多样性,多数患者有乏力、头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性 单核 细胞 增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