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SI系统设计2.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VLSI系统设计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LSI系统设计2.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第第2章章 工艺与设计接口工艺与设计接口设计开始之前设计开始之前(2011-2012)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章概要:本章概要:设计与工艺接口问题设计与工艺接口问题 工艺抽象工艺抽象 电学设计规则电学设计规则 几何设计规则几何设计规则 工艺检查与监控工艺检查与监控 基本问题基本问题设计与仿真依据设计与仿真依据工艺监控和提模手段工艺监控和提模手段设计与工艺接口设计与工艺接口2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
2、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1 设计与工艺接口问题设计与工艺接口问题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工艺线选择工艺线选择 设计的困惑设计的困惑 设计与工艺接口设计与工艺接口.1.1电路硬件与版图设计电路硬件与版图设计+工艺制造工艺制造=IC芯片芯片3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1.1 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工艺线选择工艺线选择 一条成熟的工艺线,各项工艺参数都是一条成熟的工艺线,各项工艺参数都是一定的,不允许轻易变更,而这些参数往往一定的,不允许轻易变更,而这些参数往往就成为我们设计的就成为我们设计的制
3、约制约因素。因素。因此,设计之初必须考虑:因此,设计之初必须考虑:这条工艺线这条工艺线对我的设计是否合适。对我的设计是否合适。.1.1设计之初的重要问题:选择工艺和工艺线设计之初的重要问题:选择工艺和工艺线怎么知道是否合适呢?需要了解工艺!怎么知道是否合适呢?需要了解工艺!4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12.1.1 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工艺线选择工艺线选择首先了解器件的制造首先了解器件的制造器件结构关键:器件结构关键:形成形成PN结组合与尺度效应结组合与尺度效应 PN NPN p-JFET NMOSCMOSSCR注意集成器件
4、的电流走向!注意集成器件的电流走向!5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1.1 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工艺线选择工艺线选择器器件件和和电电路路选择选择 掺杂掺杂互连互连图形(版图)图形(版图)窗口和屏蔽窗口和屏蔽掺杂掺杂图形(版图)图形(版图)导线导线绝缘绝缘图形转移图形转移(光刻)(光刻)材料沉积材料沉积掺杂技术掺杂技术氧化及热氧化及热处理处理器件结构关键:器件结构关键:形成形成PN结组合与尺度效应结组合与尺度效应.1.16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12.1
5、.1 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工艺线选择工艺线选择CMOS倒相器的制造倒相器的制造7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18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19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1.2 设计的困惑设计的困惑电参数:电参数:p应用萨方程应用萨方程 p衬偏效应衬偏效应(系数系数)p上升、下降时间(负载电容)上升、下降时间(负载电容)p迁移率迁移率p版图参数:版图参数:p尺寸尺寸p间距间距p
6、太多的不确定,工艺线能否提供这些参数?太多的不确定,工艺线能否提供这些参数?.1.1设计参数怎样确定呢设计参数怎样确定呢?10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1.3 设计与工艺接口设计与工艺接口 如果:如果:工艺线提供电学设计和版图设计的规则,形成设计规工艺线提供电学设计和版图设计的规则,形成设计规则文件。则文件。工艺线提供工艺加工质量的监测方法,形成工艺线提供工艺加工质量的监测方法,形成PCM(Process Control Monitor)。则:设计问题简单了,设计依据充分了,界限明确了。则:设计问题简单了,设计依据充分了
7、,界限明确了。这些就构成清晰地接口:这些就构成清晰地接口:设计与工艺接口设计与工艺接口。这个接。这个接口同时也成为了设计与工艺的口同时也成为了设计与工艺的共同制约共同制约,成为设计与工,成为设计与工艺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艺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1.111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工艺抽象工艺抽象工艺对设计的制约工艺对设计的制约 工艺抽象工艺抽象 p 对材料参数的抽象对材料参数的抽象p 对加工能力的抽象对加工能力的抽象 得到以电学参数和几何参数描述的工艺数据,设得到以电学参数和几何参数描述的工艺数据,设计者不再
8、看到诸如掺杂浓度、结深、氧化层厚度等工计者不再看到诸如掺杂浓度、结深、氧化层厚度等工艺技术范畴的专业术语。艺技术范畴的专业术语。.2.2工艺以设计者习惯的工艺以设计者习惯的方式提供设计规则,方式提供设计规则,工艺参数到设计参数工艺参数到设计参数的转变。的转变。12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2.1 工艺对设计的制约工艺对设计的制约最小加工分辨尺寸与最大芯片尺寸对设计最小加工分辨尺寸与最大芯片尺寸对设计的制约(特征尺寸与最大面积)的制约(特征尺寸与最大面积)电学参数对设计的制约电学参数对设计的制约 标准工艺流程对特殊工艺要求
9、的制约标准工艺流程对特殊工艺要求的制约.2.213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2.2 工艺抽象工艺抽象掺杂浓度以薄层电阻掺杂浓度以薄层电阻RS描述:描述:.2.214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2.2 工艺抽象工艺抽象氧化层(绝缘层)厚度以单位面积电容氧化层(绝缘层)厚度以单位面积电容C0描述:描述:.2.2氧化层掺杂层导电层15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2.2 工艺抽象工艺抽象
10、 重要参数重要参数阈值电压阈值电压描述了衬底掺杂浓度,氧化层描述了衬底掺杂浓度,氧化层厚度,氧化层中含有的电荷性质与数量,以及多晶硅厚度,氧化层中含有的电荷性质与数量,以及多晶硅(或金属)与衬底的功函数差。(或金属)与衬底的功函数差。.2.2导电薄膜参数以薄层电阻描述。导电薄膜参数以薄层电阻描述。阈值电压包括了栅区阈值电压和场区阈值电压。阈值电压包括了栅区阈值电压和场区阈值电压。16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2.2 工艺抽象工艺抽象.2.2 版图设计规则是一组几何尺寸,是对加工版图设计规则是一组几何尺寸,是对加工精度(如
11、最细线条);寄生效应(如寄生晶体精度(如最细线条);寄生效应(如寄生晶体管);特性保障(如可控硅效应抑制);加工管);特性保障(如可控硅效应抑制);加工质量控制(如成品率)等多方面的抽象。质量控制(如成品率)等多方面的抽象。17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2表2.1 部分版图设计规则参数意义及制定依据版图参数版图参数制定依据制定依据阱区版图:阱区版图:阱的最小宽度阱的最小宽度保证光刻精度和器件尺寸保证光刻精度和器件尺寸阱与阱最小间距阱与阱最小间距防止不同电位阱间干扰防止不同电位阱间干扰有源区版图:有源区版图:有源区最小宽
12、度有源区最小宽度保证器件尺寸保证器件尺寸有源区最小间距有源区最小间距减小寄生效应减小寄生效应阱覆盖其中阱覆盖其中N N有源区有源区保证阱区四周的场注入保证阱区四周的场注入阱外同掺杂类型有源区距阱间距阱外同掺杂类型有源区距阱间距有利于抑制可控硅效应有利于抑制可控硅效应阱外不同掺杂类型有源区距阱间距阱外不同掺杂类型有源区距阱间距保证阱与衬底间保证阱与衬底间PNPN结特性结特性多晶硅版图:多晶硅版图:多晶硅栅最小栅长多晶硅栅最小栅长加工精度加工精度最细多晶硅连线宽度最细多晶硅连线宽度保证多晶硅互连线的必要电导保证多晶硅互连线的必要电导多晶硅条最小间距多晶硅条最小间距防止多晶硅连条(即多晶硅条间短路)
13、防止多晶硅连条(即多晶硅条间短路)多晶硅覆盖沟道多晶硅覆盖沟道保证沟道宽度及源漏区的截断保证沟道宽度及源漏区的截断硅栅与有源区内间距硅栅与有源区内间距保证电流在整个沟道宽度内均匀流动保证电流在整个沟道宽度内均匀流动硅条与有源区外间距硅条与有源区外间距保证沟道区尺寸保证沟道区尺寸硅条与无关有源区间距硅条与无关有源区间距防止短路和寄生效应防止短路和寄生效应18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2P+P+注入区版图:注入区版图:P+P+区最小宽度区最小宽度保证足够的保证足够的P+P+接触区接触区P+P+区对有源区的覆盖区对有源区的覆
14、盖保证保证P P管源漏区完整注入管源漏区完整注入P+P+区距区距NMOSNMOS硅栅间距硅栅间距保证保证NMOSNMOS源区尺寸源区尺寸P+P+区距区距N N有源区间距有源区间距防止防止P+P+注入到注入到N+N+区区N+N+注入区版图:注入区版图:N+N+区最小宽度区最小宽度保证足够的保证足够的N+N+接触区接触区N+N+区对有源区的覆盖区对有源区的覆盖保证保证N N管源漏区完整注入管源漏区完整注入N+N+区距区距PMOSPMOS硅栅间距硅栅间距保证保证PMOSPMOS源区尺寸源区尺寸N+N+区距区距P P有源区间距有源区间距防止防止N+N+注入到注入到P+P+区区接触孔(引线孔)版图:接触
15、孔(引线孔)版图:接触孔最小宽度接触孔最小宽度保证与金属接触良好保证与金属接触良好最大接触孔边长最大接触孔边长有利于接触孔的成品率有利于接触孔的成品率同一区上孔与孔间距同一区上孔与孔间距保证长孔的良好接触保证长孔的良好接触源漏区上孔与栅间距源漏区上孔与栅间距防止源漏区与栅短路防止源漏区与栅短路源漏区对孔的最小覆盖源漏区对孔的最小覆盖防止防止PNPN结漏电和短路结漏电和短路多晶硅对孔的最小覆盖多晶硅对孔的最小覆盖防止漏电和短路防止漏电和短路金属互连版图:金属互连版图:金属条最小宽度金属条最小宽度保证互连的良好电导保证互连的良好电导金属条最小间距金属条最小间距防止连条防止连条金属对孔的最小覆盖金属
16、对孔的最小覆盖保证接触保证接触宽金属线最小间距宽金属线最小间距防止连条防止连条19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电学设计规则电学设计规则.3.3 电学设计规则提供了一组用于电路设计分电学设计规则提供了一组用于电路设计分析的参数,这些参数来源于具体工艺线,具有析的参数,这些参数来源于具体工艺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很强的针对性。如果设计所采用的电学参数来源不是将来如果设计所采用的电学参数来源不是将来具体制作的工艺线,则仿真分析的结果没有实具体制作的工艺线,则仿真分析的结果没有实际意义。际意义。电学设计规则被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17、器件电学设计规则被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器件模型参数和寄生提取所需的电学参数。模型参数和寄生提取所需的电学参数。20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3.1 电学规则的一般描述电学规则的一般描述.3.3表2.2 电学设计规则描述电学设计规则参数参数说明衬底电阻N型衬底电阻率均匀的N型衬底的电阻率掺杂区薄层电阻RSP阱薄层电阻N+掺杂区薄层电阻P+掺杂区薄层电阻P 阱中每一方块的电阻值NMOS源漏区和N型衬底接触区每一方块的电阻值PMOS源漏区和P型衬底(P阱)接触区每一方块的电阻值多晶硅薄层电阻RSNMOS多晶硅RSPMOS多晶硅R
18、SNMOS区域多晶硅薄层方块电阻PMOS区域多晶硅薄层方块电阻接触电阻N+区接触电阻P+区接触电阻NMOS多晶硅接触电阻PMOS多晶硅接触电阻N+掺杂区与金属的接触电阻P+掺杂区与金属的接触电阻NMOS的多晶硅栅以及多晶硅引线与金属的接触电阻PMOS的多晶硅栅与金属的接触电阻21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3.1 电学规则的一般描述电学规则的一般描述.3.3电容(单位面积电容值)栅氧化层电容场区金属-衬底电容场区多晶硅-衬底电容金属-多晶硅电容NMOS的PN结电容PMOS的PN结电容NMOS和PMOS的栅电容在场区的金属和
19、衬底间电容,氧化层厚度为场氧化厚度加上后道工艺沉积的掺磷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在场区的多晶硅和衬底间电容,氧化层为场氧化层金属-二氧化硅-多晶硅电容,二氧化硅厚度等于多晶硅氧化的二氧化硅厚度加上掺磷二氧化硅层的厚度零偏置下,NMOS源漏区与P阱的PN结电容零偏置下,PMOS源漏区与N型衬底的PN结电容其他综合参数NMOS阈值电压PMOS阈值电压P型场区阈值电压N型场区阈值电压NMOS源漏击穿电压PMOS源漏击穿电压NMOS本征导电因子PMOS本征导电因子VTNVTP场区阈值电压,衬底为P型半导体(P阱)场区阈值电压,衬底为N型半导体(N型衬底)NMOS源漏击穿电压PMOS源漏击穿电压KNKP表2.2
20、 电学设计规则描述(续)22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3.2 器件模型参数器件模型参数.3.3模型参数示例:模型参数示例:23VLSIVLSI系统设计系统设计-2-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3.3 模型参数的离散及仿真方法模型参数的离散及仿真方法.3.3 任何一个工艺线的工艺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任何一个工艺线的工艺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模型参数也会出现离散,公司给出的模型参因此模型参数也会出现离散,公司给出的模型参数通常是典型值。数通常是典型值。参数偏差的描述方法:参数偏差的描述方法: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VLSI 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