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模块综合检测(1)(含解析)人教版高二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模块综合检测(1)(含解析)人教版高二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模块综合检测(1)(含解析)人教版高二下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模块综合检测(1)(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下册模块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在古代汉语里,“烹”作“烧煮”解释,“饪”是“煮熟到适当程度”的意思。“烹”和“饪”组合在一起,意为“烧煮熟食物”。“烹饪”一词的意思表明,烹饪是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开始的。 有关烹饪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烹饪方法是由少渐多,技艺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的。烹饪产生之初,人们的饮食水平极其
2、低下,所谓烹饪就是用火直接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例如“烧”,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有所不同,它不用任何烹饪器,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是一种最原始、最简便的烹饪法。与“烧”同时的,还有“烤”,也不借助任何烹饪器。此后,又产生了“石烙”“石烹”两种烹饪法。在陶制烹饪器出现以前,这四种烹饪法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烹饪水平有所提高,烹饪方法也逐渐增多。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炊器,这时大都已经具备,如陶鼎、陶甑、陶釜、陶罐、陶盆之类。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住房遗址中,曾发现过灶坑,是用来做饭的。另外,在掘地为灶的同时,人们还制造出了可以搬动的陶灶,如
3、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陶灶,有两耳,可以提拿搬动,结构科学,使用安全,可供多人炊用。 考古发掘出的商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可以认为,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以煮蒸食物为主。郭宝钧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一书中,考证了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他认为:“殷周熟食之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在煮蒸两种烹饪方法之中,煮法又早于蒸法。 有些学者认为,现在烹饪术中最重要而又常见的方法炒,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然而,考古资料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1923年在河南省新郑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王子婴次之炒炉”,据考古工作者鉴定,就是一种专作煎炒之用的青铜炊器,其形状类似长方盘,上面刻有“王子婴次之炒炉”字样。它的质地
4、也比较薄,很适合作煎炒使用。在先秦文献中,也不乏炒菜的记载,如楚辞.大招中的“煎鰿臛雀,遽爽存只”,说的是在锅中放少量的油,等油热后,将食物放入,然后翻炒至熟。与此相印证的是,在先秦的楚国区域内也相继出土了一些可作煎炒之用的器具,如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出土一个炉盘,制作十分精美讲究,盘的两边还有青铜质的环链提梁,如同现代的炒锅。另外,在1979年4月,江西靖安也出土一件自铭为“炉盘”的铜制器具,形状和曾侯乙炉盘大体相同,其时代比曾侯乙墓要早一百多年。这些都说明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了专作煎炒之用的炊具,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煎炒之法进行烹饪。不过,当时的炒法,不如现代的技艺高,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
5、区别,同时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即便如此,它对后世中国烹饪技艺的发展和提高,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烹饪探源,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早期“烹饪”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烹饪出现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之后,根据“烹饪”在古代汉语里的意思,对火的控制与使用是烹饪产生的基本前提。 B作为一种烹饪法,“烧”最初是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这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是有区别的。 C在烹饪产生之初,不管是“烧”“烤”还是“石烙”“石烹”,都不借助任何烹饪器,而直接用火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 D在新石器时代,用于烹饪的简单炊器多已具备,并产生了坑灶和陶灶,可见当时烹饪水平的提高
6、和方法的增多。 解析:选C以偏概全。根据原文,不借助任何烹饪器,直接用火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的是“烧”和“烤”,不包括“石烙”“石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宝钧认为殷周时期烹饪方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其根据恐怕是考古发掘出的殷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 B1923年在河南新郑出土的青铜炊器“王子婴次之炒炉”,是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这一结论的重要依据。 C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和江西靖安出土的两件炉盘表明,楚辞.大招中“煎鰿臛雀,遽爽存只”的记载确有其事。 D炒法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技艺不如现代的高超,因为当时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炒菜的品种也不够
7、多。 解析:选D强加因果。“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不是先秦时期炒法“技艺不如现代的高”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制烹饪器出现前,应只有“烧”“烤”“石烙”“石烹”四种烹饪法,其他烹饪法是陶制烹饪器产生后才出现的。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烹饪水平的提高和烹饪方法的增多,新石器时代如此,先秦的其他时期应该也是如此。 C在不断提高的烹饪水平的推动下,先秦时期的炊器,经历了从无到有、种类由少到多、制作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D有些学者错误认为炒法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能证明炒法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的相关考古资料。 解析
8、:选C条件与结果关系不成立。先秦炊器的发展由不断提高的烹饪水平推动的说法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
9、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
10、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廷臣九人为知府简:选拔 B一意拊循拊循:抚慰,安抚 C人情大扰扰:打扰 D咸获苏息苏息:休养生息 解析:选C
11、扰:形容词,乱,烦乱。 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荆州知府刘永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12、解析:选A“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豫择吏看重出生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勤谨宽厚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悦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解析:选D“在他的影响下”错。 7把文中画横线的
13、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5分) 译文:_ _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5分) 译文:_ _ 答案:(1)当时松江卫军骄恣横暴,赵豫逮捕了其中特别骄横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众军于是服服帖帖。 (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赵豫以生员身份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之职,还没有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晋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
14、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前往。当时松江卫军骄恣横暴,赵豫逮捕了其中特别骄横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众军于是服服帖帖。赵豫一心一意安抚人民,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勤谨宽厚的良家子弟为府吏,用礼法教导他们。他还平均徭役,节省费用,精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等到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之人。稍有分辩,就用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有一千一百多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一一上书极力争论,百姓都获得了休养生息。朝廷还下诏令减轻苏州、松江
15、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多人上陈文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上报朝廷,朝廷命令(给赵豫)增加品级二级返还原任。到正统十年春,朝廷大规模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开始施行表彰政绩卓异的典制。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参与大典,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当赵豫开始上任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晓谕人们说:“明日来吧。”众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小说欣赏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模块综合检测1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下册 2016 2017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外国 小说 欣赏 模块 综合 检测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57400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