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二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曲阜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二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曲阜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二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曲阜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二下册2015-2016学年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题 卷(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缫(so)丝剽(bio)悍衲(n)衣玉簟(din)秋 B、锦衾(qn)凝睇(t)哂(shn)笑不省所怙(h) C、钗擘(b)偃(yn)仰玉枹(f)殷(yn)岩泉 D、舟楫(j)戏谑(x)恣(z)情一叶扁(pin)舟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飘缈跌宕隐逸面面相觑 B、木屐言迄凌厉切中肯綮 C、留滞春宵阴
2、霾率真稚气 D、绸缪凋谢朦胧怄心沥血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岩扉松径长寂寥 B、出师未捷身先死 C、五月渔郎相忆否 D、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岁暮阴阳催短景岁:年龄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纵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 与佳期兮夕张期:日子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拉开 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燎沉香,消溽暑溽:热 A、B、C、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唐代诗人曾经把追求“建安风骨”当作革新诗风的一个有力口号。 他们的不少诗篇,还表现了期
3、盼乘时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名垂青史的奋发精神,大多情怀慷慨,意气风发,才调纵横 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或者称之为“汉魏风骨”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和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等建安七子 语言上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疏朗明白,不尚雕琢,具有清新刚健的风格 他们一扫汉末文人的颓唐,学习乐府民歌,通过亲身体验,来反映社会的丧乱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A、B、C、D、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意境的意义 宗白华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一是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
4、要,而有功利境界;二是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三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四是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五是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Amiel)说: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中国大
5、画家石涛也说: 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宣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王安石有一首诗: 杨柳呜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天净沙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选自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有删改。) 6、对什么是“意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的一种
7、“艺术境界”。 B、在艺术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C、“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就是“意境”。 D、“意境”是“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在客观环境之外,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 7、据“意境”的概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龚定庵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随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 C、恽南田题洁庵图说:“谛视其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
8、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的四时之外。”追求“灵想之所独辟”即意境。 D、采草药中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其目的实在说明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 8、下列说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是说自然风景本身就包含着心灵的境界。 B、王安石诗前三句写江南的艳丽的阳春,全是写景,但在最末一句,却渗透了无边的惆怅。 C、“鸢飞鱼跃”虽是客观景象,但渗透了主观生命情调,因此成就了一种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D、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有最深的景,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最深的情同时也透入最深的景,
9、循环往复,层层深入。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三、(每小题3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振笔直遂,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10、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11、”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注:文与可:北宋画家。子由:苏辙。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
12、,其略曰略:简略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 D、苏子辩矣辩:有口才 10、填入文中“”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振笔直遂,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A、乃之以B、乃焉则 C、而焉则D、而之以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B、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C、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D、昔曹孟德祭
13、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B、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本文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曲阜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二下册 山东 曲阜 师大附中 2015 2016 学年 下学 第二次 质量 检测 期中 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二 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57411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