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虽说一轮书中已经讲过,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强调几点: 1直接拎出显性和隐性“情语”。显性“情语”,如“愁”“悲”“喜”“寂寞”“怨” “恨”等。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
2、是重要的隐性“情语”。在阅读与答题时,如果及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情语”,就把握了情感基调,分析概括情感就不会有明显的偏差了。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
3、式较为少见。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唐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鉴赏此诗既有依依惜别的情谊,又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首句写眼前景色,点明时令气候,属天时;次句预计李的别后行程,常州即今江苏省常州市,他当是沿江东下,所以说“楚水吴山”,属地理。这两句表明朋友旅途艰辛,自己对朋友的关切。后两句正面抒发惜别之意,以“今日”“明朝”对照见今日相聚之促,得之不易,明朝相忆之深,失之难堪,愈觉非尽醉不足以散愁。“今日”句即王维诗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明朝”句即“西出阳关无故人”。其中的渊源关系,一览可知。 “楚水吴山
4、道路难”暗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 答案道路遥远难行,表达对友人此去的关切担忧;山川阻隔,后会难期,抒发离愁的沉重。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宋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鉴赏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病酒”即醉酒,俗谓“醉酒如病”);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悦耳动听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杜甫也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可奈”即“怎奈”“无可奈”
5、)!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细细想来,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为流莺。伤春?倒有些相似。你看,“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光阴荏苒,逝者如斯,转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其实,春本无可伤,可伤者往往是与春一样美好的事物。 当作者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那根本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但天涯各一方,现实的现象不可能,绝望之下,只得寄希望于梦中与家人相会。“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是这首词中最关键的句子,也是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钥匙,“天涯”一句,是触景生情的诱发点。 上片的流莺、花柳,皆
6、眼前身边之景,对于词境皆止于描述而没有开拓意义,“天涯”一句却既融入了上片诸景,又高瞻远瞩,意象博大,更重要的是它开拓出了“长亭短亭”一境,遂使全词豁然开朗,转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是一个成功的过片。“长亭短亭”句接踵“天涯”句而来,是词中主人公望尽天涯的直接所得,是揭示全词情感实质的关键处。“长亭”“短亭”皆系行人休止之所,后来它就成了天涯羁旅、游子思归的象征。显然,这一句揭示了全词的抒情实质:乡关之思。读到这里,读者才能省悟到,上片所写的“病酒心情”以及流莺唤愁等等,都是主人公内心的乡关之思的外部流露,决不仅仅是因为春天即将逝去而感伤。结尾的“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三句,都是在思归而不
7、能归的情况下的思想活动。实际上的“归”既不可能,只得寄希望于梦,在梦中“飞到”故乡的“银屏”,与亲人团聚,这自然是“好梦”了。虽是梦,也给人以希望和安慰。这三句把思归的心情作了更深一层的抒发。至此,全词所曲曲折折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凸现出来了。 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 答案忧愁无奈。清明时节本就心烦意乱,又添“流莺”唤愁,只得“病酒”消愁而又无可奈何。惊心慨叹。“又是一年”,光阴荏苒,时不我待,连花柳之物都因时序惊心,令人感慨万千。思乡盼归。在异乡望尽“天涯”“长亭短亭”是写思乡;“好梦,飞到银屏”是盼归团聚。 二、抓住抒情方式,掌握情感内涵 古诗抒情主要有
8、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间接抒情方式。虽说都知道它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等多种方式,但在具体解读和答题时,不仅要掌握是哪种抒情方式,还要对这种抒情方式展开分析,从而掌握情感的具体内涵。如借景抒情是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式,如何从描写的景物中挖掘出情感来,这才是关键所在。为此,就要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南朝诗人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是写离别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声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情感,但是通过“
9、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将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离人心境的凄凉。就这样抓住“滴”与“暗”、“夜”与“晓”、“空”与“离”词语,不难读出景物中的凄凉之情。又如用典故抒情,我们要靠自己的积累和诗后注释,知道诗句是否用了典故及典故的内容,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典故(正用或反用),从而挖掘出内在的情感。知道了抒情方式,再进一步细致分析“抒情方式”的使用,才是分析概括情感的具体路径。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 花底 唐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写作此诗时,作者四十七岁。潘安: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 答案赞美花的美丽。紫萼黄蕊写花丽,“行暮雨”写花润,“入朝霞”写花鲜,“潘安县”写花多,“卫玠车”写花美。作者浓墨重彩,表现见花时的惊喜以及对花的赞叹。惋惜花的易谢。“莫作委泥沙”,是不忍见花的零落,表现作者的惜花之情。感叹韶华已逝,生命易老。作者时年四十有七,见花自叹,感伤人生迟暮。
11、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宋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鉴赏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由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词人的旅思:“黯黯长安路。
12、”这一句有两重含意,一为写实,一为暗喻。从写实方面来说,当日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为金人占领,词人在南郑王炎宣抚使幕中时,他们的主要进取目标就是收复长安,而当朝廷下诏调走王炎,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长安收复,渺茫无期,道路黯黯,这一切使得词人不禁凄然神伤。从暗喻方面来说,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无光,隐喻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词人北望长安,东望临安,都使他深为不安,而最使他关切的还是抗金前线的情况,那大散关头和清澈的渭水旁,曾是他“横戈盘马”之处,也曾是他立志恢复中原与实现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时的情况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18 届高三 二轮 复习 诗歌 鉴赏 专题 训练 人教版高三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