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_1.docx
《南昌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_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昌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南昌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刘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焕发了活力,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与秦汉时期偏于事功的文化迥然不同,在以道为本的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体验“道”的存在,是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人生境界高低的标准。在这样的
2、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作为一个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当时著名的审美文化活动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 “清”作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从趣味上讲即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这一趣味成为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在不同语境中,“清”往往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为复义词,形
3、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如“清远”“清峻”“清雅”“清真”“清婉”“清劭”“清峙”“清通”“清和”“清绮”等等,但核心旨意大体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玄远。“清”及其复义词大量在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的审美倾向,在中古时期,几乎可以说是无“清”不美的。“清”也凝聚升华成为一个具有魏晋时代气质和风韵的审美范畴。 大凡趣味皆有文野、雅俗、高下之分。晋人尚“清”,“清”作为审美趣味标准,是在对“浊”“俗”的差评中得以更清晰地确立起来的。文人刻意区分“清”与“浊”、“雅”与“俗”的差别,在道玄的文化语境中建立起“清”这一审美趣味,并将之确立为与“俗”相对立的
4、“雅”,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美的条件。士文人以这种富有文化内涵、高品位“清雅”的艺术化的生活情趣,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的距离,凭借文化上的优越感,抚慰内心的失落和愤懑。当时盛行一时的竹林、山水、箫声与琴音等因其“清美”的特质,成为魏晋士文人构建其理想生活的主要手段,凸显出他们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孔子删诗、儒家以“雅正”确立了儒家主流文化的审美趣味标准之后,魏晋士文人又将与荣位与权势相关的儒家的功利文化归为“俗”,逐出了审美领域,以“清”为核心范畴,建立起了“清雅”这一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并将之发展为独立于儒家“雅正”主流文化系统之外的审美文化体系。“相对于政治、哲学、伦理、科学、历史等
5、等,审美无疑是最具底蕴意味的深层结构,或者说,是照见一个民族之集体无意识的一面镜子。更能窥见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质地。”(李劼诗学观念和审美趣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作为元范畴的“清”对中国古典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审美趣味深刻地渗透到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园林、器物美学中,使中国的古典艺术始终内含着一种深邃澄澈清雅含蓄的东方式精神境界。 (节选自玄学语境中的美,作者陈迎辉,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汉时期,士文人文化偏于事功,魏晋时期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体验“道”的存在,能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标准。 B. 世说
6、新语赏誉以“清”为上品的赞赏内容非常广泛,因而使“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 C. 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成了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 D. “清”在趣味上表现为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该趣味是当时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魏晋玄学文化的不同语境中,“清”与其他词组成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其核心旨意大都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与玄远。 B. “清”及其复义词语大量在人物品藻以及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
7、,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无“清”不美的审美倾向。 C. 魏晋人在道玄文化语境中把“清”作为审美趣味的标准,并将其确立为与“浊”“俗”相对立的“雅”,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美的条件。 D. “清雅”作为魏晋时期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是审美最具底蕴意味的深层结构,它是镜子,能窥见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质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以其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在魏晋文学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受到士文人的推崇。 B. 魏晋士文人凭借“清雅”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化的生活情趣,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的距离,
8、抚慰其内心的失落感和愤懑感。 C. 魏晋士文人以“清”为核心范畴,建立起了“清雅”这一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而将与荣位与权势相关的儒家的功利文化归为“俗”。 D. “清”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深远,其审美趣味渗透到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园林、器物美学之中,使其始终内含着东方式精神境界。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因而使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强加因果。原文的意思是,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而不是因为世说新语赏誉的广泛赞赏才使“清”在魏晋的玄学
9、语境和人物品藻中,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无清不美的审美倾向”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的审美倾向,在中古时期,几乎可以说是无清不美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在魏晋文学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错误,第二段原文应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选项扩大范围。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昨
10、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航空航天专家宋忠平称,此次授课实现了中国空间站授课零的突破,是太空授课常态化的开始,对于中国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普作用巨大。中国的“天宫课堂”面向全球直播,同时有益于带动全球青少年对太空的向往。 对于太空授课的难点,宋忠平认为是空间站等平台的搭建。他表示:对比国际空间站寿命即将到期,中国的空间站未来一段时间里可能会是人类唯一的空间站,这本身就足以证明中国的实力和对全人类作出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人民
11、资讯2021年12月10日) 材料二: “天宫课堂”始于2013年6月20日。当时,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神舟十号乘组成员、航天员王亚平在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的配合下,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随着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天宫空间站进入在轨建造阶段,“天宫课堂”于 2021年12月和2022年3月两度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向全球观众演示了一批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并揭示背后的科学道理,激发了世界各国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同时,中国的科普事业也迈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摘编自“天宫课堂”:中国科普新高度,国际在线2022年3月28
12、日) 材料三: 日前,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了“天宫问答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与美国青少年问答”活动,近500名美国中小学生、老师和家长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中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展开交流。在活动中,航天员乘组回复了美国学生提出的问题,给美国青少年学生答疑解惑并现场展示。 参加此次活动的美国国家航天局退役航天员托马斯认为,中美在太空探索领域有广泛的合作潜力,这样一定会鼓励更多的年轻一代为人类未来的命运不断探索。太空探索为全人类创造了合作的机会,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共同福祉。 (摘编自“天宫课堂”上的美国中小学生北青网2022年4月18日) 材料四: 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
13、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为实现天地互联互通、即时通话,中国电科专门研制了天地卫星通信系统,在天地之间打造了一条高效、稳定的通信传输“天路”。 中国电科在陆海空、国内外各测控站点布设了多型号地面测控系统、遥测系统,并对卫星通信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功率功效和高速调制解调器,大大提升了卫星通信传输能力。在搭建通信高速传输通道的同时,中国电科研制了多种天地图像编解码终端,实现语音、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递,让航天员和地面人员进行实时交互,为天地联通构建可视化平台。 (摘编自揭秘天地通话背后的电科科技,人民资讯2022月3月24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4、A. 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于2013年6月20日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由神舟十号乘组成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完成。 B. 2021年12月9日,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探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实现了中国空间站授课零的突破。 C. 中国驻美大使馆举办“天宫问答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与美国青少年问答”活动,加强了中美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合作。 D. 中国电科通过采用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功率功效和高速调制解调器,升级改造卫星通信设备等多项措施,大大提升了卫星通信传输能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首次太空授课”,但两者所指并不是同一次
15、太空授课活动,这两次授课活动时间相隔8年。 B. 航空航天专家宋忠平认为太空授课的难点是空间站等平台的搭建,也就是材料四提到的打造天地之间通信传输的“天路”。 C. “天宫课堂”第一课,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三位航天员向全球观众演示了一批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 D.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此次活动还有近500名美国中小学生、老师和家长参与。 6. 我国多次设计举办“天宫课堂”及“天宫问答”活动,其意义何在?请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A 6. 激发了世界各国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有益于带动全球青少年对太空的向往
16、”或“鼓励更多的年轻一代为人类未来的命运不断探索”) 体现中国的科普事业迈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证明了中国太空探索的实力和对全人类做出的贡献。 彰显了我国在通信传输以及编解码终端技术的先进性。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 能力。 C.“加强了中美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合作”错,这次活动的意义,结合“参加此次活动的美国国家航天局退役航天员托马斯认为,中美在太空探索领域有广泛的合作潜力,这样一定会鼓励更多的年轻一代为人类未来的命运不断探索”可知,应是“鼓励更多的年轻一代为人类未来的命运不断探索”,选项表述明显夸大。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昌市 重点校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三次 联考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解析 题解 _1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57811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