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研读经典感悟先贤――读....docx





《2023年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研读经典感悟先贤――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研读经典感悟先贤――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研读经典感悟先贤读. 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研读 经典 感悟先贤读. 研读经典 感悟先贤读十则 北京丰台二中 李婷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亓东军 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在这个多少有些浮躁的时代,我始终认为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娱乐,而是严肃;缺少的不是对超女快男的关注和膜拜,而是对古代先贤的敬畏和仰视;缺少的不是对韩流的趋之若鹜,而是对传统文化的骄傲与自豪。让学生静下心来读读经典正是对他们灵魂的洗礼,所以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模块,的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语是
2、先哲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研读方法才能从中受益。因此,我这节课定位在研读方法上。论语语录体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像其他文章那样具有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严密的逻辑,但是作为一部著作它又的确是有它的内在逻辑联系的,所以十则比较适合小专题式教学模式:寻找每一则之间的联系,在一个专题的统领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在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再加上他们在初中时也学过七则论语,因此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并不算困难。但是对十则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显然是不够的,作为选修课应该注重学生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所以如何将看似没有联系的内容进行
3、整合使得学生对孔门师徒的思想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是选修课应该考虑的问题。 综合以上考虑,本节课的 教学目的有两个: 1理解论语中“学”、“志”的基本内涵。 2了解儒家治学、立志的基本思想,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以及孔门师徒的开阔胸怀。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别是: 理解论语中“学”、“志”的基本内涵。 辨析注解以文解文、补充材料前后参照的研读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选定 根据重、难点的设定,制定教学方法如下: 1.学生阅读十则 2.围绕注释,进行探讨 3.回顾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4.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教案 课 题 研读经典 感悟先贤 读十则教学目标 1理解论语中“学”、“志”的基本内涵。 2了
4、解儒家治学、立志的基本思想,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以及孔门师徒的开阔胸怀。教学重点 理解论语中“学”、“志”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 辨析注解以文解文、借助材料前后参照的研读方法。技术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 二进入新课 研读“学” 研读“志” 三布置作业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十则字词的疏通,对十则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孔子,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主张与追求在有生之年未能经世致用,斗转星移,世人还在叹惋,年复一年;他的智慧与思想却超越了时空,时至今日,后人仍在学习,孜孜不倦? 没有庄子的汪洋恣肆,不似孟子的犀利雄辩,论语呈现给我们的是语约义丰的只言片语,是耐人寻味的人生哲学。 本
5、节课我们将运用一些方法对十则进行深入的研读,以此来认识真实的孔子,来汲取人生的智慧。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认为十则的内容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 预想:“治学”、“修身”、“立志”。 (一)治学 师:哪几则和“治学”有关? 师:读完这三则,请同学们思考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是好学之人? 预想: 1、这个人首先是一个君子。 2、这个人对吃住没有太多的要求。 3、他得勤快地做事,说话要谨慎。 4、他主动地靠近那些有道德的人来修正自己的言行。 师:我注意到你说这个人做事要(),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预想:课下另一注释。 师:其实对这个问题不仅我们的看法不一致,专家也有不同的注解。大家看看专家对“敏”的
6、不同解释,请同学们出声读。 幻灯: 做事勤勉,说话慎重。(今读) 敏疾地做事,谨慎地说话。新解) 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译著) 师:归纳一下专家注释代表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敏是勤勉,第二种认为是敏疾,第三种认为勤劳,敏捷二者兼有。 师:现在请前后四个同学一起探讨一下,你认同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师:某某同学你认同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师:大家对“敏”的理解多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试试从文本中是否可以找到答案。 预想:慎。 师:从慎怎么推? 预:慎和敏相对,它们意思相反。慎是慎重的意思,敏就是敏捷。 师:方法非常巧妙,从慎来反推敏。慎是慎重的意思这一点没有分歧,慎重是说人做事
7、的态度,那么敏捷和勤快哪个是说做事态度的呢? 预想:勤快。 文化经典距离我们时间久远,阅读时难免遇到理解障碍,专家的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但是由于注家太多分歧在所难免,这时候需要我们认真辨析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辨析注释时,我们可以利用文言文的特点来获得正确的认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发现,一句话往往前后关照,互为解释,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特点来以文解文。 师:现在我们明确了一个不讲究吃住,多做事,少说话,见贤思齐的君子是好学之人。 师:如果用三好学生“德智体”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他”符合哪一项? 预想:德。 师:看来第一则中所说的好学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好学是不一样的,它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3 年高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感悟 先贤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58216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