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教材分析 1、本课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第一个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在本课学习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气运动及水平运动,运用大气环流形成原理和地转偏向力知识,分析三圈环流形成,利用大气的水平运动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增加“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示意图,更利于理解“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 4、本课的内容具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季风环流”的基础,还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和
2、分布以及自然带的分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绘制全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从而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A、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 B、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2、难点:三圈环流的成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不考虑地球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匀
3、,让学生在图中(黑板上)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图示: 2、学习新课(板书) 一、“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增加) 在“引导新课”部分引导学生用箭头在黑板上画出大气运动方向。 大气环流特征:全球性、规律性、长时期平均状态 问题思考: 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二、“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 l 假设的条件与前提: 1、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2、不考虑实际地球表面的海陆差异 老师示范完成低纬度的大气环流示意图,两个高纬度示意图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图示: l 问题思考: 让学生画出南半球自己动手画出
4、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l 难点:(1)如何画出空气上升箭头和下沉箭头; (2)为什么空气会上升或下沉(成因分析); (3)空气上升或下沉又如何形成高气压带或低气压带; (4)三圈环流图中近地面的风带(风向)如何转画到平面图上,形成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l 小结三圈环流 将学生的注意力从集中在三圈环流的全部到近地面部分,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并借助手势进行形象地理解和记忆: 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 三、依据“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移动的规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注意以下的问题:
5、 (1)地球表面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应该在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根本原因:地球的公转运动, 直接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 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记忆方法:如右图 3、课堂总结 1)、根据“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说出三圈环流与全球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2)、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说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 季节移动的原因及其移动的规律。 4、课堂作业 假定课本图2-23中各气压带的宽度大致为10个纬度,尝试画一幅以北极为 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并在夏至日时的气压
6、带、风带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情况,画在图中相应位置上。 小结: 1、教材内容处理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有增无减,力求丰富饱满。 2、教学策略: A、现场模拟,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 B、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学习,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探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课堂气氛热烈,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特色。 C、借助手势进行形象地理解和记忆,特别是“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来理解和记忆全球的风带的方向,有事半功倍之效。 推荐第2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1、本论文课题国内外概况 进
7、入新世纪,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掀开了中学地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序幕。在国家教育部制订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设中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方法。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通过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并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探求更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一次新课程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进行高中地理新课程实践的研究还比较少。以下侧重叙述教学设计理论的历史轨迹。 (一)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 由于教学设计是融合了许多不同学科的重要理论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它的出现与
8、发展同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心理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立教学设计学的构想最初来源于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ohn Dewey),他于1900年提出了应建立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以便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连接进来,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教学设计还仅仅是萌芽状态,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到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迅速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SR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在这一时期中,奥苏伯尔的渐进分化的思想,如运用先行组织者,然后呈现一系列具体的下位概念和例子;布鲁纳(J.B
9、runer)依学生成绩而逐渐提高学习复杂性的思想;马克勒(S.Markle)和墨里(J.W.Mrooe)等运用教学理论促进概念获得的思想,都对教学设计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认知心理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从教学设计发展的第一阶段可以看出,程序教学是教学设计的方法学上的依据。但在6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逐渐代替行为主义,成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研究者纷纷重新考虑学习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加涅,他把自已的教学设计与认知理论相结合,将学习结果分为五大类等。梅里尔也提出教学设计的成分呈现理论。此外,认知心理学中关于知识生成的研究结论也被应用到教学设计中,这些研究产生了
10、许多针对学习过程的策略,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使得教学设计这门学科不断完善与扩充,一般来说,从这时开始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整合化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阶段(80年代至今) 到了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倾向于将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结合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总体模式。如赖格卢特的精加工理论,藤尼森提出的概念教学理论等。在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中国,不同于自古已有的教学,这里所指的现代教学设计从1974年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问世算起,有30余
11、年的历史。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关注的人很少。浙江大学教育系盛群力和李志强合作编著的现代教学设计一书中对现代教学设计在中国的研究情况作了较全面忠实的回顾,指出:“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教育学、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著作、教科书中几乎看不到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论述。在人们眼里,教学设计大体相当于课时计划(教案设计),教育理论工作者无暇也无需过多予以关注。” 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有四方面的力量参与:电化教育(技术教育)界的研究人员是第一支研究力量,他们起步早些,介入的人较多,有数本专著、教材推出。第二支研究力量是从事教育心理学的专业工作者
12、。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皮连生教授十余年来致力于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也非常重视教学设计的应用。他们发表了一批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了专著智育心理学。由李伯黍、燕国才主编的高校文科教材教育心理学(1993)在我国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首次专章论述“教学设计”。第三支研究力量是教育论工作者。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翔实地介绍了日本的教学设计(授业最优化)理论和前苏联的控制教学论,在教育研究(1987)上发表了从现代教学论看教学设计原理与课题一文;高文教授关注教学模式的现代化研究,关注以建构主义、情境教学为特征的教学设计理论。由李定仁主编的大学教学原理与方法(1994)和田慧生、李如密
13、编著的教学论(1996)都分别开始专章论述“教学设计”。第四支研究力量是中小学教研人员。例如,广州市教研室主任任麦曦同志主编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1996),吸引了广州市的众多教研员与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 近几年来,关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又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更多这方面的专著、文章和教学设计案例。如由孙立仁著的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2023),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心理学理论的中学各科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皮连生、刘杰主编现代教学设计(2023)作为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开创了现代教学设计在我国大范围推广的先河;
14、还有2023年钟志贤著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等等。在历史学科领域,有关新课程下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学科教学的专著,有赵亚夫主编的历史新课程研究系列,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其中张静、李晓风、姚岚、孙楠著的历史学习方略(2023),石蔷、齐渝华编著的历史教学课例分析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都有很好的启示意义;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是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主编的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2023),而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的第一线,还需要大力推动历史教师真正自觉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进行实践。 对于日后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预测,在新课程改革下,应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科中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
15、,不仅仅是学习的认知过程,更不仅仅是外部种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应从人的整体发展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情境中的学习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因素,诸如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反映。同样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是课程重要的开发者,也应该注重教师的能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2、本论文课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由乌美娜教授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方面可以运用行为主义、认知
16、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理论方面可以主要运用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几种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泛能教学设计、贯一教学设计、基于活动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混合学习等。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更有效地实现地理学习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表现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这些成果对发展教育理论和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
17、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中,自觉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深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换为教学实验,对减少和克服传统地理教学僵化、呆板和面对新课程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备课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教学设计对我们教学的启示和要求不仅仅是教育技术方面的,其中所蕴涵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值得我们借鉴。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下,对于传统性较强的地理学科教学而言,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有效结合学科教学的推广应用,在促进地理教师角色转换、对学习者的分析以及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都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3、本论
18、文的基本内容、要突破的难点以及待解决的问题 (1)基本内容 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地理教学设计具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性质,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既具有教学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下,通过基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学习论、教学论进行优化教学的实践,探讨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深入开展历史教学设计研究,寻找将先进的教学设计转换为学科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总结反思,促进地理新
19、课程教学的更优化发展。 (2)要突破的难点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研究尚处在粗浅阶段,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研究,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学生起点分析研究较为肤浅;地理教学策略设计研究中“地理性”体现不足以及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地理学科教学具体内容、具体环境条件的整体考虑,切实有效地落实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育与教学的效果,并使之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归宿是落实到各个学科,重视与学科的联系,也就是重视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在理论意义上,教学设计可
20、以有效支持任何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因为它是属于方法学和技术学层面的学科,具有良好的指导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但是,每门具体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因此应该注重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不能离开具体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应该为全体教师所掌握和自觉运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 2.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3.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4.陈澄.地
21、理课堂教学设计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5.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 7.RM加涅 LJ布里格斯: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陈澄, 樊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23.9.王策三:教学实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10.RM加涅 LJ布里格斯: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
22、9。 13.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协会95学术会议论文集(大会特邀报告),1995.10。 14.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J .课程教材教法, 2023 (1).15.王向东,袁孝亭.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 J .地理教学, 2023 (10).16.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17.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1998,(10-12)。 18.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19.陈琦:认知结构理论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 20.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
23、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2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 2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期。 23.鲍嵘: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J.教育评论,1998,(3)。 24.李龙: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1999,(4)。 25.杨开城: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23.6。 26.杨开城: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教育研究,2023.11。 27.刘世清: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与基本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23.11。28.刘毓敏:教学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地理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