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中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中语文 新课程下的写作教学 姜广平干国祥 贺学根 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出台了,如何实施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呢? 干:我不太赞同“作文贵在创新”的流行观点。我认为,作文的创新也好,熏陶作用也好,都是建立在独立人格(个性)的基础上的。展现个性,展现个人化的生活和情感,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精髓。 贺:在新课标下,必须改变学生把作文当作任务的态度。作文应该是学生的成长过程,应该是学生生命历程中最精彩的瞬间。要给学生这样的权利:如果没有感觉,可以拒绝写作文。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的“表达与交流”部分里写道:“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
2、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里的“真情实感”,并不是教师所认为的真情实感,或者文中人物是否有真情实感,而是学生写作时的态度是否为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是否渗透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所以,无论什么情形下,作文都必须坚持一条原则:我手写我心。 干:如何确保真情实感?我觉得这一点最难做到。作文教学思想中最大的毛病是对“文以载道”这四个字的顶礼膜拜。“道”,已经被狭隘地理解为某一种明确健康的思想,一篇本应抒写学生个人的内在情感的作文一旦承载了那么沉重的外加的“道”,便不可能再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嬉笑怒骂在纸上的凝结。我以为这是学生写作欲
3、望减弱甚至丢失的主要原因。 贺:作文教学在这一点上确实缺少宽容,学生毕竟处在成长过程之中,在“道”方面的幼稚和不成熟原本就是在所难免的正常现象,我们实在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孩子笔下的“道”。 姜:贺兄所言极是,文只载道不行,文不载道也不行。说穿了是载什么道,如何载道的问题。在我看来,这“道”应该是学生生活和情感的一种真实。 像“心灵的选择”这样的话题,泛道德化的命题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它并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其结果只能是逼着学生说假话,这就大大缩小了学生的话语空间。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点,那就是文本建设。 作文教学几十年了,关于文本建设从来没有人考虑过,作文也有与时俱进的
4、问题。我读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和坚硬如水,读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深深地为他们所折服,这些作家在文本建设方面所追求的深度是令人震憾的。 干:姜兄的意思是不是说作家秉承内心的情感写作,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如何精确恰当的表达上?某种特定的情感,它往往只能为自己选择一个特定的文本形式。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有不少优秀作文已经逼近姜兄所指的“文本建设”了。 姜:要说文本建设没有,也不是事实的全部。现在的话题作文颇有点文本建设的味道,只是几年来都没有任何改变。 干:现在简直成了话题的天下了。况且,话题作文之后,又该是什么样的作文登场呢? 姜:是的,现在的写作过于在立意上花费精力,其实,真正伟大的作品,可能主题
5、就非常简单。譬如,有些小说甚至可以不表达意义,如名著洛丽塔等。 干:话题作文,本来是只提供一个写作的话题,但是在后来的话题中,已经沦为“给中心作文”了。而姜兄所言的“中心主题可以很简单”的说法,是不是容易让人误解为“中心可以给定,学生的精力应该放在文本的建设上”呢? 贺:话题作文之后是什么,话题作文之前又是什么,我觉得无所谓,只要能够给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只要提倡个性化的写作,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都无所谓,一句话,只要不是“给中心作文”就行这才符合创造性表达的内蕴。 新课标鼓励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就要求我们的作文命题为学生
6、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是目前的作文教学实际呢?首先在命题和题材上,就已经把作文个性和学生的表达欲望扼杀了大半。 姜:命题与题材方面的限制,可能会产生对学生创造力的扼杀。但我们也应该发现一点,写作其实也是戴着镣铐跳舞啊。即便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写作者,他也面临着写作上的节制,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讲,也不是你握有某种话语权力就可以放纵自己的情感,因为写作中最大的忌讳可能就是任性使气,大显才气,甚至有些时候,一个人的才气可能会伤害文章的品质。 贺:确实如此。不过,在学习写作阶段,我们可以降低这方面的要求,学生的写作毕竟不同于作家的创作。给予表达的自由,这应该是最重要的。新课标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尊重学生的认
7、知规律,进一步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姜:我一直认为自由阅读与自主写作应该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极致,但学生是有惰性的,如果老师不追逼,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很少的。这种情况下,谈什么创造性呢?看来,这里还是有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问题。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说到底还得看教师的引导水平。 干:姜兄说及语文教师的情形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充当什么角色?我突发奇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究竟是“第一作者”,还是“第一读者”? 过去(当然现在并未完全摆脱)的作文命题、作文教学中,教师是充当了“第一作者”的,教师确定了话题,这个话题往往非常窄(比如“心灵的选择”),为这个话题确定
8、了中心思想(比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在具体教学中还往往对如何谋篇进行了统一的指导,其实这篇文章写出来后,教师居功自傲,已经不得不冠以“第一作者”的称号了。关于“第一读者”,可能这个概念很不全面,但是如果联系到建构主义等理论,把阅读视之为一种对话的话,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作文是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在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作文的主体(包括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文本的建设等)是学生,教师作为“第一读者”,始终关注这个过程,并且通过对话表达一个读者的喜好、看法、意见。 姜:对,这里面还有一个“学生的写作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独立意识或主体作用”的问题。 贺:在新课标下,真正的“第一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语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