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羁旅思乡诗适应性训练 考点: 1. (南宋)刘克庄苦寒行 2.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3.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一) 4. 吴兆骞黑林 5. 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其一) 6. 秦风无衣 【考点研究】 一、诗歌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 序号类型解析 1描写手法(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
2、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 3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二、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是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
3、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艺术手法 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术手
4、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五、“表达技巧”的四个理解层面 “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考题对接】 一、(南宋)刘克庄苦寒行 苦寒行 (南宋)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
5、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释】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帏箔:帐幔和帘子,泛指帘幕。屏山:屏风。 1本诗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 2.从本诗中可以看出南宋边疆的军官生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本诗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月边头风色恶”一句写出环境恶劣,为下面写官军之苦做铺垫。 B“押衣敕使来不来”一句描写边军将士的心理活动:期盼中又有不满和愤懑。 C“热”字一语双关,既是说官员优渥的生活条件,也暗指其炙手可热的权力。 D这首诗
6、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城中热官”的不满,对守边官军的同情。 一、(南宋)刘克庄苦寒行【答案】 1(1)边关将士的衣着单薄和环境苦寒之间的对比;(2)边关将士生活困苦和长安官员生活奢华对比;(3)边关将土尽忠报国和长安官员素餐尸位对比。 【解析】本诗前四句写边疆的士卒生活。十月的边疆,气候恶劣,守边的兵士,却衣裘单薄。诗的后四句描写京城大官的生活。长安是汉、唐旧都,往往用以代指京城,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那些京城高官,日上三竿,依然重门深锁,在层层的暖帘和屏风之内,高卧未起。他们酒醉饭饱,怎知道屋外的寒冷!在具体描写中,诗人又注意了多方照应,比如,“热官”,就是有权势的大宫,著一“热”字,其气焰燕夭
7、之状可见,与军士的“冷”适成对照。贵人的“朱门日高未启”和戍卒的“夜长甲冷难睡”则构成了更为鲜明的对照。一方面,是十月边头风色恶,身上衣裘薄;另一方面,则是中酒不知寒,芙蓉帐暖度春宵。这是以上层统治集团纸醉金迷之“乐”,来反衬边防戍卒之“苦”。 2.生活苦寒。前四句写边疆的士卒生活,十月的边疆气候恶劣,守边的兵士衣裘单薄,官军苦等军衣不来,夜冷难眠。 3.对比。“热官”,就是有权势的大宫,与军士的“冷”适成对比;戍卒的“夜长甲冷难睡” 和贵人的“朱门日高未启”构成了更为鲜明的对比。诗人把强烈的感情,寓于形象描写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之情。 4D【解析】本题D项,直抒
8、胸臆理解错误。本诗表面看来,诗人只是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先活情景并列在一起,作客观的描绘,不加任何评论。实际上,这种对比本身就包含着爱憎衰贬,诗人把强烈的感情,寓于形象描写之中,既显豁,又蕴藉,属于间接抒情。 【赏析】 南宋政权局于东南一隅,先是受到金邦、后是受到蒙古政权的威胁,怎样巩固边防防止外来侵扰,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刘克庄这首诗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边防情况。 前四句写边疆的士卒生活。十月的边疆,气候恶劣,守边的兵士,却衣裘单薄。仅仅两句,就写出了十分反常的现象。“风色恶”,即使一般百姓,也已厚衣上身,而边防士卒却是衣单身寒。这就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9、。”这两句把士卒的苦寒同押衣使联系起来了。押衣使迟迟不来,不仅士卒身受其苦,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边防危机:军士衣冷难睡,一旦有了敌情,将何以应付?那么,押衣使又为何迟迟不来呢?诗人并不直接作答,反而描绘了另一种景象。 诗的后四句描写京城大官的生活。长安是汉、唐旧都,往往用以代指京城,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那些京城高官,日上三竿,依然重门深锁,在层层的暖帘和屏风之内,高卧未起。他们酒醉饭饱,怎知道屋外的寒冷! 表面看来,诗人只是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先活情景并列在一起,作客观的描绘,不加任何评论。实际上,这种对比本身就包含着爱僧衰贬,显示着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描写中,诗人又注意了多方照应,比如,“热官
10、”,就是有权势的大宫,著一“热”字,其气焰燕夭之状可见,与军士的“冷”适成对照。贵人的“朱门日高未启”和戍卒的“夜长甲冷难睡”则构成了更为鲜明的对照。一方面,是十月边头风色恶,身上衣裘薄;另一方面,则是中酒不知寒,芙蓉帐暖度春宵。这是以上层统治集团纸醉金迷之“乐”,来反衬边防戍卒之“苦”。诗人把强烈的感情,寓于形象描写之中,既显豁,又蕴藉。此外,达官贵人之所以能歌舞升平,全仗成卒的艰苦守边,而这些显贵们只知热衷功名利禄,对此是不会加以考虑的,即使是押送寒衣的例行公事,也迟迟不办。试问,一且大敌猝至,将如何抵御?那时,今日的热官只有沦为阶下囚,巨宅细软、歌儿舞姬,也只有成为他人的囊中物。这些,都
11、是题外的话,留待读者去思索了。 二、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5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3.末句有什么作用?这首词包含了那些情感?(6分)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B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意象,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 C下阙词人描写的是眼前边塞的恩怨情恨,表达了
12、征人在外对闺中思妇的怀念。 D此词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 二、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答案】 1.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景物。(2分)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3分)(意思对即可) 2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解析】本词中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
13、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含婉深致,耐人寻味。 3.末句用景物描写终结全词,用“深山夕照”“深秋雨”两个意象拓展凄清悲凉的意境,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隽永。(3分)这首词包含了山河无定的兴亡之感,对“青冢黄昏”怜惜、悲悯之情,由“夕照”“秋雨”而生的萧索之感等。(3分)(意思对即可) 4C【解析】C项,“表达了征人在外对闺中思妇的怀念”表述不具体,下阙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既有征人在外对闺中思妇的怀念,也有闺中思妇对战场上征人生死存亡的担忧。 【注释】 这首出塞词
14、,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九岁。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赏析】 词的标题为出塞,当是诗人到关外巡察时的作品。他翘首远望,满目荒凉,于是想到古往今来兴亡盛衰的情景。他从画角悲鸣,战骑来往的景象中深深感到,谁也不能永久地占住河山,永葆富贵。每一个王朝,也都是来去匆匆,也象塞外的牧马飘忽,
15、丹枫易老一样。跟着,他从自己的出塞,联想到汉代昭君出塞的情景,觉得自己空有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慨,但最终也会和王昭君一样,独留青冢向黄昏而已。很清楚,诗人的目光,纵横百里;诗人的思路,上下千年。其意境悲壮阔大,绝不是那些只惯于吟咏小桥流水,绣毂雕鞍的词客所能同日而语。正因为纳兰性德能从李后主乃至苏、辛的词中吸取养素,所以,一旦走出了他的珊瑚阁,鸳鸯馆,便能发人之所未发,撮取夜空帐灯、万帐穹庐人醉的豪迈景色,吐露出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的慷慨情怀。 译文:古往今来,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角声中,牧民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谁能说的清?唯有西风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高考 语文 古诗词 考点 思乡 适应性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