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论》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及翻译.docx
《《隋论》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论》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及翻译.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隋论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及翻译二、文言文阅读(19分)隋论苏辙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而不可与守天下。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
2、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彼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既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略尽,而独死于杨素之手,以及于大故。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天下甚轻。夫惟视失天下甚轻
3、,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韩、魏压其冲 冲:要塞 B其弊果安在哉 果:到底C寸攘尺取 攘:通“壤” ,土壤 D诛灭略尽 略:全,皆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 剑阁峥嵘而崔嵬B. 以绝天下之望 微以自文于君亲C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 项王因留沛公于饮D. 独死于杨素之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
4、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4分)(2) 涂地而莫之救,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4分)9.请简要概括苏辙认为秦隋统治者失去天下的主观原因有哪些?(4分)1.下列句子中,全都跟秦朝的灭亡有关系的一组是(3分)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 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 以术留天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 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A B C 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首段通过对人与物的关系的剖析,得出如果过于在乎外在事物,反而容易失去的道理。B自从周朝政治衰败,诸侯之间相互争霸,而秦国却凭借不过千里山西之地艰难地夺得天
5、下,统一了六国。C隋朝举得天下后,制定了很严酷的法律来防止天下变乱。那些谋臣、猛将基本上死在杨素手中,以至于发生了大变故。D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来让天下人归附,他们心态平稳,实行的政策宽松。过于紧张、害怕失去天下,最后往往适得其反。3.文言断句。(断6处)昔尝闻之,周之兴太王避狄于岐豳之人民扶老携幼而归之岐山之下累累而不绝丧失其旧国而卒以大兴。 试题答案: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答案】D【解析】攘:夺取7【答案】A【考点】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A 连词,表并列 B连词,表目的/介词,用来; C连词,趁着/于是; D介词,在/对于8【命题立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隋论 中学生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强化 专项 训练 试题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