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玄学.ppt(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魏晋玄学背景:儒学思想动摇v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杂染天人感应,加上东汉时谶讳流行,儒学与迷信结合,流于迂腐和荒诞。v东汉中期始有人对儒学的神化作出批评王充:神化的儒学造成虚妄显于真,实诚乱于伪而疾虚妄,因而作论衡王符批评官场之腐败、生灵之涂炭,士风之日下、学者之浮华v儒学受到冲击v魏世,何晏王弼以老庄说儒经,使学术风气为之转变。背景:名教危机v阮籍大人先生传:“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此非所以养百姓也。”v后汉书孔融传:“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2、”背景:清议之演变v初为清议,有抨击时政的积极一面,但后来则成了知识分子互相吹嘘的工具汉末魏初清谈,一般主要偏重于人物的品题,及与此有关的才性问题的讨论v刘邵人物志为代表之作品,不满足于一般人物之品题,而要直探人物的本性、材质,又强调老子的君人南面之术v何晏、王弼的清谈玄学从更抽象的角度,跃进宇宙观的高度,要直探整个世界的本质、本性,并用老子的虚无哲学来解释世界本体,用老子的无为政治来填补儒家名教之治。清谈 玄学与清谈的区别区别一:清谈的内容不一定是玄学 区别二:玄学是学术,清谈是一种生活方式区别三:玄学是书面著作,清谈是口头交流 何晏为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座。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闻弼名
3、,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座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座所不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清谈中的玄学命题v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诣宅,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面急走。v旧云王丞相过江,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v清谈中的非玄学命题v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漫流,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世说新语中的清谈v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
4、。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闻其言者,知与不知,无不叹服。王亦以为奇,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v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语言游戏v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陆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布尔矢?”荀答曰:“本谓云龙騤騤,定是山鹿野麋,兽弱弓强,是以发迟。”
5、张乃抚掌大笑。v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砂砾在后。”魏晋玄学的分期目前一般将魏晋玄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何晏、王弼开创的“正始玄学”,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自然”统御“名教”,主张“名教本于自然”,主张“贵无论”。何、王等认为自然是名教之本,名教处于自然。圣人无为而治,“以无为本”也成了他们解释名教的理论出发点。第二阶段是一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玄学异端思想和以裴顾为代表的“崇有论”(有些学者主张将裴顾的“崇有论”放在第三阶段)。嵇康、阮籍等以道家的无为思想对抗名教,“
6、非汤武而薄周礼”,公开说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第三阶段是向秀和郭象,他们修正了何、王、嵇、阮之说,认为名教和自然是同意的关系,主张“名教即自然”,以郭象的庄子注为标志。第一阶段正始玄学(240-249)v主要人物是何晏(190-249)与王弼(226-249)v以老学主,主“贵无”的宇宙本体论认为“无”为世界的本体,“有”是各种具体的存在物,是本体“无”的表现v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四十章注)v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官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
7、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老子指略)第一阶段正始玄学v在政治上,何王玄学崇尚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儒家的名教出于道家的自然之说,名教并非不要,只是要建立在自然地基础上,建立在无为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竹林玄学v代表人物: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v崇尚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并进而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v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嵇康难自然好学论)v欣赏庄子逍遥思想,重视庄
8、学v在玄学的发展中,阮、嵇的老庄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阶段竹林玄学v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噉不缀,神色自若。(世说新语)v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同上)第二阶段竹林玄学v声无哀乐论v声音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名实俱去,则尽然可见矣。v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
9、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而后发,其所觉悟,唯哀而已。第三阶段郭象玄学v代表人物:郭象、向秀v以庄学为主(向秀有庄子注,为郭象所承)v崇有“有”自生独化的,并不需要一个“无”作为自己的本体v名教即自然,儒家即道家,逍遥游外与从事名教世务(儒家),本是一回事,即所谓宏内即是游外的学说,“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v逍遥并不需要遁世。第三阶段郭象玄学v自生 v“夫庄老之所以屡称无者,何哉?明生物者无物,而物自生耳”。(在宥注)v“自生耳,非为生也。”(同上)v“相因之功,莫若独化之至。”(大宗师注)v名教与自然v秋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v郭注则云:v“人之生也,
10、可不服牛乘马乎?服牛乘马,不可穿落乎?牛马不辞穿落者,天命之固当也。苟当乎天命,则虽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第三阶段郭象玄学魏晋玄学与文人性格v圣人有情与否v汉儒承孟、荀之辨性,多主性善情恶,推其至极则圣人纯善而无恶,则可以言无情,此圣人无情说所据理之一。(清汤用彤王弼圣人有情义释)v王弼:圣人有情v魏晋人对情的珍视 v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世说新语)v王浚冲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 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
11、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v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v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v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v魏晋时代的“情”的抒发由于总与人生生死存在的意向、探询、疑惑相交织,而常常达到一种哲理的高层。这倒正是以“无”为寂然本体的老庄哲学以及它所高扬着的思辩智慧,已活生生地渗透和转化为热烈的情绪、敏锐的感受和对生活的顽强执着的原故。从而,一切情都具有着智慧的光辉,有限的人生感伤总富有无限宇宙的含义。扩而充之,不仅对死亡,而且对人事、对风景、对自然,也都可以兴发起这种情感、情怀、情调来而变得非常美丽。(李泽厚古典文学札记一则)v晋人王子猷之“兴”v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v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