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陕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陕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陕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陕西选择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别墅(sh) 炽痛(zh) 积攒(zn) 鲜为人知(xin) B.殷红(yn) 剽悍(pio) 憎恶(zng) 玲珑剔透(t) C.干涸(k) 呜咽(yn) 窥测(ku) 恪尽职守(g) D.自诩(x) 疮疤(cng) 遗骸(hi) 味同嚼蜡(ju) 【答案】B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辨析,尤其要注意不能只认“半边字”。A项“炽痛”的“炽”应读“ch”;C项“干涸”的“涸”应读“h”,“呜咽”的“咽”应读“y”,“恪尽职守”的“恪”应读“k”;D项“疮疤”的“疮”应读“chu
2、n”,“味同嚼蜡”中的“嚼”应读“jio”。 选择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崩塌 戮穿 不加思索 粗制滥造 B.歧路 迁徙 金壁辉煌 可见一斑 C.治裁 禁锢 万事具备 阴扬顿挫 D.凋敝 温驯 物竞天择 如火如荼 【答案】D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常用词语(成语)的书写,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等易混淆词语。A项“戮穿”的“戮”应写为“戳”,“不加思索”的“加”应写为“假”;B项“金壁辉煌”应写为“金碧辉煌”;C项“治裁”的“治”应写为“制”,“万事具备”的“具”应写为“俱”,“阴扬顿挫”的“阴”应写为“抑”。 其他请从括号里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一个填在横
3、线上。 (1)走进阅读的圣殿,能让我们体味人性的真善美,感受生活的充实、人生的绚烂、文学的_(博识 精炼 深邃)、心灵的真诚,让智慧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2)隔天绝地的终南山,山岭高耸,莽莽苍苍;烟云迷蒙,四季漂浮。置身其中,让人心神荡漾,_(触目伤怀 浮想联翩 浮光掠影),除却心头的浮躁,潇洒出尘。 【答案】(1)深邃 (2)浮想联翩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语境的表述、词语的感情色彩及使用范围等。(1)题中“博识”意为“学识广博”,“精炼”意为“精简凝练”,二者都与“文学”搭配不当,“深邃”意为“深刻而透彻”,更符合语境。(2)题中“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
4、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触目伤怀”意为“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根据语意,此处应选“浮想联翩”。 名句名篇默写经典诗文默写(任选一组,如果两组都做,以A组为准)。 (A组) (1)岁寒,_。(论语) (2)蒹葭萋萋,_。(诗经蒹葭)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范仲淹岳阳楼记) (4)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B组) (1)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2)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_,往来无白丁。(
5、刘禹锡陋室铭) (4)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苏轼水调歌头) (6)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朱自清春) 【答案】【A组】(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白露未晞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海日生残夜 (5)马作的卢飞快 (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B组】(1)受任于败军之际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谈笑有鸿儒 (4)直挂云帆济沧海 (5)此事古难全 (6)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生命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创造。唯有属于生命的创造, 彰显生命存在的价值。创造有大有小,意义也有重有轻,但只要
6、努力过,创造了,就无怨无悔。应当明白:失败不会击垮自己,平淡不会淹没自己;这样你就自然而然地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 (1)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2)请在第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第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答案】(1)生命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能否创造。(或: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 (2)才能 (3)应当明白:失败不会击垮自己,平淡不会淹没自己,这样你就自然而然地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 【解析】 (1)题要注意常见的语病类型,可重点用语感来查找病因,找到修改的方法。第句的语病为“两面对一面”的逻辑错误,应改为“一对一”或“二对二”;(2)题第句
7、填关联词,应从上下文分析,此句为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唯有”即“只有”的意思,故应填“才能”。(3)题第句标点要注意句内并无高于“,”停顿的并列分句,故不用“;”而用“,”即可。 名著阅读名著阅读。 (1)下面是水浒传中的一段文字,其中的“汉子”指的是_。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2)下面是与青面兽杨志有关的四个情节,请按原著内容排列先后顺序(只填序号)。 青面兽北京斗武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汴京城杨志卖刀 杨志押送金银担 顺序:
8、_ 【答案】(1)白胜(或:白日鼠) (2)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回忆平日阅读积累,理清故事情节的梗概,了解名著中的关键细节和关键人物。平时要对名著深入阅读,切不可只了解其大意。 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精美石刻)学校大门口的文化石上镌刻着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锲而不舍”。请你把这四个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略) (魅力校园)根据句意,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魅力校园的感受。 校园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一座座精美的雕塑, , 徜徉其中,如沐春风。 (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
9、是课堂文化的核心所在。如何去“学”,有人认为应该“苦学”,有人认为应该“乐学”,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的精髓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包含校训、校风、师生精神面貌等。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以简单介绍。要求: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精美石刻】锲而不舍 【魅力校园】【示例】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一条条醒目的标语 【课堂文化】【示例一】我认为“苦学”很有必要。“苦学”并非痛苦地学,它是一种做学问的态度,也是课堂学习中应有的一种求知精神。 【示例二】我认为“乐学”好。一味地强调“苦学”,有可能导致死学。而“乐学”会让我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示例三】
10、太绝对了吧,“苦”与“乐”并不矛盾。“苦”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和精神,“乐”着眼于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唯有二者完美结合,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校园精神】【示例一】践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要求我们必须有更高远的志向、更充足的底气、更豪迈的志气,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 【示例二】我们学校坚持“爱似阳光,情似雨露”的办学理念,给予每一位学生关注和温暖,让挚爱和真情流进所有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在爱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解析】 此题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道小题环环相扣、相互联系,日常学习要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广泛涉取多种信息和知识。【精美石刻】要结合“田”字格书写要领,书写
11、“正确、规范、工整”即可。【魅力校园】要领会题干要求,注意“仿写”,结构要一致,字数要相当,内容要协调。【课堂文化】要注意观点鲜明,并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要言之有据。【校园精神】要熟悉“校训”等校园文化形式,并结合自己日常的积累进行诠释,校训的含义要全面、深刻、有教育意义,切忌牵强或肤浅。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长安园林 田多 城市园林是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周丰镐都城的灵台、灵沼、灵囿开始,我国的都城园林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唐代城市园林以长安城为代表,与当时的里坊制紧密结合,设计建造水平高超,在世界园林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这些园林中,规模最
12、宏大的应属皇家园林。从建国以来的考古勘探、发掘情况来看,其中大明宫、兴庆宫的结构布局最为清晰。大明宫内的园林以其北部的太液池为主体,池中还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的景致,堪称中国古代“一池三山”园林的典范。周边再配以廊庑、亭台、假山、宫殿等,面积巨大,使得大明宫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兴庆宫经勘探发现有两道南墙,把整个宫城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园林区,其中发现了一处椭圆形水池遗迹。从现存的各类亭楼基址及大量琉璃瓦、莲花纹瓦当来看,兴庆宫也应是当日之胜景。 唐长安城内寺观林立,作为宗教传播和清修之地,这些园林不仅清静雅致,具有宗教特色,而且注重绿化,精心布局,成为大量贵族、平民日常朝拜、游览之佳处。从现存
13、唐代遗迹和文献看,唐长安城寺观园林以佛塔、大殿为核心,以树木花草种植为主要装点手段,园在寺中,寺园结合。这些寺观园林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城中花草繁盛的静谧之处。 从史料来看,唐长安城内的私家园林数量较多,设计精巧,有的规模十分可观。据统计,唐长安城内有多达140余处的园林。 1959年在西安西郊一座唐墓中出土的三彩庭院模型,有一座带水池假山、一座四角攒尖亭、一座八角攒尖亭,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出土文物从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唐代私家园林以山水为中心、与宅院紧密结合的特点。韩愈为官时曾居住在靖安坊,写下了示儿:“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松果连南亭,外有
14、瓜芋区。” 唐代社会开放,城市生活较以前丰富了许多,城市园林也出现了设有公共游乐的风景区,以曲江池为代表。它的北半部便是公共风景园林,水道萦回,花木繁盛,亭台密布。每逢重大节日,这里就会成为大家的首选赏游地点。此外,每年通过殿试的进士也会齐聚曲江池畔的杏园,宴饮游玩。此时,皇帝会登紫云楼观看,还有一些达官显贵则趁机在这些进士中挑选女婿。 唐代文化繁荣、经济强盛,这也就促使唐代园林不仅能凸显前朝园林大气磅礴的风度,还能在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而表现出更高超的营造技巧和更成熟的营造理念,为此后中国古典园林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大量山水景观园林的设计也表明了,从皇族到平民,唐人都拥有一
15、种山水自然情趣,追求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这些风格和思想值得今人重视、传承和发展,让唐风唐韵留在我们的城市园林中,传承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凝固在我们的城市文化中。 (原文有删改) 【1】文章介绍了唐代长安城中哪几种类型的园林? 【2】第段引用韩愈示儿这首诗有什么作用? 【3】第段加点词语“这些”具体指代什么?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大明宫内的园林以其北部的太液池为主体,周边配以廊庑、亭台、假山、宫殿等,堪称中国古代“一池三山”园林的典范。 B.长安城内众多园林不仅讲究环境的清静雅致,而且还具有宗教特色,成为贵族阶层日常朝拜、游览之佳处。 C.从史料记载来看,唐长安城内
16、的园林规模最大、数目最多的当属私家园林,唐长安城内的私家园林多达140余处。 D.唐代园林不仅发扬前朝园林的风格,还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为此后中国古典园林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 【1】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公共风景园林。 【2】引用韩愈示儿这首诗,展现了唐代长安私家庭院的景况,引证了私家园林以山水为中心、与宅院紧密结合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3】凸显前朝园林大气磅礴的风度,风格有所创新和突破;追求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4】D 【解析】 【1】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解题时要把握文章主体部分各段落的中心内容。
17、可从文章第段中分别概括出答案。解题时要把握好文章结构特点,把握好各层次的中心意思,理清文路,再作概括。 【2】 此题考查对说明文引用的作用的分析理解。分析作用时要根据“句不离段”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对照所在段落进行分析对比,把握“引用”为说明服务的宗旨来进行分析和表述。此处引用韩愈的诗就是为了证明“私家园林”的特点,此外还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3】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要结合第段,把握“风格”和“思想”两个关键词语,在第段上文中把握关键语句并进行梳理、概括。 【4】 此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能力。 要注意细节问题,不可粗枝大叶,必要时可针对关键语段进行对比研读。 A 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陕西省 初中 毕业 学业 考试 语文 陕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