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竞赛试题 (全卷共三大题,23小题,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都无误的一项是()(2分) A.解剖(pu)长髭(z)锃亮(zhng)风雨如磐(pn) B.匿名(l)鬈发(jun)掠起(l)目光灼灼(zhu) C.号叫(ho)游弋(y)蜿蜒(wn)罄竹难书(qng) D.尴尬(gn)酒肄(s)宽恕(sh)暗然失色(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齐心协力难以致信莫衷一是东跑西颠 B夜阑人静繁花似锦前扑后继为虎作伥 C不可名状海誓山盟圣气凌人沧海桑田 D混为一谈天涯海角不容置
2、疑一视同仁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B.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D.由于作者当过多年的中学教师,他描写的学校生活栩栩如生。 4.填入下面语段各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作家莫言凭借“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的创作特色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还荣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国际文学奖和福冈亚洲文学奖等奖项。他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不但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学概念不是一
3、个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A.。”,、 B.”, C.”、;, D.”、;、 5.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今年5月28日,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 C.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6.名著导读(3分)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第三部是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_号潜艇的故事。作者凡尔纳被公认
4、为是“_” 7.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8分) (1)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你用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4)请你写出一句歌颂春天的古诗词:_,_。 8.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2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二、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
5、唐诗,完成9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6、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人名。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异:其他的。正:只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策之不以其道策:(2)正患己不能知患: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12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7、里也? 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 13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1418题。(17分+13分=30分) (一)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
8、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
9、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
10、,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
11、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4.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1) (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3) (4)多人敬惜字纸。 15.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5分)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从词语的角度) 16.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
12、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3分) 17.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5分) (二)翩翩双飞燕 鸟族中,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当属燕子。几千年里,人们人们一直把燕子视为祥乌、瑞鸟,欢天喜地恭迎,小心翼翼侍奉,不仅宅第开放,檐梁裸呈,甚至夜不闭户。 燕子身体俊长,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人又称之为玄鸟。它体态轻盈,两翼狭长,善于飞行。滑翔时,两翼平展于体侧,如同镰刀,尾巴分叉像剪子。它飞行迅速如箭,喜欢俯冲疾驰,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堪称飞行“高手”。 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每当秋天来临,
13、它们就成群地飞向南方;到第二年春暖花开,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迁飞多远,隔着万水千山,它们能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燕子离乡背井,其实不然。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可是,北方的冬季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秋去春来,南北迁徙。 燕子一般在4-7月返乡。返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个新巢。他们不断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
14、唾液,终于,一个崭新的碗形巢便出现在人家屋檐下了。 鸟族中,燕子是出了名的勤勉,除迁徙、筑巢之累,更体现在哺雏之劳上。“梁上有双燕,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燕子每年繁殖两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卵乳白色。 ,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春燕、征燕、归燕、新燕、旧燕、喜燕、劳燕、双燕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 古诗文中,燕子几乎是被歌咏最多的。“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在陶渊明笔下,喃喃绕梁、人燕同居,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带给白居易多少早春
15、到来的欣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北迁南徙,归去来兮,成了晏殊眼中伤春感时的最佳情物。古时候,人们还常把山河羁旅、家国破碎的伤痛与燕子连在一起。“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故园颓毁,梁栋无踪,徒留惆怅。 然而,随着院落平舍被取缔、高楼大厦之崛起,人居的封闭式格局使燕子愈来愈面临无梁可依、无檐可遮、无台可歇、无舍可入的尴尬。流传几千年的燕事,难道真要与人烟诀别了吗?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与谁呢? 18.阅读全文,在第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够概括上文内容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
16、 19.阅读第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 20.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21.文章第段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2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介绍燕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无论”“哪怕”“也”。 C.文章第段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文章结尾“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与谁”,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 四、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23.
17、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或在窗前,给你带来夏的清凉与秋的金黄;或在远方,呼唤起你的乡愁与梦想,或在名人笔下,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引发你的情思与遐想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呵护你,陪伴你,指引你,或许,你也是一棵树 请以“有那么一棵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2.D(A:“致”改为置;B:“仆”改为“仆”;C:“圣”改为“盛”) 3.A 4.C(处是引用的结束,要用引号;引用部分是句子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成句,所以引号前不用句号。处是句内并列成分的停顿,所以用顿号。处是两重并列关系得名的第一层,所以用分号。处是第二层,所以用
18、逗号。) 5.B(B选项“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 6.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神秘岛诺第留斯号潜艇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7.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答案不唯一) 8.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9.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10.(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 11.B 12.(1)想
19、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13.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在表述上意思对即可) 14.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用小楷字借书。 15.(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的细节,写出了老师对我的关爱,体现了书法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答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表达效果2分,共3分) (2)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16.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
20、,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对作者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留下深刻印象。 17.童年时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打下了“我”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8.燕子不但勤勉(意思相近即可,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 19.“游牧民族”是指某些地区的人们为了寻找生活资源而不断从一个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用在句子中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燕子秋天飞向南方,来年春天又飞回原来生活的地方的习性(本题考查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此句将
21、燕子比作“游牧民族”,可以看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另外,注意结合句意及“游牧民族”的特征概括。) 20.该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燕子与啄木鸟的捕食方式、松鸡的杂食习性进行比较。 突出了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在空中捕食飞虫的生活习性与捕食方式。 解释了燕子不得不每年都秋去春来、南北迁徙的原因。(考查结合说明方法对句子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第一步,辨识画线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句子谈及啄木鸟的捕食、松鸡的杂食,并用“燕子不能像也不能像”,将燕子与这两者进行了比较,所以该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二步,分析表达作用,要将句子还原到第段中,明确第段说明的内容,抓住和燕子对比的两个对象来阐述。) 21.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文采飞扬,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从而更好地说明人们对燕子的喜爱。(意思相近即可,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时要从语言与内容两个层面分析。从语言上看,引用陶渊明、白居易、晏殊等人的古诗词,增加了文采,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看,则更能表现出第段中所说的人们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2.D(考查对说明文综合知识的辨析能力。A、B、C项说法正确。D项“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又能寄与谁呢”,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不是设问。)(60.213.15.59)
限制150内